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发病日龄看
1.沙门氏菌病(副伤寒):多发于断奶幼兔、怀孕25天后的母兔。
2.大肠杆菌病(粘液性肠炎):多发于20日龄和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第一胎仔兔的发病率较高。
3.仔兔黄尿病(葡萄球菌病):哺乳仔兔
4.魏氏梭菌病:除未开料的乳兔外,可发于任何年龄,以1~3月龄幼兔发病率最高,獭兔较其他品种兔易感。
5.球虫病:任何年龄的獭兔均发,1.5月龄~3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发病。
二、从发病季节看
1.沙门氏菌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2.大肠杆菌病:没有明顯的季节性。
3.仔兔黄尿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4.魏氏梭菌病:冬、春气候多变季节易发。
5.球虫病:多雨﹑闷热﹑潮湿的季节多发,北方多发于7~9月份,南方多发于5~7月份。
三、从腹泻物外观及程度看
1.沙门氏菌病:剧烈腹泻,乳白色或淡黄色稀粪,有粘性,内含泡沫。
2.大肠杆菌病:粪便细小,两头尖、成串,随后出现黄色或棕色水样腹泻,且混有大量胶冻样粘液,无血无臭。
3.仔兔黄尿病:全窝一般都会发病,主要症状为稀粪污染仔兔的肛门周围和后肢,并且拉腥臭味粪便。
4.魏氏梭菌病:主要表现为粪便的变化,病兔粪便由灰褐色软便很快转变为黑绿色水样或稀粥状粪便,并且粪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5.球虫病: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先糊状后水样稀粪,有时粪便带血。
四、从其它临床症状看
1.沙门氏菌病:多数体温升高,脱水,败血症,怀孕母兔可能会出现流产,流产胎儿体弱,皮下水肿,很快死亡。表现为脓性分泌物的流出,未死康复者不易再受孕。
2.大肠杆菌病:如果为急性病例,大多数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例体温正常或偏低,迅速脱水,磨牙,流涎。
3.仔兔黄尿病:病兔昏睡,体弱,死亡率高。
4.魏氏梭菌病:多无前驱症状,体温一般不会升高,腹泻当天或次日死亡。
5.球虫病:眼﹑鼻分泌物及唾液增多,消瘦,贫血,尿频或常做排尿姿势,尿色黄而浑浊,腹围增大。
五、从剖检特征看
1.沙门氏菌病:胸腹腔内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生殖道粘膜出血﹑溃疡或有脓汁,肝脏﹑脾脏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蚓突粘膜有淡灰色、粟粒大的弥漫性结节。
2.大肠杆菌病:胃膨大,胃内充满液体和气体,胃壁明显水肿。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及粘液,其余肠道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液体,并混有气泡。粪粒细长或粪便较少,并被胶样物包裹。
3.仔兔黄尿病:肠尤其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内有稀薄的内容物。膀胱扩张,充满淡黄色尿液。
4.魏氏梭菌病:胃底部粘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肠壁弥漫性充血或出血,有溃疡,盲肠出血呈横行条带状,肠内容物稀软成黑绿色,具腐败气味。
5.球虫病:肝表面和内部有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肠粘膜有充血、出血现象,并有许多坚硬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灶,尤其是蚓突部。膀胱积尿。
六、从死亡特点看
1.沙门氏菌病:怀孕母兔在流产后死去,流产胎儿水肿并且很快死亡。
2.大肠杆菌:发病后1~2天死亡,死前腹部臌胀,四肢发冷,磨牙。
3.仔兔黄尿病:病兔体弱,昏睡,病程2~3天,死亡率高
4.魏氏梭菌病:发病当日或次日死亡,死前急剧腹泻,有特殊腥臭味。
5.球虫病:突发惊厥,蹦跳,倒地抽搐,在惨叫中死亡。
七、防治
1.沙门氏菌病
(1)从饲养环节加强管理,应防止、减少应激反应的出现,这点可以从提高兔体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做起。做好隔离措施,杜绝兔群与其它动物接触,防止鼠类污染饲料,水源。
(2)如果发现病兔,应迅速隔离治疗或淘汰,兔场要进行彻底消毒。
(3)常发病兔群,可通过免疫接种达到预防。
(4)治疗时进行药敏试验。可肌注庆大小诺霉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日2次,连用5日;内服佛尼考、多西环素,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每日2次,连服3~5日;也可内服大蒜汁2~4克/只,每日3次,连服7日。
2.大肠杆菌病
(1)避免应激因素,比如不能骤然改变所饲喂饲料。
(2)发现病兔积极隔离治疗,兔场要进行全方位消毒。对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选择适宜药物进行治疗。一般肌注庆大霉素、氟本尼考等,也可以口服氟哌酸或磺胺类药物。同时采取补液、收敛等对症治疗,防止脱水,减少死亡。
3.仔兔黄尿病
(1)兔笼、兔舍保持清洁卫生,注意外界不能存有锐利器物,防止外伤出现。
(2)搞好怀孕母兔的饲养管理和外界环境卫生,防止乳房感染发炎。接种疫苗时要做到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3)仔兔产出时用3%碘酒或龙胆紫酒精涂抹脐带断端,防止脐带感染。
(4)在母兔分娩前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或磺胺嘧啶进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
(5)有发病历史的兔群或者兔场,可进行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4.魏氏梭菌病
(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避免精料过多,减少应激因素,保持兔舍清洁卫生。
(2)合理进行药物预防,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其它抗菌药物。
(3)常发病兔场、兔群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4)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抗A型魏氏梭菌高免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成年兔10~20毫升,幼兔5~10毫升,可连用2次;金霉素肌注,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5日;也可口服磺胺类药物、喹乙醇等药物。同时配合补液,内服食母生、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进行治疗。
5.球虫病
(1)基本宗旨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的各种途径及提高兔体自身免疫力。兔舍及兔场所用用具要定期消毒,对新购买的兔子要进行检验再行合群;保持兔舍的环境卫生,注意饲料、饮水安全,如发现病兔应及时隔离。
(2)怀孕25天起到仔兔产下5天止,母兔应每天饮用0.01%碘溶液100毫升,停药5天,再改用0.02%碘溶液,每天80~100毫升,连给15天。药液应现配现用。
(3)磺胺二甲基嘧啶,内服每千克体重0.01~0.15克,每日3次,连用3~5天。
(4)地克珠利,每千克体重0.5毫升,内服,每日3次,连用3天。
(5)球痢灵,混饲,治疗浓度为0.025%,预防浓度为0.0125%。
1.沙门氏菌病(副伤寒):多发于断奶幼兔、怀孕25天后的母兔。
2.大肠杆菌病(粘液性肠炎):多发于20日龄和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第一胎仔兔的发病率较高。
3.仔兔黄尿病(葡萄球菌病):哺乳仔兔
4.魏氏梭菌病:除未开料的乳兔外,可发于任何年龄,以1~3月龄幼兔发病率最高,獭兔较其他品种兔易感。
5.球虫病:任何年龄的獭兔均发,1.5月龄~3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发病。
二、从发病季节看
1.沙门氏菌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2.大肠杆菌病:没有明顯的季节性。
3.仔兔黄尿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4.魏氏梭菌病:冬、春气候多变季节易发。
5.球虫病:多雨﹑闷热﹑潮湿的季节多发,北方多发于7~9月份,南方多发于5~7月份。
三、从腹泻物外观及程度看
1.沙门氏菌病:剧烈腹泻,乳白色或淡黄色稀粪,有粘性,内含泡沫。
2.大肠杆菌病:粪便细小,两头尖、成串,随后出现黄色或棕色水样腹泻,且混有大量胶冻样粘液,无血无臭。
3.仔兔黄尿病:全窝一般都会发病,主要症状为稀粪污染仔兔的肛门周围和后肢,并且拉腥臭味粪便。
4.魏氏梭菌病:主要表现为粪便的变化,病兔粪便由灰褐色软便很快转变为黑绿色水样或稀粥状粪便,并且粪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5.球虫病: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先糊状后水样稀粪,有时粪便带血。
四、从其它临床症状看
1.沙门氏菌病:多数体温升高,脱水,败血症,怀孕母兔可能会出现流产,流产胎儿体弱,皮下水肿,很快死亡。表现为脓性分泌物的流出,未死康复者不易再受孕。
2.大肠杆菌病:如果为急性病例,大多数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例体温正常或偏低,迅速脱水,磨牙,流涎。
3.仔兔黄尿病:病兔昏睡,体弱,死亡率高。
4.魏氏梭菌病:多无前驱症状,体温一般不会升高,腹泻当天或次日死亡。
5.球虫病:眼﹑鼻分泌物及唾液增多,消瘦,贫血,尿频或常做排尿姿势,尿色黄而浑浊,腹围增大。
五、从剖检特征看
1.沙门氏菌病:胸腹腔内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生殖道粘膜出血﹑溃疡或有脓汁,肝脏﹑脾脏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蚓突粘膜有淡灰色、粟粒大的弥漫性结节。
2.大肠杆菌病:胃膨大,胃内充满液体和气体,胃壁明显水肿。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及粘液,其余肠道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液体,并混有气泡。粪粒细长或粪便较少,并被胶样物包裹。
3.仔兔黄尿病:肠尤其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内有稀薄的内容物。膀胱扩张,充满淡黄色尿液。
4.魏氏梭菌病:胃底部粘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肠壁弥漫性充血或出血,有溃疡,盲肠出血呈横行条带状,肠内容物稀软成黑绿色,具腐败气味。
5.球虫病:肝表面和内部有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肠粘膜有充血、出血现象,并有许多坚硬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灶,尤其是蚓突部。膀胱积尿。
六、从死亡特点看
1.沙门氏菌病:怀孕母兔在流产后死去,流产胎儿水肿并且很快死亡。
2.大肠杆菌:发病后1~2天死亡,死前腹部臌胀,四肢发冷,磨牙。
3.仔兔黄尿病:病兔体弱,昏睡,病程2~3天,死亡率高
4.魏氏梭菌病:发病当日或次日死亡,死前急剧腹泻,有特殊腥臭味。
5.球虫病:突发惊厥,蹦跳,倒地抽搐,在惨叫中死亡。
七、防治
1.沙门氏菌病
(1)从饲养环节加强管理,应防止、减少应激反应的出现,这点可以从提高兔体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做起。做好隔离措施,杜绝兔群与其它动物接触,防止鼠类污染饲料,水源。
(2)如果发现病兔,应迅速隔离治疗或淘汰,兔场要进行彻底消毒。
(3)常发病兔群,可通过免疫接种达到预防。
(4)治疗时进行药敏试验。可肌注庆大小诺霉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日2次,连用5日;内服佛尼考、多西环素,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每日2次,连服3~5日;也可内服大蒜汁2~4克/只,每日3次,连服7日。
2.大肠杆菌病
(1)避免应激因素,比如不能骤然改变所饲喂饲料。
(2)发现病兔积极隔离治疗,兔场要进行全方位消毒。对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选择适宜药物进行治疗。一般肌注庆大霉素、氟本尼考等,也可以口服氟哌酸或磺胺类药物。同时采取补液、收敛等对症治疗,防止脱水,减少死亡。
3.仔兔黄尿病
(1)兔笼、兔舍保持清洁卫生,注意外界不能存有锐利器物,防止外伤出现。
(2)搞好怀孕母兔的饲养管理和外界环境卫生,防止乳房感染发炎。接种疫苗时要做到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3)仔兔产出时用3%碘酒或龙胆紫酒精涂抹脐带断端,防止脐带感染。
(4)在母兔分娩前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或磺胺嘧啶进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
(5)有发病历史的兔群或者兔场,可进行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4.魏氏梭菌病
(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避免精料过多,减少应激因素,保持兔舍清洁卫生。
(2)合理进行药物预防,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其它抗菌药物。
(3)常发病兔场、兔群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4)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抗A型魏氏梭菌高免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成年兔10~20毫升,幼兔5~10毫升,可连用2次;金霉素肌注,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5日;也可口服磺胺类药物、喹乙醇等药物。同时配合补液,内服食母生、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进行治疗。
5.球虫病
(1)基本宗旨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的各种途径及提高兔体自身免疫力。兔舍及兔场所用用具要定期消毒,对新购买的兔子要进行检验再行合群;保持兔舍的环境卫生,注意饲料、饮水安全,如发现病兔应及时隔离。
(2)怀孕25天起到仔兔产下5天止,母兔应每天饮用0.01%碘溶液100毫升,停药5天,再改用0.02%碘溶液,每天80~100毫升,连给15天。药液应现配现用。
(3)磺胺二甲基嘧啶,内服每千克体重0.01~0.15克,每日3次,连用3~5天。
(4)地克珠利,每千克体重0.5毫升,内服,每日3次,连用3天。
(5)球痢灵,混饲,治疗浓度为0.025%,预防浓度为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