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建筑物采用框架形式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这种建筑施工结构的稳定性较强,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施工工艺也比较简单。但是,比较容易出现病害问题就是建筑外墙的渗漏施工问题。为了对这一病害问题进行高效防治,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了科学的解决办法,虽然成效比较显著,但是仍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施工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以供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外墙渗漏;施工技术
  从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外墙方渗漏的问题上可以看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比较普遍的。其中以多孔砖和空心砖结构为主。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出现严重的误解,认为非承重墙就是填充墙,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框架结构的外墙渗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只有有效地解决外墙渗水问题,才能不断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为主,对框架结构建筑外墙渗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工程实例
  本工程主要是某高校的公寓楼,总体占地面积为700m2,属于南北通透。建筑结构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投入使用已有5年。在其外墙处出现了渗漏的现象,而且相应的砌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变形现象,另外,砂浆结构也出现了挤压下沉的问题。现如今,施工人员要对外墙渗漏问题进行研究和修复,因此,学生已经搬出此公寓。
  2 常见的渗漏部位和原因
  2.1 框架梁下部分和砌体的交接位置出现了严重的渗漏现象。一般来说,填充墙结构接近梁体和板底部位,如果施工方式没有严格地按照要求来进行,必然会对砂浆结构造成严重的挤压。如果挤压程度比较严重,气体就会出现严重的变形现象。砌体部位会出现裂缝。
  2.2 建筑外墙的找平层很容易出现开裂,空鼓以及渗漏的现象。由于施工人员在对找平层进行抹灰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规范程度不达标,出现了渗水的现象。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2.3 脚手眼渗漏。从这点上看,施工人员在进行外墙抹灰的工作中,由于对脚手眼堵抹方式不科学,或者是堵抹不严,造成脚手眼的渗水和开裂的问题。
  2.4 建筑阳台的根部出现了严重的渗漏现象。从现浇混凝土阳台结构上可以看出,其和墙体的连接部分如果受到温度的影响,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变形现象。不仅造成抹灰层出现严重的裂缝,还会出现雨水渗漏的问题。
  3 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3.1 保证墙体的砌筑质量
  有效防止外墙渗漏的主要方式就是保证砌体结构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保证砌体结构裂缝达到一定的密实程度,不仅如此,还应该避免出现渗水通道现象的出现。
  3.1.1 禁止干砖上墙。这一规定可谓是硬性规定,如果采用干砖上墙,砖体必然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砂浆的平整度就会受到严重地影响。另外,砖缝处的砂浆也会存在着不饱满的现象。另外,由于砌体的粘结性相对较差,因此,抗剪程度明显偏低。在采用砖体进行砌筑的过程中,应该用水浇筑砖体,保证砖体达到一定的湿润程度就可以应用到施工工程中。
  3.1.2 严格控制填充墙的沉缩裂缝。如果砌体结构和框架柱之间出现了裂缝的现象,就应该用砂浆填充,并且保证一定的密实程度。框架柱中的拉结筋结构需要完全地砌进到砖缝中。填充墙砌到梁体和板体的底部时,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隙结构,补砌工程和填充墙的砌筑之间需要间隔一周左右的时间。
  3.1.3 采用揉压法进行砌筑。在砌筑的过程中,采用揉压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方式。在应用这一砌筑方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掌握揉压法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来说,主要选择的是“三一法”,具体来说就是应用一铲灰,一块砖和一揉压的其中方式。
  3.2 堵塞墙体渗水通道
  在建筑工程的外墙结构投入施工之前,墙体应该有专业的检测人员来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空头缝、孔洞以及填充墙的缝隙结构。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之后,需要做好检测记录,然后,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原则来做好堵塞工作,在检查合格之后,可以进行装饰施工工作。
  3.2.1 堵塞墙体的空头缝和孔洞。清除空头缝中酥松的砂浆,瞎缝要剔凿,宽度大于8mm,深度大于30mm。铲除脚手架穿楞洞中的砂浆。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浆涂刷一遍,随即用掺10%UEA膨胀剂的1:2.5水泥砂浆嵌补密实,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层嵌补,每层厚度不大于8mm。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3.2.2 填充墙上口的缝隙填嵌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缝隙处,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性1:2.5水泥砂浆填嵌密实。
  3.2.3 处理好门窗周边的缝隙。清扫门窗周边及接触处墙体,冲水湿润、刷水泥素浆一遍。随即用掺10%UEA膨胀剂的1:2.5水泥砂浆分二次嵌塞,嵌好后外边留5mm深的凹槽,待外装饰完成后,缝内嵌防水密封胶。窗台下砌体的灰缝必须饱满。不得将抹灰抹到窗框下槛口以上,必须从下口坐进2-3mm,无遮阳板的窗台均做10mm×10mm的滴水线。
  3.2.4 防止阳台渗漏水。挑阳台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常使其与墙相接触处产生裂缝而漏水,有的阳台面因倒泛水而漏水。施工时应注意靠墙边的阳台板灌缝要比板面低20mm,待干硬后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嵌平。找平层施工要从水落口面标高拉坡度线,清扫冲洗板面,先刷一遍素水泥浆,用细石砼或砂浆找平,拍实抹光,隔24h浇水养护,检查排水情况,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3.3 确保外墙抹灰质量
  3.3.1 抹灰前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搓时,在搓端抹实压平、定浆后,用尺板贴着,用铁抹子切成反搓。当下层接搓抹灰前,向搓内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
  3.3.2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为了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
  3.4 确保外墙面砖的施工质量
  3.4.1 镶贴面砖前,先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处,如有应及时修补合格,然后用纯水泥浆满刷一遍。
  3.4.2 面砖采用1:1水泥细砂浆镶贴,并压紧搓挤到位,浆缝饱满,确保面砖无空鼓。
  3.4.3 为提高外墙砖缝防水能力,采用掺加水泥用量20%益胶泥的水泥砂浆勾缝,并做到接缝平直、光滑,填嵌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结束语
  施工人员对这类建筑物的外墙渗漏问题进行了较为认真调研,分析了造成外墙渗水的可能原因,并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治理措施,同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因此这几项工程竣工使用以来,经受了台风暴雨的考验,外墙无发现一处渗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素景,张京辉.住宅防渗漏施工实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2]刘大航.浅析建筑施工中防渗漏的控制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1(2).
  [3]史康.住宅楼房建造中防渗漏工程的合理实施[J].经营管理者,2014(7).
  [4]陈祖明.浅谈民用建筑防渗漏的施工监理[J].科技与企业,2012(7).
  [5]闫党望.浅谈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
其他文献
分析了南昌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了南昌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用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棉花+辣椒—包菜三熟种植模式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肥量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期施肥比一次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的时候,中小企业融资举步维艰。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进行
荔枝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简报)俞长河陈振光吕柳新(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福州350002)关键词荔枝;原生质体;幼胚;培养;再生植株中图分类号S667.1以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主栽品种下番枝的幼胚为材料,诱导出松散颗粒
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西城市化发展现状,并对江西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江西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地区不平衡、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非农化等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上结合态多胺与渗透胁迫的关系。[方法]以抗旱性不同的玉米(Zea maysL.)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
介绍2种繁殖菜蛾绒茧蜂 Apanteles plutellae 的方法.以灯管繁蜂优于大棚繁蜂,其寄生率比大棚繁蜂高1倍多:田间3次放蜂,以第1次效果较好,寄生率达44%,与自然寄生率相同;在8℃
当前我国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趋势逐步增强。对于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联合发展可以帮助其解决自身融资困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互联网金融与科技型中小
针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现行的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我国高等动物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教材建设和开展双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
摘 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保持着紧密的关联,其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输送着具有高技能的适应性专业人才。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性的智力支持,而区域经济同样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向前迈进。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对接区域软件产业发展,探索两者之间互为依靠、相互促进的耦合发展关系及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职教育;软件技术;耦合互动  基金项目:2014年杭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创新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