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川滇藏族土司取汉姓的历史考察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明清及民国时期甘青川滇汉藏连接地带藏族土司取汉姓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在考察汉姓藏族土司的地域分布、历史流变及取得汉姓的多种方式基础上,分析了藏族土司取汉姓现象所包含的政治意蕴,指出在当时条件下藏族土司取汉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也不简单代表藏族土司的"汉化"倾向,而主要是藏族土司效忠中央王朝的一种政治表达,是向中央王朝表达政治立场与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是政治因素大于文化因素的行为.
其他文献
藏文文献中有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史料极为丰富.《八世司徒传》中关于八世司徒·却吉穷乃于清雍正七年至八年(1729—1730)间赴滇西北朝拜鸡足山并与当地各民族进行文化交往的记载,既是研究滇西北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清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佐证.文章通过对《八世司徒传》中这一重要史料的翻译、注释、解读和研究,探讨了八世司徒云南之行的成果和意义.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修复部门在文物保护修复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管理,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制度,是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概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科学化和正规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博物馆是我国文物保护与收集的重要单位,对我国出土文物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义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博物馆建设水平和速度都在迁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作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要针对“如何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深度思考,从中找到高效的工作方法、便捷的工作流程、多样的工作目标,为开展实用性、创新性教学提供助力,为创新博物馆工作形式献计献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策略
【摘要】近几年来,水彩艺术渐渐增加了一些表达方式。水彩艺术在保留其特点的基础上与其他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水彩焕发出新的活力并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少画家不再墨守成规,开始探索水彩画新的形式语言、题材样式与技法材料等。许多热爱水彩艺术的艺术家采取不同形式、手法进行实践探索,水彩艺术显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向。水彩艺术也因其特殊性而渐渐的被普及到设计领域,当把这种艺术形式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结合水
民族舞蹈是民族之魂,具有明显的种族信仰,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对自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正因为如此它成为民族内部通用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舞蹈迎来了生存挑战,它们不断地消失于历史长河当中,只能在有关档案当中见到只言片语.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是保持民族文化完整的必要环节,是民族类学校以及艺术类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论述了信息社会之下民族舞蹈教育的“社会+学校”继承与发展模式,希望形成的内容对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在面向“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推进过程中,“一张图”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多部门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遗产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及实践,为服务我国类型丰富、分布广泛、权属复杂的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际,论文提出从时空数据层、技术服务层及应用管理层三个层次,建立与“一张图”系统协同的文物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据运行机制,满足文物资源要素空间化、规划协同化及评估动态化的需求,构建起自下而上的文物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服务于“多规”协同的决策支持,实现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监测及动态评估反馈.
明朝于15世纪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了藏传佛教在汉藏走廊地带的发展.宣德时期开始,藏传佛教僧人得以频繁赴京,汉藏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因之加强.正统时期,朝廷允许藏传佛教僧人自在游方,藏传佛教僧人因之发挥能动性,借力地方军政系统的赞助以恢复、新建藏传佛教寺庙,从而确立并巩固了藏传佛教的在地影响.与此同时,明廷针对番僧的朝贡、护持与承袭政策为藏传佛教在汉藏走廊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制度基础.一方面,僧人将汉地的丰厚物资引入汉藏走廊用以营建寺庙,寺产更得到明廷敕赐护持保障.另一方面,明廷将番僧封号承袭与朝贡资格挂钩,激发了
奥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多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大都拥有梦想,虽然对待梦想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走向幻灭.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剧作家,奥尼尔是在如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奥尼尔的自身经历和大的社会背景共同决定了他“悲观主义”的世界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奥尼尔的悲剧是彻底令人绝望的,其中所展现出的“悲剧力量”是对人本质精神的肯定,也是他悲剧意义的所在.
【摘要】信息时代,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新冠疫情更是激发了网络课程的飞速发展。文章结合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超星学习通平台《合唱与指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论述了超星学习通《合唱与指挥》网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强调了高职高专《合唱与指挥》网课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高职高专;合唱与指挥;网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文章通过对清代西藏地区天花暴发历史的梳理,展现了中央政府驻藏官员和地方政教等方面共同对抗天花采取的努力,在探究清代西藏地方应对传染病侵袭的机制与措施之中,指出阶段、阶层的存在、科学认知及技术手段之不足,使清代西藏地方的防疫实践经历了曲折与倒退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