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间质上皮转化以及转录因子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异位包囊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形成包囊的EMS大鼠,分为造模后2周至7周组,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角蛋白8)、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以及Snail在异位内膜包囊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钙黏蛋白、波
【机 构】
:
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032 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上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间质上皮转化以及转录因子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异位包囊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形成包囊的EMS大鼠,分为造模后2周至7周组,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角蛋白8)、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以及Snail在异位内膜包囊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在异位内膜包囊形成组织中的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异位包囊内部脱落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MS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包囊腔上皮E-钙黏蛋白、角蛋白8和波形蛋白含量在造模后2~7周过程中,相对于包囊壁间质层均处于较高水平,而且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比较,亦处于较高的水平。另发现造模后2~7周异位包囊腔上皮样细胞脱落,E-钙黏蛋白、角蛋白8、波形蛋白阳性表达,且在造模后4~5周阳性信号最强。与正常大鼠子宫内膜组织比较,造模后3~5周异位内膜包囊腔上皮中Snail阳性表达信号增强。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造模后2~7周异位内膜中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含量与正常内膜比较,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发现异位包囊内部脱落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论EMS模型大鼠异位包囊腔上皮细胞可能是由间质细胞转化形成,提示间质-上皮转化(MET)参与了异位包囊形成,且Snail参与调控其过程;异位内膜包囊上皮细胞脱落以形成囊腔,但其上皮细胞脱落不伴随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2006年悉尼分类标准是目前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公认的标准,它提高了APS诊断的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敏感性。标准外的临床表现与抗磷脂抗体及血栓的风险相关,充分认识它们能够影响治疗决策,改善部分血清学检查提示APS但临床症状不满足即APS可能(probable APS)患者的预后。此外,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新的抗体等标志物被发现与
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呈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新型竞争性内源性非编码RNAs分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生物学功能。鉴于circRNAs在不同疾病中承担着特定的调控角色,有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本文概述了circRNAs的生物学功能,circRNAs与胚胎发育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对衣原体感染的中性粒细胞(PMN)活性的影响,研究其杀菌消炎机理。方法分离大鼠外周血PMN,衣原体感染6 h后予以10 ng/mL(K-10 ng组)、10 μg/mL(K-10 μg组)、1 mg/mL(K-1 mg组)康妇炎胶囊处理6 h、12 h、24 h后,分别收集培养液和细胞分析活性氧簇(ROS)、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衣原体载量。利用TLR2/4激动剂或抑制剂,分析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类高效、相对安全的糖类抗凝剂。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LMWH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应用,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药理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LMWH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制定了该共识。共识指出LMWH用于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PS)、易栓症(PTS)、自身免疫性疾病(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为越来越多不孕不育夫妇解决生育问题的同时,其高额的费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等副作用、较低的临床妊娠率等诸多问题仍待解决。针灸作为中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式和手段,被国内外学者关注,并广泛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
目的探讨女性肿瘤患者的疾病分类与生育力保存方案的效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生育力保存库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生育力保存的方式和效果。结果进行生育力保存的39例女性患者,年龄13~39岁,以乳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要病种,其中10例行胚胎冷冻,平均冻存胚胎5个,14例冷冻卵子,平均冻存卵子9个,15例冷冻卵巢组织,平均冻存卵巢组织14片。结论40岁以下女性肿瘤患者,可探索进行放化疗前生育
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可造成卵巢功能的损伤,引起闭经和不孕。对不同的化疗药物损伤机制的了解,可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实现生育力的保护。已证实有多种方法及药物可保护卵巢功能,实现生育力的保护。本文将对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损伤机制及生育力保护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威胁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对母体、胎儿的不良影响给临床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有效的孕前风险评估、合理的孕期监测及各个时期的合理用药对于SLE患者母、胎健康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SLE与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妊娠期风险评估和病情监测,归纳了抗风湿药物的围妊娠期使用安全性,以便于临床上更好地指导SLE患者的妊娠。
目的通过卵巢组织冻存技术及自体移植手术保护癌症患者生育力与内分泌功能。方法对1例40岁宫颈鳞癌IIb期患者在放化疗前进行卵巢组织取材、冻存,待其癌症痊愈后进行冻存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随访监测患者的激素水平、卵泡发育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以及绝经相关症状。结果卵巢组织移植4个月后,改良Kupperman评分由20分降低至<5分,绝经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卵泡刺激素(FSH)降低至22.79 IU/L,此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好发于育龄妇女,常导致盆腔疼痛与不孕等。EMS从症状出现到诊断平均需耗时3.3~12.1年,可能与对疾病的本质认知不足以及缺乏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等有关。近年来,综合分析患者疼痛程度、不孕情况、手术史等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加快EMS早期诊断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从早期诊断预测的角度综述了EMS患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模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