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前瞻性纳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老年(≥75岁)冠心病患者1 105例。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围手术期发生出血,共153例)和无出血组(围手术期无出血,共952例)。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出血与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的关系。

结果

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级出血比例为9.5%(105/1 105),≥2级出血比例为11.8%(130/1 105);穿刺点相关出血占所有出血的62.7%(96/153)。出血组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事件率高于无出血组[9.2%(14/153)比4.2%(40/952),P=0.008],心原性死亡比例也高于无出血组[3.9%(6/153)比0.8%(8/952),P=0.007],而非心原性死亡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以无出血为对照,BARC≥2级出血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的HR值为2.368(95%CI:1.201~4.669,P=0.013)。

结论

PCI围手术期出血是≥75岁冠心病患者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个性化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11例(19.5%),亚急性期37例(66.1%),慢性期8例(14.4%);病变累及范围在肾动脉水平以近22例(39.3%),在肾动脉水平以远
目的分析17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诊治经过及预后。方法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0.4±15.7)岁。17例患者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者4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脂者10例,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暂时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过渡性PBAV的20例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2±8)岁。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疗效,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PBAV,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术前的(0.
期刊
目的评估心肺运动试验(CPET)摄氧通气效率指标摄氧效率平台(OUEP)、摄氧效率斜率(OUES)、通气量( E)/二氧化碳排出量(CO2)最低值和E/CO2斜率在监测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状态中的意义。方法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心脏移植的CHF患者26例。收集临床资料和CPET参数。在行CPET的2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Swan-G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为有效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至5月,在全国31个城市13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每位医生连续登记诊治的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8岁及以上患者4 110例,其中随诊患者3 682例,对每位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最高,为37.4%(1 368/3 66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