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与操作化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蝴蝶、蕨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使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让孩子在生活、游戏、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新《纲要》第四大块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指导要点中,明确地要求,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让孩子在“三化”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们身为一线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数学的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的一些理解和感触:
  
  一、幼儿园数学的生活化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幼儿生活不同程度地结合,将幼儿的生活不同程度地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中.生活化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教师不同程度地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含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经验,使之为教学服务,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注意观察,发现幼儿一日活动中有利幼儿数学发展的因素、情景时便进行随机教育,其结果是幼儿容易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又如,孩子们发现车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形状、颜色;户外活动可说说自己的所处位置;进餐时将碗、筷和勺一一对应;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中获得到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二,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出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将数学目的渗透其中,这种情景将数学的计划性、目的性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如什么时间上幼儿园?什么时间离园?玩具怎么归类?食品怎么分发?家里谁个子最高?班里清点人数有多少同伴没上幼儿园?怎么排队等等.在生活中让幼儿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感知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用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幼儿园数学的游戏化
  幼儿数学游戏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游戏不同生活方式的结合,是教师在教育数学中对游戏的不同程度的利用,数学游戏化不同于游戏.因为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无强制性处在有目的,伴随愉悦情绪,体验的假想活动,而数学游戏化是使数学具有游戏的某些特色.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有游戏般的情绪体验,会遇到各种蕴含数量关系的问题,数学游戏化更多地具有练习的性质,用皮亚杰的话来讲,是“同化大于顺应”.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空间形式(尽管他们不知什么叫容量、什么叫守恒、什么叫立体模型).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园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如扑克牌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再如,跳绳、拍球游戏使幼儿练习百以内的数数,这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三、幼儿园数学的操作化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运作,是从运作开始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操作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游戏化的基础上,与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不同程度地结合.数学操作化更多的是为幼儿创设冲突的环境,给幼儿提供顺应机会,幼儿在操作中是主动的.这种主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幼儿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二是幼儿在心里上是主动的.因而这种操作不仅是动作的参与,更包含思维的积极参与,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通过幼儿的充分活动和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幼儿主动构建起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如在大班“认识重量”的活动中,我通过课前准备,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物体,让幼儿去比较轻重,如:棉花、羽毛、纸、铁球、乒乓球、石子、秤砣等,让幼儿大胆去摸一摸、吹一吹,用力吹不动或很难动的东西,就知道是重甚至很重;用力吹得动,那么就知道是轻甚至很轻.再如,在学习组成时,给幼儿提供学具让他们动手去分、去找出结果等.
  当然,以上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的本质是教学,不是生活、游戏、操作.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的目的不是使数学成为幼儿的生活、游戏、操作,而是把三者自然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因素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之中.第二是不同程度的结合,不同情况下结合的程度不同,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中既有数学的成分,又有生活、游戏、操作的成分,但所占比例和所起作用是变化的.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是对幼儿数学教学的一般的特殊的探讨.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首先应该生活化;游戏化以生活化为基础,操作化又以生活化、游戏化为基础.从而,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指南,转变观念,充分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首先,强调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关数学的情景.在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东西都有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总之,作为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出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将教学目的渗透其中,并深入家庭,让家长与孩子一同来参与,统计家里一星期买了几种水果,一共多少斤,每天吃多少?测量家中成员的身高、体重作记录,家中有多少种玩具、图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量自己的体温在一周内有什么变化?记录(可用图)自己一周的心情和活动时间等.其次,让幼儿走向社会,让幼儿接触社会中蕴含的数学.如:在菜市场统计蔬菜的种类、蔬菜的摆放、以及人们如何讨价还价、称菜付钱等,让教师和家长做个有心人.
  其次,尽可能使幼儿具有自主性,给其以游戏般的自主;尽可能使幼儿具有假想性,给其以游戏般的想象;尽可能使幼儿具有非强制性,给其以游戏般的过程.最后,做到验证性操作与探索性相结合,正规性与非正规性操作.如:我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8”的组成和分解,让幼儿搜集了8种东西,并要求幼儿摆弄自己的材料,看看有多少种组成情况.从中做到发现问题性操作、分析问题性操作和解决问题性操作相整合.三种类型的操作应该浑然一体,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操作的作用,才能让幼儿在问题中得到应用.
  总而言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在不同情况下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数学“三化”程度.实施数学“三化”要在不同的阶段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游戏化使幼儿乐于其中,操作化则助于幼儿发明数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