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方法、病理及预后.方法 阴茎异常勃起患者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体血流成像、血气分析及穿刺活检术确诊后采用保守治疗、分流术及阴茎切除术等.结果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9例,勃起时间≤12 h者8例,病理示海绵体间质轻度水肿,保守治疗后阴茎疲软,随访勃起功能正常;勃起时间13~24h者4例,其中轻度间质水肿1例、中重度3例,行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后症状消失,随访3例
【机 构】
:
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方法、病理及预后.方法 阴茎异常勃起患者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体血流成像、血气分析及穿刺活检术确诊后采用保守治疗、分流术及阴茎切除术等.结果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9例,勃起时间≤12 h者8例,病理示海绵体间质轻度水肿,保守治疗后阴茎疲软,随访勃起功能正常;勃起时间13~24h者4例,其中轻度间质水肿1例、中重度3例,行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后症状消失,随访3例勃起功能正常,1例发生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勃起时间25~48h者2例,病理镜下示海绵体平滑肌局灶性坏死及纤维样细胞,术后2例均复发,其中1例扩大内瘘口后勃起消失,随访性功能无减退,另1例白血病引起者综合化疗后症状缓解,随访发生中度ED;勃起时间49~72h者3例,病理镜下示海绵体平滑肌广泛坏死、大量纤维样细胞及血栓形成,行大隐静脉-海绵体分流术后勃起消失,随访2例发生重度ED,1例术后2周因肺、脑梗死死亡;2例阴茎转移癌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死亡.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2例,术后随访性功能正常.结论海绵体损伤程度与异常勃起时间紧密相关,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初步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术前对供受体进行血型、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查,并对供体行IVU、彩超检查了解双肾功能、肾血管情况.采用经后腹腔途径对8例活体亲属供肾者行腹腔镜取肾术.右侧卧位,后腹腔操作通过腰部置入的3个套管完成,阻断肾血管前延长腋前线穿刺孔至6~7 cm,左手伸入后腹腔内,手助下离断肾血管并迅速取出供肾标本.结果 8例
尿道下裂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缺损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既往常采用非泌尿道组织(如皮肤、颊黏膜、膀胱黏膜等)修复,易导致感染、尿瘘、再狭窄等并发症,常需反复治疗.当今这种以"牺牲健康组织去修复病损组织"的治疗模式已受到严峻挑战[1].近年来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为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有效方法。
前列腺癌导致骨质疏松加速,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口服雌激素治疗是雄激素抑制治疗的最初方法,但由于心血管和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及其肝毒性,其使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毒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是给药途径。作者提出经皮雌二醇治疗显示有效的激素和肿瘤反应,同时可以减少这些危险性,是有效的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替代疗法。作者报告了前列腺癌患者使用经皮雌二醇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20例新诊断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经皮雌二醇贴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经验.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4月共完成后腹腔镜小儿泌尿外科手术48例,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28例、肾发育不良3例、肾囊肿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输尿管息肉3例、输尿管结石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岁.结果 48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离断性肾盂成形术95 min、发育不良肾切除术45 min、
目的 观察T细胞因子4(TCF4)显性负调节基因ΔNTCF4对肾癌细胞GRC-I生长、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缺失N末端的TCF4显性负调节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ΔNTCF4和pCDNA3空载体分别转染肾癌细胞GRC-I,建立稳定表达ΔNTCF4基因的肾癌细胞系GRC-I/ΔNTCF4和空载体细胞系GRC-I/Mock,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
LHRHa治疗前列腺癌有效,同时又有许多副作用,其中很多仍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作者通过对Medline文献检索,对LHRHa对骨骼肌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共有3个主要方面的影响:①对于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雄激素替代疗法对骨骼肌有正效应,可以增加肌肉重量,增加蛋白合成。有研究认为,AR上调在雄激素对于骨骼肌的正效应作用中起重要作用。不是所有的骨骼肌对于雄激素补充有同样的反应,如在补
作者报道手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HAL-NU)同时联合膀胱镜环形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去除输尿管全长的手术疗效及肿瘤学结果。回顾分析1999年4月至2004年7月行HAL-NU术式的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及病理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造影检查,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了解有无膀胱复发,每年定期行上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共49例患者行HAL-NU术,平均年龄67岁,膀胱造影证实所有患者的膀胱袖状切口在术后1周完
患者,30岁.因阴茎部尿道膨出2年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急诊行尿道会师术,拔管后因排尿困难,曾多次行后尿道内切开手术,仍排尿不畅并伴尿失禁,使用阴茎夹控制尿失禁.2年前患者出现排尿时阴茎部膨隆,排尿结束后挤压膨隆处有尿液排出.1年前行尿道端端吻合术,术后排尿通畅,尿失禁有所改善,停止使用阴茎夹,但阴茎部膨隆仍存在且继续增大.查体:阴茎阴囊交界处膨隆,囊
患者,男,22岁.间断性急性尿潴留2个月余,无痛肉眼血尿20 d于2005年8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急性尿潴留,至医院给予导尿,拔除导尿管后未再发。
本文在女性志愿者中检测逼尿肌不稳定(DO)与年龄及膀胱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包括85例认知功能正常、年龄为22~90岁(平均54岁)伴和不伴DO的女性志愿者。对她们进行包括排尿日记、尿流率测定、影像尿动力学的全面测定。通过检测3个亚组(无D0、中度DO、临床相关DO)的某些尿动力学和排尿日记参数来评判DO和年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