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需要有创意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老师班级管理创意成功的原因在于:
  一、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赖老师此举正合此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将班级“归还”给学生,将集体与个体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让每个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班主任的“懒”有些时候比“勤”更有积极意义。大凡优秀的班主任往往都懂得放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一些锻炼、成长的机会。
  二、体验比说教更科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赖老师在班中“承包班主任”,学生通过角色互换,亲自体验“班主任”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在实施其职责时就把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和行动,在教育别人时已实现了自我教育,其道德体验远远胜过道德说教。
  班主任其实就是班级的神经中枢,指挥、协调机体各个组织和部位的运动,不能也不应该事事都管,只做好那些“非我莫属”自己必须去做的事,不要或者少插手那些学生能做而且可能做得更好的事情。聪明的班主任要开动“班级”自己的动力,学生来做司机,自己只做导引,而不是吃力地拉着“班级”走。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学生在值日本上偷偷抹掉自己的名字,可谓弄虚作假,班干部帮违纪学生隐瞒“罪行”,可谓徇私舞弊……学生的这些做法,我们往往会视之为严重的违纪行为,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一把尺子衡量,“违纪”也许可以重新定义。  我觉得,要求“改名字”的学生值得宽容。如果是师生眼中的好学生,如案例中提到的课代表、学习委员、班长等,说明他们十分在意形象,“珍惜自己的羽毛”,老师高兴还来不及呢,又何须动怒?基于此类学生
期刊
范老师借“修正带”事件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他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呢?这是我们的希望。范老师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其实就是告诉学生:“你们这么做是错误的,你们必须记住学生行为规范,必须改正。”这太简单了,基本上属于管理行为。  范老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而且主观地认为自己平日信任的好学生“不应该”如此。这是教师的通病。事实上有些所谓好学生未必比别人诚实,他们只是更善于掩盖。他们
期刊
“我的白日梦”  星期五晚上,我妹妹发高烧,从晚上吵到了早上六点。大家都在旁边陪她,到了六点她终于睡觉了。我们各自回房睡觉了。睡到了下午,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梦,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家庭的生活,也是四口之家。  在这个家中有一位任劳任怨、聪明机智、温柔的母亲;有一位工作勤劳、爱家、聪明的父亲;一位可爱活泼的妹妹;还有一个成绩好、乐于助人、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的哥哥。  梦中讲述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期刊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  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期刊
英语课上,班长送来了两个男生。  我问:“怎么了?”  班长答:“他们两个打起来了,英语老师进班后,他们还是很激动,老师说为了不耽误全班同学上课,先把他们俩送到办公室。”我示意班长先回去上课,不慌不忙地处理好手头的工作后,开始看着这两个学生。从他们的表情看来,似乎还是有很大的情绪,两张脸都拉得长长的,碰到我的目光后,又看向一边,眼神里有被送到我这里的无奈,有由于理直而产生的气壮,也有对身边那个人的
期刊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中职生在完成学校学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往往表现出兴奋、新奇,他们会向班主任询问相关事项,会打听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岗位要求。对中职生而言,顶岗实习是一个新的转变,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但他们对困难的预计却显得稍有不足。因此,处于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往往会出现以下心理问题:由于角色模糊带来的心理冲突;由于理想与现实差
期刊
他,入学成绩全校第一,日常测试的成绩在班里也是遥遥领先,人长得帅,家里条件也比较好。大家都认为他很优秀,但是在我眼里,他却是一个“问题学生”,他自傲、冷淡、孤独,从不与同学一起玩,表面看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间一长,其他同学也都默认了这种情形,认为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基本不再主动与他打交道,而从他的表情来看,他并不介意,或许他已进入“高手从来寂寞”的境界。  “有什么
期刊
儿子的数学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经常考满分,同学们一直挺佩服他的。上初一第二学期时,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爸,我可不可以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我的同学?”“干什么?”我不解地问。“同学说,好问我一些数学问题。”“这个可以。”我马上答应。但又转念一想,由于工作繁忙,我晚上经常不在家,用家里的座机不是更方便?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子时,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您不是不让把家里电话告诉别人吗?”  是的,我
期刊
中学生在校轻微违纪现象十分普遍,上课讲话、玩手机、睡觉、吃东西、迟到、抄袭作业……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这些“小恶”,够不上纪律处分,但会时时骚扰着班级的正常秩序。因为对班级有影响,不抓肯定不行,但又没有什么特别给力的抓手。谈话教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肯定不能对所有人都有用。用制度处罚,尺度要合适,轻不得重不得,要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的教训,又不能什么事都上纲上线。
期刊
看完这个案例,我为赖老师的做法拍案叫绝,这是智慧教师的做法,但有几点值得思考。  一、承包人的确定  把工程承包给业务能力低下的施工队,延误进度事小,影响建筑质量事大。赖老师独辟蹊径,把班级责任田承包给捣蛋鬼,这是对他们的信任,其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自律意识。但自由认领,随机赋任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和班干部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甚至以其他方式,如采用违纪违规的方式把心中的怒火发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