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未来几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动向

来源 :音响改装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115296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已经过去3/4,今年市场尽管从厂家到终端总体遇冷,但大屏、后视镜导航等热点产品依然有肉吃有酒喝。热点产品固然人人喜欢,但紧盯热点却也未必人人都能赚钱,比如今年的后视镜导航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常言说,电子行业一阵风,当后视镜、大屏、记录仪激情消褪之后,还有哪些技术或产品热点值得行业关注。笔者结合目前前装新车的一些配置,以及目前后装市场的技术苗头,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1-2年主动安全、多媒体系统等技术走向尝试盘点一二,且当抛砖引玉。
  车载摄像头的多角度应用
  车载摄像头,大多都使用的是鱼眼定焦镜头,鱼眼镜头取其视角之广,定焦镜头取其光圈之大。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前装还是后装市场,在车辆搭载摄像头上看法相当一致,截止目前,摄像头广泛应用于360全景泊车、倒车后视、ADAS、记录仪等等,未来1-2年,基于摄像头的应用技术或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就360全景泊车来看,相比以往,今年出现的最大一个变化来自路畅的百变T800系列产品。传统360全景泊车,通过车前、车后、车左、车右挂载的摄像头,以鸟瞰的方式,将视频拼接而成,从而对全车周遭状态能有直观了解,如三目、索恒、道可视等。而路畅百变T800最大的变化就是能以任何视角来观察车辆周边情况,并且图像并非拼接而成。这归功于车辆挂载的摄像头孔径角远远大于120°,从而使汽车获得360°全方位无缝隙环绕视野。此外,360全景也可应用于后视泊车,未来1-2年基本25万以上轿车都会将此项功能标配化,另外,美国将在2017年将后视泊车作为强制标配。
  基于360°全景泊车,将在未来1-2年衍生出更多产品或功能,如基于摄像头捕捉到的目标物,可以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如行人等),从而对司机进行早期预警。同时,结合图像分析或其它传感器,还可以开发出当碰撞无可避免时,车辆自动制动等技术。
  在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很多单品总是走在前面,如在2013年电子狗炙手可热,转年即被三合一的记录仪或导航整合,接着2014年记录仪市场年产销突破3000多万台后,2015年开始后视镜对记录仪进行整合等等。汽车电子行业整合总是走在后面,一方面可见平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致力于单品创新总能获得市场先手。
  安全驾驶辅助将大行其道
  严格地说,前些年,被动安全类产品比较流行,而最近几年,主动安全产品开始大放光芒。安全驾驶辅助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包括目前开始崭露头角的车道偏离预警、循迹辅助、夜视辅助、自适应巡航、发动机启停技术等等。
  走在安全驾驶辅助开发前列的依然是BBA,尤其是奔驰的S级轿车上搭载了10个以上雷达、摄像头、传感器,除来传统安全性之外,还具备司机注意力辅助功能。这项功能比亚迪及后装市场也有涉及,大都是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共同比对完成,他通过识别人脸来判断司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决定系统的下一步动作。在奔驰S级轿车里,当转向角度传感器捕捉到司机昏昏欲睡时,系统会发出尖利的报警声,同时仪表盘会提示停车。
  在今年上市的第九代索纳塔上,就搭载了车道偏离预警和前车防撞系统,沃尔沃的行车电脑也会根据车速、车距信息来判断会否有碰撞危险,特别是车速低于15公里/时,如系统判断会发生碰撞,他会自动刹车,当车速高于15公里/时,他也会全力制动,将碰撞降到最低。
  自动泊车的队伍也越来越大,早先只有大众的一些车型提供了自动泊车技术,目前宝马7系也配备了这项技术,甚至在完全不需要人在车内,就可以通过手表来执行整个泊车过程,车辆会根据雷达自动扫描周边障碍,自动泊车入位。
  MOST网络会再度被重视
  所谓光纤技术,此前在原车屏升级领域火了一阵,但之后又声音寥寥,并不是光纤传输技术不够先进,而是MOST技术所能提供的带宽,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车内通讯网络所需。一般来说,前些年的车载网络通讯的传输单位可能以K计算就够了,现在可能需要以M计,而随着车载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并且多媒体系统越来越多,车内高保证、高速率的传输网络就势在必行,MOST技术会再度被重视。
  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越高,意味着车辆搭载的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及行车电脑的处理芯片越多,这也表示由这些执行单元组成的车载网络,对数据通讯的带宽、速度要求更高。如果使用传统的车载传输网络,搭载360°全景系统的4个乃至6个摄像头,其视频流分配的带宽只有区区几M,无法支持高分辨率和高动态范围的视频传输,而如果使用MOST网络,不仅能有效解决视频传输问题,更能很好的解决车载多媒体的带宽使用问题。早前,南宁研华以及广州通阳、丽影等都在原车屏涉及项目中,使用了MOST光纤技术,但毕竟后装市场接受度有限,一直未能很好的进行推广使用。
  目前,宝马已有几款车型搭载了MOST光纤技术,得以让更高的配置出现在宝马3系等入门级豪华轿车的标配当中。不管是从技术,还是实用的角度来看,MOST能大大提升车载电子单元的工作效率,如提高多摄像头系统的低延时数据交换,更多的使用同轴线(视频传输与供电用同一根线缆,这在一些行车记录仪的前后视镜头连接线中已有体现。),甚至更高效的远程控制等等。
  不管怎么说,MOST光纤技术150M的带宽能为未来1-2年车载电子产品发展,提供更好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因此,这项技术的开发应用也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用车类APP会绑定电子产品
  智能手机的大发展,让APP和汽车连接成为可能,未来1-2年这种趋势将更明显。在苹果APP Store或者安卓市场中,各种用车类APP之多、之繁、之细让人叹为观止。这些APP多和硬件无关,大多聚焦于车险指南、车辆保养、电子狗、代驾、路况电台等功能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大多直接做线上到线下的落地,如途虎养车、养车点点等,但对汽车电子产品来说,“产品+云端+APP”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欧洲不少汽车公司也开始把目光投向通过APP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的技术上。实际上,车辆的远程监控、定位防盗、远程启停等技术早在2013年就在中国、韩国等市场上出现。基于加装了通讯模块的OBD设备,通过APP远程登录,从OBD这个端口,向行车电脑发送开启/关闭发动机、开启空调等命令,同时,如果在OBD设备上加装GPS模块,就能实现比A-GPS更精准的定位。   博世最近开发的寻找车位技术能给我们一些新的观点,博世的Connected Parking系统将车辆与停车场的车位一起接入互联网,利用云计算为驾驶者找到距离最近的空闲车位,从而让车主在找车位时少走弯路。
  APP对车辆实现远程监控取决于对OBD端口的开发深度,尽管目前OBD类产品在后装市场几乎是没有动作,但随着更多体验度、功能性更高的APP加入,基于OBD技术的电子产品或许会再火起来。
  车载化WiFi无线路由器会火
  车联网让不管是前装还是后装的业者都既爱又恨,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车联网的持续投入。大家现在讨论的更多的是车辆联网以后能做什么,什么功能最具有黏性,他的商业模式如何,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往往容易忽略最基本的问题,车如何联网?
  让车辆联网很容易,加装通讯模块就能实现,不过,当车辆在山区、隧道或其它信号不良的地区时,让车保持联网状态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尤其是这种动静结合的工具,信号的稳定性,传输速度的快慢,都直接影响到车联网的更具体功能实现。
  车到山前断了网怎么办?看看福特的解决方案。他们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帮助联网的汽车,从众多的相邻通讯网络中,寻找最快的通讯路径,把数据传输到云端,确保每台车都能享受到高质量通讯和传输数据的机会,就如同一个个移动的无线路由器一样。
  比如说,当车辆行驶到山谷地区坏了,而另一辆车刚好驶出山谷,并且开启了V2V(vehicle to vehicle )通讯功能,那么,坏了的这台车,即可通过另一辆车的移动网络,将救援数据发出,当然,前提是每台车都使用了相同的网络和相同的通讯协议,并且终端安装率非常高。
  在后装市场,今年下半年,掌讯科技推出的车载无线路由器在终端比较热,表面上看,它解决的是车里驾乘者上网的问题,实际上,未来很多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车载无线路由器,实现数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这才是车载无线路由器在终端店起量的外在驱动。
  总结:
  汽车电子产品的创新,大都发端于功能单一的单品,而后才可能被平台所整合,电子狗、记录仪、后视镜莫不如是。正是由于单品的技术创新,才让后装汽车电子市场尽管是一阵风,却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结合目前市场和消费的发展,以上几种技术或产品,在未来几年,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一种眼科专科医师显微手术技能培训模式,使年轻的眼科医生了解并掌握眼科显微手术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适应眼科临床工作的需要。方法:对尚未熟练掌握眼
全赖于各个优秀的隔音品牌运营商不懈努力地经营,隔音产品从当初的赠品身份摇身一变成可独立的盈利项目,扩大了隔音产品的利润空间。前人种树,后人纷纷想乘凉的羊群效应在行业内屡见不鲜。要知道品牌多可以是力量大,纵观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史,不同的领域皆是靠人气来带动宣传。隔音品牌数量剧增,行业自然而然地热闹起来,成行成市这点对于隔音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同样是因为热闹人多,里面参杂着部分不安分守己做生意的下游
眼用原位凝胶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使高分子聚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发生分散状态或构象的可逆变化,完成由溶液向凝胶的转化过程;本文从眼用原位凝胶的分类、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