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16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200、100 mg/kg滴入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时间相关指标[包括用氧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CPAP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低于对照组,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剂量治疗,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患儿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利用相关的地质、地貌、岩土性质、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在对水库库区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将宏观上的滑坡危险区域识别与微观上的危险区域内边坡稳定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库岸边坡稳定性问题,并对库区复杂条件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利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的理论 ,分析了SAR图像经多分辨率小波分解后生成的系列子图像中信号与斑点噪声能量分布特性及其信噪比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域斑点噪声的滤波算法 ,该滤波算法的阈值取决于各细节子图像的序列长度、方差及其所在的层次 ,并采用真实SAR数据和模拟加噪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和较好的边缘、细节保护能力及目视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对照组在保暖、触觉刺激、氧疗等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