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宠儿》充满了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本文试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以期能够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对表达主题所起的意义以及它对莫里森艺术创作手法的影响。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神话原型 荒诞 象征 叙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托尼·莫里森出生于1937年,原名克娄·安东妮·沃福德。在俄亥俄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之后,莫里森在霍华德大学获得了英文学士学位,又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莫里森曾任霍华德大学的英文教授,之后又任蓝登书屋的编辑,主要负责黑人小说的编辑工作。同时,莫里森本人也开始创作一系列作品。自1972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问世后,她又先后发表了《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爵士乐》、《乐园》和《爱》等七部长篇小说。1993年,她凭借这些构思独特的作品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可以说托尼·莫里森是继兰斯顿·休斯、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埃里森之后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继承人。
  《宠儿》发表于1987年,这部小说的问世标志着继赖特、埃里森之后的又一次黑人文学高潮的到来。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不读《宠儿》,就无法理解美国文学”。《宠儿》之所以具有如此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是因为作者托尼·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根植于本土文化,并把源于拉丁美洲文学中的精华——魔幻现实主义与美国黑人文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上把黑人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 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在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使现实披上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了欧美现代派的手法。因此,源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神奇而荒诞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归纳起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神话原型。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善于运用神话原型来揭露和反映现实;2、荒诞。荒诞手法是贯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重要表现手法。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主要也是借用这种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荒诞手法;3、象征。象征手法是象征主义乃至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里使用得最多、最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4、叙事。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广泛运用时空颠倒的叙事方式,把过去与将来、回忆与幻想相互交织。通过分析,《宠儿》这部作品是架构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原则基础之上的,同时与文本紧密结合,完美表现出作品主题意义和其深刻思想内涵,同时也为研读莫里森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 《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1 神话原型的广泛运用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来表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莫里森出生和成长于30年代民族文化传统浓厚的黑人家庭,在她幼年的时候,她的父亲和祖母都向莫里森讲述过许多黑人民间故事和鬼怪传说,再加上莫里森系统地接受过西方的正式教育,这些成长经历和接受的教育以及此后的工作经历都使莫里森在创作中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非洲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西方的《圣经》故事都对她有很深的影响。
  因具有很深的欧美传统文学知识底蕴,所以在《宠儿》中,莫里森经常运用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圣经》故事原型,并借鉴《圣经》中的典故和具体意象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小说的进展。首先,小说当中的墓志铭“宠儿”取自于《罗马书》第九卷的第25章,这标志着这部小说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另外,莫里森还用宠儿作为故事当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并在小说的扉页上赫然写着“六千万甚至更多。”在《圣经》里,上帝称除他之外的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为“心爱的。”(Beloved)。当“学校老师”赶来抓塞丝和她的孩子重返奴隶主庄园时候,塞丝的举动使“学校老师”惊恐万分,他不敢把塞丝的其他几个孩子带走,所以这几个孩子便永远获得了自由。如同受难的基督拯救了世人,宠儿的死也拯救了周围的人。在书中,对于罪、牺牲、救赎、宽恕、爱和复活的进一步探讨中,《圣经》的痕迹依稀可辨。
  在非洲的文化传统中,植物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植物被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人可以通过植物获得神的启示和力量,它们是人生命力的源泉。在《宠儿》的世界中,树木主要作为疗救、慰藉和生命的源泉。丹芙那黄杨灌木围成的“翠室”对于她来讲,是个安宁的独处之地。但是丹芙还是从周围的树木当中汲取到力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最终她鼓起勇气走出124号世界,向黑人社区求助,解救她的母亲。保罗·D顺着开花的树,一直走到北方来寻觅自由。贝比·萨格斯曾在树林深处的林间空地布道,这片树林所具有的无限生机曾引导所有劫后余生的黑人们走向再生。爱弥是一位在塞丝逃亡路上帮助过她的白人姑娘,她把塞丝背上的伤疤想象成“野樱桃树”,将创伤和兽行的见证升华为美丽和成熟的象征。
  《宠儿》是一个关于鬼的故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宠儿未满2岁时,其母塞丝为了使她不再沦为奴隶而将其杀死。然而18年后,一个神秘的且自称宠儿的女孩出现在124号,此后便发生了许多和宠儿相关的故事。宠儿死而复活的故事情节完全符合非洲神话和民间传说。非洲黑人传统宗教的崇拜对象是鬼魂,鬼魂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有同人们一样的欲望。鬼魂或转附于人世间的另一物体,或留居于人世,或到别的世界去,或轮回转生。因此,宠儿的还魂是符合非洲黑人文化中对鬼魂的认识与释义的。只是在莫里森笔下,非洲信仰中祖先的灵魂变成塞丝还阳的女儿,她承载的是被劫掠到美洲的黑人们痛苦屈辱的经历。
  2 荒诞的艺术特色
  魔幻现实主义的最重要的基本风格和技巧就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写实原则相结合。也就是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核心精神是把荒诞的事物用写实的手法进行表現,即把神奇作为现实突变的产物和对现实的特殊表现。所谓魔幻,就是神奇现实,在本质上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它还力求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和要求来体现“真实性”,《宠儿》充满了荒诞的描写。在创作方法上,莫里森运用了荒诞派的叙事技巧。在《宠儿》这部作品中,时序的限制不存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错,现实、梦境和幻觉般的回忆自由跳跃,不断地重复,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境界。另外,在小说中还存在大量的塞丝和还魂的宠儿之间的对白,这是典型的荒诞手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幽灵的对话是不存在的。
  学校老师本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传授者,他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然而在《宠儿》中,莫里森为代替加纳先生管理奴隶主庄园的人起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学校老师”。“学校老师”是冷酷无情的白人奴隶主,莫里森将其作为白人文化虚伪邪恶的象征。他在给他的两个侄子上课时,从不把黑人奴隶当作人来看待,他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证明黑人是白人的从属物,他对奴隶们进行审查,并向他的白人学生传授奴隶的动物属性。其中包括问他们身体各部分的尺码,而且还不时掰开黑人学生的嘴,数点他们的牙齿,观察它们的大小粗细,还测量他们皮肤的黝黑程度。这一切与鉴别牲口毫无区别。白人教师有着一套荒诞的理性准则,这在他看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表现。当然,这些准则与那些肆意鞭笞刑罚黑人的行为相比,确实要“文明”和“开明”些,但在本质上却是同样荒诞和荒谬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的白人教师实质就是虚伪的现代文明的化身。
  3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隐喻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揭露现实。莫里森在创作《宠儿》时就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首先,红色系列的颜色在作品中不断出现,含义各异。例如,爱弥的红色天鹅绒象征了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而保罗·D的红心则代表着他的情感世界。总的来看,红色似乎喻指了活力以及人类存在的本能属性。
  小说当中的主要人物宠儿是一个深具寓意的人物形象。无论我们把她解读成是塞丝杀死的女儿还是蓄奴制下那六千万甚至更多的黑奴亡魂,宠儿都代表着依然困扰现代生活的往昔岁月。在小说中,对于塞丝来说,死亡的象征来自于“甜蜜之家”的种植庄园的奴隶主鞭打她的后背而留下的像一棵苦樱桃树的疤痕,这同时也代表了塞丝不愿意提起的过去。在作品中,莫里森是用一种唯美的语言来描写塞丝背上的树的,它使读者能深深感受到这一情境的凄美,它巨大的根、巨大的主干、繁茂的树枝之间隐藏着塞丝永远的悲伤。莫里森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反映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给黑人造成的严重的精神伤害和心理创痛。
  4 时序跳跃的叙事结构
  在《宠儿》中,莫里森没有采用传统的叙述方法,而是打破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和线状结构,按照时间对人物的影响程度,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到一起,依照心理时间重新安排小说的顺序,使得过去、现在和将来并置在一起,拓展了小说的覆盖面。在这部作品当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以现在的时间为开始的。但是随着叙述的深入,过去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又不断出现,过去与现在时间相互交织。莫里森通过事件时间安排上的倒错交叠来增加小说的魔幻色彩。整部作品在过去与现在二个层面展开,一个是以1873年为主的现在层面,另一个是以1855年为主的过去层面。在小说的叙事结构当中,整个故事情节在人与鬼魂之间展开,将生者与死者放在同一时间层面上出现,在现在中回忆和整理过去的事情,而过去的事情又在影响着现在的进展。总之,现在与过去交织互动、紧密相联,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也正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三 小结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探讨的是蓄奴制对奴隶造成的肉体上的、精神上的和感情上的劫掠。直到这些奴隶重获自由之后,那种劫掠依然陰魂不散,困扰着他们的身心。莫里森借助魔幻现实主这种创作手法,反映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展现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以及黑人的传统文化,借此指出美国黑人要想获得真正自由,就必须立足本土、正视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拯救未来。虽然通过对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解读无法穷尽小说的魅力,但是通过对作品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于表现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宠儿》已跻身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而作者莫里森也被称为善于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现代神话”的小说家。因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称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宠儿》也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习传进:《魔幻现实主义与〈宠儿〉》,《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3] 胡笑瑛:《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非洲文化特色》,《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学报》,2007年第2期。
   [4] 伯纳德·W·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 托尼·莫里森,潘岳、雷格译:《宠儿》,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
   [6] 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7] 郑辉:《解读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神话原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张晓锋,女,1969—,重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亚洲市场拥有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多的高净值人群,财富的创造需要利用公务航空到本土市场之外去拓展业务,推动国际贸易发展。”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亚洲商务航空协会(AsBA
希斯克厉夫和赵振威分别是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希斯克厉夫对卡瑟琳的至深情感我们在赵振威对李秋雁的情感上同样可以看到。然而正是这种非同寻常的特殊情感导致了
所谓“实验方法”是左拉提出的自然主义的主要因素,但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德莱塞,有些文学批评家认为他是现实主义者,有些则说他是自然主义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实验
自京津城际高铁、京沪线、哈大线等高铁线路的开通,高铁逐渐形成了城市快速交通网络。无论是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是与国内民航业相比,铁路出行的成本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Sin
我能直接感受到母亲那种痛了人物周刊:谈谈创作《好儿女花》的初衷?虹影:母亲过世之后,奔丧的过程中就想写这本书,回到北京就开始创作。《饥饿的女儿》是35岁写的,《好儿女花
世上有许多美好的事情,比如马卡龙的甜蜜、朗姆酒的浓烈、球场上的汗水、阳光下的积雪、沙漠中的落日与花园中的旧时光。一张机票、一个背包,旅行是为了遇见梦中的理想国,而
无论是中国大恒与柯达的牵手,还是肯盟杰与柯尼卡美能达的合作;也无论是经纶全讯对惠普的全力投入,还是经纶科技对NIPSON的倾情倾注;亦或中诺数码与柯达的携手转型……我们不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自1850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与文艺评论家的极大关注,许多文学评论家都从女权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等文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本文尝试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作品的U型叙事结构着手,对隐藏在作品深处的《圣经》原型进行解析。  关键词:《红字》 《圣经》叙事结构原型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
1966年,中国和法国签订航空交通协定,两国正式建立航空关系。历经50年发展,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两国在民航众多领域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合作。中法两国政治互信和民航关系不断
4月12日,联结中国、俄罗斯、韩国的“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大通道正式打通,实现常态化运行,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枝干,打通了中国东北地区新的出海口,将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