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知识大都是微观世界的内容,所以比较抽象和乏味,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比喻教学法能够将乏味和抽象的生物知识和学生已知内容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不过比喻教学法中还有很多误区和注意事项。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比喻教学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习内容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比喻教学法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提升事物的趣味性。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将一些生物知识比喻成有趣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1]。例如,“细胞的结构”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细胞比作学校,而细胞壁则是院墙,细胞器就好比是学校的食堂、教室、图书馆等功能组织,而细胞核为学校管理部分,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组织。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能够很快地将这一章节知识熟记下来,且印象深刻,能够灵活运用。
  2.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
  比喻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事物趣味性,还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化的知识。例如,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动脉和肾静脉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肾比喻为人体的污水处理厂,而血液则是污水的运输车,肾静脉和肾动脉则是离开和进来的路。
  3.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比喻属于语文学科中表达的一种写词手法,不过在实际的教学时依旧需要教师应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辅助,以此来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细胞的中心法则”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学生对古代皇帝权力的兴趣来进行比喻,将细胞中的各个组织都比喻成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如细胞核中的主体就是皇帝,其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圣旨,即细胞可遗传的基因,之后再由相关人员进行宣读,宣读的过程就是mRNA转录翻译,然后在特定的地点以供人们使用。
  二、在高中教学中比喻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1.找寻相似度较高的喻体
  比喻教学法应用的宗旨就是应用相似性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结合起来,这里所讲的相似性并不局限于本质特征。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比喻教学法时可以合理应用两个事物的用途、形状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2]。例如,在教学“蛋白质合成”这一知识点时,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用建筑工程来进行比喻,将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房屋建筑相结合,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2.应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喻体
  高中生对于不怎么接触的行业了解比较少,所以教师在应用喻体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选择学生不怎么了解的事物,否则的话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在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交流,进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找学生比较熟悉的喻体,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陌生事物的名词。
  3.找寻简单易懂的喻体
  比喻教学法一般就是指教师用简单的事物比喻复杂的难题,以此来将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化,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比喻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纯粹的语言是很难将其准确描述出来的,而应用学生喜爱的节节升玩具和商场中的螺旋楼梯则能帮助学生加深对DNA结构的认识和印象,且使学生回忆起以往所学的知识。
  总而言之,比喻教学法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只要教师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多加注意,合理应用喻体的各种形式,尽量避免应用一些复杂的喻体,这样必定能够有效减轻教学负担。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出比喻教学的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其当做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促使比喻教学成为教学典范,以此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巢丽娜.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和比喻教学法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2]李仁祥.试论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6(23).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新的培养方式可满足当下时代将科学知识进行转化、推广和应用的要求。第二,可有效推动区域创新。通过研发创新与区域周边的行业建立联系、提供支持。第三,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和新内容可以有效推动教学改革。第四,学生研究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与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不
一、军事需求分析的概念  军事需求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原点,是科技发展、装备建设、国防建设的原动力和依据,是当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牵引力量,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目前,“军事需求”一词在各领域广为运用,基于侧重点、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学术界尚未给出一个权威且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第二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当中多处提到“军事需求”术语,但并未对“军事需求”给出明确具体的定义。刘继贤(2005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文章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难题,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分析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整体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在职业学校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