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打破常规”也是一种进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日,北京教育考试院针对高考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偶发特殊情况,公布应急处理措施。如考生忘带准考证,可由监考老师與带队老师一同确认进考场先考试,随后补验准考证。 (6月4日《辽沈晚报》)
  “准考证”是考试的“通行证”,对此高考考场规则中早有明确规定:凡是没有携带准考证的一律不得进入考场,对此每位考生理应非常熟悉并充分理解。事实上,各地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因忘带准考证而错过高考。北京教育考试院今年打破常规,对确实因故忘带准考证的学生网开一面。如此信息让人欣慰,更让备战高考的紧张气氛减压不少。
  可喜的是,今年各地打破常规的做法真不少。比如,广东方面在各考场配备了医务人员和备用试室,如果考试期间考生出现身体不适,可向考场工作人员报告,以得到及时医治,或者由考场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到备用试室考试。
  确实,高考关涉到万千家庭的前途命运,能否有一个严格、公正、和谐的考试环境至关重要。国家之所以制定了近乎苛刻、缜密的考试制度,目的就在于此。因此,我们每个家长和考生都应给予理解和支持。毕竟,只有全社会的合力支持、共同参与,才能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当然,严格的考场之上,不排除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忘带准考证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此类事情,如拘泥规则、机械处理,或许会葬送一个孩子的前程。一个小小失误让孩子抱憾终生,如此代价未免太过沉重。如果能人性化一点,在充分认证的基础上,给考生一次机会,也决不会破坏考试制度的严肃性。
其他文献
编者按:今年“两会”专题报道,本刊聚焦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在读者中引起广泛热议。高考将要来临,对于众多的随迁子女而言,异地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然而,希望能否变为现实,却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对此,本刊读者对异地高考问题各抒己见。    3月4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某些省份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