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机械通气(MV)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行有创MV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镇痛镇静、MV、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参照ICU成人患者疼痛、烦躁和谵妄临床实践(PAD)指南实施早期活动(如关节活动、床旁站立等,每日3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3 d、5 d行床旁超声检查,测量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增厚分数(DTF)。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DTee、DTei、DTF等膈肌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DTee逐渐减小,5 d时明显小于治疗前(cm:0.26±0.06比0.28±0.08,t=3.045,P=0.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DTee无显著变化;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DTe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DTei和DTF均显著增加,并均于48 h时达峰值;随MV时间延长,对照组3 d和5 d时DTei、DTF均显著低于48 h时〔DTei(cm):0.35±0.07、0.34±0.07比0.36±0.08,DTF:(29.29±11.01)%、(28.62±11.97)%比(32.48±15.63)%,均P<0.01〕,而治疗组3 d和5 d的DTei、DTF与48 h时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治疗组3 d和5 d时DT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53±11.39)%比(29.29±11.01)%,(37.27±11.26)%比(28.62±11.97)%,均P<0.01〕。

结论

MV可导致膈肌功能障碍,早期活动能够延缓MV患者的膈肌萎缩和收缩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患者男,48岁,体重65 kg,身高168 cm,ASA分级Ⅰ级。因“甲状腺占位”拟于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气管软化实验未见异常,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给氧去氮,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0.5 mg、咪达唑仑3 mg、芬太尼0.2 mg、丙泊酚130 mg、阿曲库铵50 mg快速麻醉
【摘要】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用UTI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奥曲肽皮下注射,两组均予传统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75%,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新型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对
患者女,67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7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颜面轻度水肿,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双侧扩大,心率8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