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学资源“五性”突破教学难点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教师回答:
  1.利用教学资源的应用种类——多样性
  课堂上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除了教材,还有课件、影视资料、图文素材、文物遗迹、网络媒体等。有效发掘各类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学习“巴西”时,展示2014年巴西世界杯图文资料,设问会徽主色的象征意义,借助热点载体通过图文形式设疑引入课题;创设“游山玩水”活动,展示基督山和圣保罗海岸景观图片,分析巴西人信奉基督教的原因及其与历史的联系;利用“巴西人种构成扇形图”和“巴西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殖民统治留下的痕迹并明确人口的分布位置;展示“巴西主要城市分布图”,了解城市分布并探讨向内地迁移的原因;播放树獭、鹦鹉、热带雨林区等视频资料,了解动植物王国知识。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教学资源作为媒体呈现方式,使教学资源能够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直接对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突破重点。
  2.利用教学资源的应用时机——适时性
  教学资源的应用要切合时机。课前安排查阅资料,熟悉教材内容;课上适当增补材料便于学生理解;遇到教学难点适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化难为易;课后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书籍,让学生自主查阅,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等。教学资源的应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流程把握好时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习“巴西的自然环境”时,展示巴西牧场情境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从自然条件分析其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在明确巴西地形和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播放亚马孙河视频资料,学生可以直观了解亚马孙河的“大”、“广”等特点,设计表格让学生将尼罗河与亚马孙河进行对比,加深对亚马孙河“世界之最”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图上用笔描绘,利用投影展示师生绘图,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亚马孙河的发源地、众多的支流及汇入海洋。通过以上分析清晰地归纳出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和各类媒体的特点,确定教学资源应用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适时表现或演示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3.利用教学资源的应用对象——适切性
  由于服务对象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学资源的应用须因人而宜,即适切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需求、遴选教学资源、衔接学生与教材间的空白区、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例如,学习巴西时,巧妙地以游览巴西吃、喝、玩、乐的娱乐方针,作为学习的主线,通过自身体验,学会利用图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其中游“乐”板块,展示有关狂欢节、巴西球员图片,明确其国旗和足球队服主色调黄色代表巴西矿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经济发展主要从工农业两方面分析。展示巴西资源分布图,利用地图找出其主要的矿产资源,引导学生描述其农矿产品的特点及分布,突出巴西拥有世界上丰富的铁矿资源;引导学生从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气候入手,通过读图明确其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搜集两种气候类型资料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展示巴西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以突出巴西发达的农业。这种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隐含了“人地关系”暗线,即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之间的联系。
  4.利用教学资源的应用意图——针对性
  教学资源为教与学的过程服务,选用什么样的资源,首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任务缩小范围,锁定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资源,并在选取过程中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例如,学习“巴西农业”时,展示巴西咖啡和柑橘产量在世界中的地位等图文资料,分析农业发展与纬度位置的关系。利用课件突出巴西的轮廓以及赤道和南回归线两条重要的纬线,借助地图归纳其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直接决定其气候和自然景观特点,从而归纳出巴西盛产的经济作物。巴西作为世界头号“咖啡王国”和世界柑桔产量第一的国家,分析其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提升学生思维。
  5.利用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实效性
  教师寻找教学资源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艺术化加工,优选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学生接受能力的呈现方式。例如,学习“巴西热带雨林保护”时,设问巴西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利用图文资料,了解在亚马孙平原上分布着世界上最广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充分利用对“肺”的理解认识热带雨林对全球的重要意义。播放巴西热带雨林破坏视频,分小组交流讨论热带雨林破坏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明确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效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视频资料的应用,让学生真实感受情景,强烈触动情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树立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价值观念,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应用的实效。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不断走向信息技术、产业经济与知识文化的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回应这场大规模改革,提升课程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领域更加关注学校教育的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迁,将教育作为一种协调“发展”和“挑战”之间矛盾的手段来不断更新教育和课程的构建与设计。地理课程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其改革更要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人口自然增长  【图释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如图1)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三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是一个“渐变”过程,故在分析每一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时,要从总体趋势加以分析。  【疑难突破】  1.人口自然增长的衡量标准: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表2)  3.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
后现代教育学、教育阐释学主张,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认为教学实际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象的空间活动规律。由于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因此,普通高中学生的地理基础普遍很差。在整个高中阶段,无论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还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均反映地理难学,甚于理化。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树立何种观念
教材评价关系到教材推广使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程的教育性目标被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教材作为践行课程理念的基本载体和集中反映,理应具备较好的的教育性功能。那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发的地理新教材教育性如何?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评价地理新教材的教育性,以期更好地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  一、地理新教材教育
农家乐在中国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在浙江省德清县农村又诞生一种新的农村旅游业态——洋家乐。洋家乐指的是德清县自发形成的外国人农家乐集聚区。目前,德清县洋家乐数量35家,另有30多家正在建设中,已经初显其规模效应。洋家乐的兴起,不仅有效带动了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而且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使得德清成功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一、洋家乐的基本特征  (1)追求低碳环保。洋家乐的建筑物主要经过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表1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图1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
大罗山风景区距温州市区东南部40余千米,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温州市区将环大罗山发展。随着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落户大罗山,大罗山的旅游资源日渐得到开发。于是,第三产业的餐饮业“农家乐”也蜂拥而起。但由于排污基础差,青山碧水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分布特点  (1)布局乱。由于政府没有统一规划,大多数农家乐以原来的农户为基础,靠近路边的房子有设小卖部、点心店、农家乐的;靠近寺庙边的房子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刘玉华教师回答:  听过很多公开课,感觉课堂新颖灵活,学生活动多,展示效果好,好处显而易见。但另一方面想,如果每节课都这样,也并不现实。那么如何通过公开课改进地理常态课,或者说应该如何找准地理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平衡点,实现常态课的突破?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常态课是原生态的基石,公开课是艺术化的雕石。公开课并不排斥常态课,两者相辅相成。常态课不加修饰,浑然天成,一节课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是为了打造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城市形象,探索与寻求环境友好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重庆作为工业重镇,由于其特殊的重工业历史与盆地丘陵地貌,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因此,重庆市政府提出“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创建不仅是为了落实国家促进重庆发展的政策计划,改善环境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创模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
一、以教师生活阅历代替学生经历,导致学生陷入思维盲区  作为以农村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县城中学,本以为学生跟笔者这一代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一样,对农事活动应该非常熟悉。因此,第一次使用新课标编写地理教材时,为体现“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这一理念,在备课时就以自己已有生活经验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发现这些经验只有教师才拥有,而学生并不具备,造成学生思维缺乏必要的素材支撑,陷入思维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