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慢性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人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115例(随访10个月-2年).入选标准:外伤史明确,治疗上未行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者;排除入院不久死亡者、随访过程中死亡者、严重复合伤者、受伤前已有脑积水或脑萎缩者.本组中男91例,女24例,年龄6~81岁,平均46.77岁.受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伤66例,坠落伤15例,殴打伤20例,摔伤14例。

其他文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现有病床4300张,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
期刊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改变,并分析其在CAS病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CAS斑块中HMGB1表达的改变,并对其与炎症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CAS斑块不同成分内存在不同的HMGB1表达,其中炎症细胞浸润区内表达显著增高,并与单核-巨噬细胞计数之间呈现明显的直线相关,另外在坏死区和钙化区周边基质内,存在不同程度的H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1993年8月至2006年10月收住43例患者,其中38例接受手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及随访结果.结果 38例(39个)颈动脉体瘤手术中,11个肿瘤切除,动脉完好;16个肿瘤切除同时结扎或切断(除)了颈外动脉;5个肿瘤切除后,需缝合或修补动脉破损;7个肿瘤术中需取大隐静脉与颈总、颈内动脉端-端吻合,重建颈动脉血流.术后22例(58%
前额、眉弓轮廓及相邻的颞顶区的颅骨缺损占70%以上[1].该部位是颜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塑形效果与美容密切相关.2000年以来我科对264例颅骨缺损患者实施手术,其中利用自制工具结合人体颅骨解剖标志手术的患者1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内日本血吸虫病(spinal cord schistosomiasis japonicum)罕见,湘雅二院1996-2004年,共确诊脊髓日本血吸虫病4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颅骨硬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颅骨硬纤维瘤病例,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颅骨硬纤维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X线和CT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形成均匀一致或泡沫状的软组织包块,MRI T1加权像表现为中等信号或低信号,有明显增强效应,T2加权表现为低信号,局部区域为高信号.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病例诊断不困难,但是极少数病例的影像学(CT、MRI)变化莫测、与众不同、误诊率很高,鉴别困难.笔者总结了2000-2005年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例CT表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病例,并结合国内报道的病例[1-11],以及国外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期刊
患儿男性,7岁.因头顶部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1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顶部一大小约2cm×2cm肿物,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骨性肿瘤,1个月来肿物进行性增大,既往体健.查体:顶枕部正中偏左6cm×6cm,局部骨性隆起,无红肿压痛,余未见阳性体征.头颅X线平片(图1):以顶骨为主,累及枕骨,可见颅骨内外板增厚,由外板可见放射状骨针向外突出,大小51mm×51mm,侧位片显示病灶上方由顶骨外板向外
期刊
期刊
后方入路对某些位于脊髓腹侧肿瘤的显露与切除仍有困难[1-3],而前方入路可能更适宜这种病例.笔者经前路切除颈椎管内肿瘤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