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教学在蒙古族多声部音乐演奏中的应用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多元文化逐渐渗入不同国家和民族,并与其本土文化相融合,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从加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和声课中民族和声的学习入手,把和声与器乐合奏两门不相同却密切相关的音乐课程相结合,以蒙古族多声部音乐演奏为基点,从理论与演奏实践两个角度研究和声学与器乐合奏课的关系,解决“学难致用”的问题。
  关键词:和声教学 器乐合奏 蒙古族 多声部音乐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和声这门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与表演专业大二所要开设的一门作曲理论基础课,这一理论知识来源于欧洲,在课堂学习中多以欧洲大、小调和声为主,且只是简单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不与实际的作品演奏相结合。但我国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传统的民歌、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大多是建立在五声性调式旋律的基础上的。而欧洲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与我国五声性旋律存在着调式与旋律、半音进行与五声性、功能逻辑三个主要矛盾。传入我国后才结合我国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对欧洲传统的和弦结构加以改变,使和弦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所服务。近几年来,虽然对于民族和声具体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于如何把民族和声教学与器乐合奏课中的实际演奏相结合却并不多见。
  多声部音乐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多存在于各种器乐曲中,只有在呼麦、潮儿等少数声乐作品中存在,学生在器乐合奏课的排练中,一般只是简单演奏自己的声部,并不能真正“立体”的去理解乐曲的内涵,从而没有好的合奏音响效果,特别是在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奏方面。在教学中,应突破以西方音乐结构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制约,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加入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音乐内容。本校地处吉林省与蒙古族自治区交界,故在教学科目与内容中加入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学习,通过演唱、演奏蒙古族多声部音乐,特别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蒙古族风格的多声部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听赏、独奏、合奏、排练等过程,全方位地加深对蒙古族多声部音乐的了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真正的做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民族和声教学与器乐合奏课中蒙古族多声部音乐演奏相结合方面,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一、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在蒙古族多声音乐中的应用方面,加强关于和声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相关知识。五声性调式和声结构作为五声性旋律和声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写作体系,它包括(1)和弦结构;(2)和声进行;(3)和声功能;(4)调式、调性的扩大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如:蒙古族多声部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持续音技法,纵向和声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运用所学和声理论知识分析所要演奏的蒙古族多声部音乐作品,只有很好地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和声处理方法、内容表现等方面才能够深入了解作品及作家的风格特点,更好地进行演奏。
  如在永儒布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中,为了体现出浓郁的蒙古族风格,作曲家采用民族调式的手法进行创作,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为写作主体。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转调手法进行调式的转移,甚至在同一首作品的不同声部中运用两种或三种调式重叠。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又为增添了新的和声色彩,在稳固了音乐风格的同时又为作品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三、学生在演奏蒙古族多声部音乐作品时加强理解和声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民族和声的具体音响效果,作为参与者,变被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直观的、近距离的接触音乐,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结合民族和声的理论知识与器乐合奏课中所掌握的各乐器的音色与调性特点,创作、改编熟悉的传统蒙古族单声部民歌。这样即有助于两门课程的融合,又有利于传播蒙古族民间音乐,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交响曲《嘎达梅林》的主题曲调就源于蒙古族的民歌。
  由于蒙古族为游牧民族,许多传统的民间音乐均采取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下来,这种方式使许多音乐作品及音乐形式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大量遗失的现象,收集整理、保护传统的蒙古族音乐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积极探索与研究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容,对保护、发展、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保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在全球一体化将来临的今天,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让各级学校的学生们接触、接受、学习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才能使民族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入大地,继而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马晓歌.和声教学民族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03).
  [2]高婀娜.富有灵性的多声部写作技巧-以永儒布《交响乐作品六首》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03).
  [3]孙文婷.高等院校民乐合奏课现状研析[J].美育美学研究,2012,(05).
其他文献
我国钢琴音乐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并且深深受到西方国家音乐特点与风格的影响,因此,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发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实现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化首先
摘要:本文以结合图像,妙语引导以及注重教学过程为依托,重点探讨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创造课堂情境,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情境 教学  适宜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是当今课程革新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情境教学法,以下为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结合图像。渐入情境 
CORDIC的运算速度问题是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CORDIC运算速度慢的问题,采用跳过零点思想,跳过输入相位值中为0的位,有效的减少了迭代次数。利用ISE仿真技术多次仿真综合。验
瑶族民歌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自己的艺术独特性,而且其歌词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说事性、说理性、生产性、社交性等特点,在瑶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上发挥着特有的素质教育功能。本
给出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研究了共轭梯度法对BP算法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电子设备的一些实测数据,利用优化的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故障诊断,给出实验的仿真结果,并进行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