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社会”视角对卡尔·波兰尼“自由”理论的探索

来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986431230xingl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卡尔·波兰尼自由理论的研究主要从权利-权力视角和责任-社会视角展开,但波兰尼对“自由”的思考是建立在对“复杂社会”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复杂社会”是一种现代市场体系,本质上是古典自由主义构想的,以自发调节的市场为主导的社会,然而这违背了社会本身对于经济市场的先在性,因而充满矛盾和张力.从复杂社会的视角对波兰尼的自由理论展开研究,并强调“复杂社会”中一个显著的“复杂性”——强制力.强制力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拒斥自由的理由,相反,强制力可以被用来提供保障自由的能力,构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权利-能力型自由;这恰恰反映出波兰尼的自由理论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深刻的现实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各级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针对中国公民海外信访事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尚未从理论上对“海外信访”进行概念上的厘清,基本上混同于“领事保护”,二者实际上具有本质的区别.通过Q市海外信访事件的案例研究,可以归纳为“国内矛盾国外信访”“国外事件国内处理”“国外纠纷出国处置”三种成因与处置类型.针对驻外使领馆的法定职能与海外信访的内在冲突、国内地方政府参与处理海外信访事件的困难与分歧、信访维权“合理性”与海外信访“非法性”的矛盾困境,应当完善海外信访的制度规范,加强海外信访的源头治理,健全海外信访
福建地方宗族观念久远深厚,基层社会宗族势力一直比较强大,土地革命战争前掌控占农村土地较大比重的族田、宗族首领掌握基层治理话语权、宗族内部宗亲观念浓厚,是中共福建地方党组织深入乡村、动员农民必须直面的基本问题.福建地方党组织按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当的改造对策:没收族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组建农会和苏维埃政府抽离宗族首领的族权及治权;树立农民阶级意识弱化宗族观念.福建地方党组织几年时间对宗族势力的改造,一方面逐渐冲破了宗族界限并广泛播下阶级意识的种子,另一方面也密切联系了群众并树立了党的威信
“规范”强化伦理规约,“德性”强化美德倡导,二者构成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的两个重要维度.伦理规约契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治理要求,美德倡导强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建构,二者的目标、要求、任务各不相同,对二者进行区分旨在明晰各自的问题域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取得实效,既要强调“规范”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建构,也要强调“德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塑造,使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转型的背景下,邻避现象正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之势.其表面上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对于邻避设施的选址和建设而进行的一系列空间反抗和斗争,实际上背后折射出的是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不正义而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直接后果.因此,本研究从空间正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空间实质正义-空间程序正义”的分析思路,并以此为框架对6个典型邻避事件的发生机理进行案例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邻避设施选址和建设中的空间价值认知差异、空间风险分配失衡及邻避设施空间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缺失、风险沟通匮乏是导致邻避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面对同一公共政策,不同主体往往有不同的解读.政策制定者的工具型解读将公共政策当作其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具有鲜明政治性,但公共政策存在被异化的风险;政策实施者的操作型解读将公共政策看作其行动的指南,主要着眼于政策的可执行性,但可能会偏离政策目标;政策专家的学理型解读将公共政策看作其专业理论的应用空间,通常带有批判性,但有时会引起政策争议;政策目标团体的益损型解读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其利益做出的边际调整,体现“收益-成本”理性,但有时带有一定盲从性.尽管不同主体的政策解读存在差异,但在坚持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共识的
党建引领社工机构发展,既有其现实背景和内在动力,又是实践“党领导一切”这一政治原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举措.通过对A市F机构的个案研究发现,党建引领社工机构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引领社工机构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党建引领,执政党利用制度铺垫和组织渗透将“党支部建设到社工机构之中”,夯实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工机构通过党的思想和政治引领、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等,提升了专业化服务能力.因此,党建引领A市F机构的实践表明:党的根本宗旨与社工机构的专业化理念之间存在着契合性,党建引领的政治目标与社工机构专
境外媒体反华舆论对我国国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深入研究外媒反华事件中主体、内容、传播方式及危害是破解外媒利用反华舆论进行意识渗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近八年年度排名前20共计160个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筛查,将其中被外媒不实报道、对国内网络意识形态起到明显负面导向作用的敏感性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多案例研究,发现外媒反华主体具有多样性和蒙蔽性特点,它们以“客观”报道的表象,隐藏反华的实质.国内反华舆情的制造与传播有境外敌对势力的涉入,它们主要攻击我国的社会矛盾处理、公共安全、公共管理、涉外涉军
伴随着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图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话题.受此影响与启发,国内学界也开始自觉地展开本土图像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中共党史的研究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鉴图像史研究的理论和范式,加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图像史料的收集与整理,挖掘党史上留存的丰富图像资源,拓展党史研究的视野,诠释与解读图像中的历史议题,构建中国共产党的视觉档案史.
为探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惠及群体与发展趋势,采用三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和probit模型与负二项回归(nbreg)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惠及的老年人规模仍然不大,但惠及群体逐渐与政策目标趋于一致,其兜底保障作用逐渐显现;(2)居家养老服务惠及群体在城乡和收入水平上存在异质性,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使用生活照料和辅助就医等基本服务,城市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使用信息咨询等拓展性服务;(3)社会保障中的转移支付对居家养老服务惠及群体促进作用显现并呈增长态势;(4)老年
20世纪70年代末,政治发展和民族运动问题促使比较政治学重新关注和系统研究国家的基本特性和运行模式.对苏联、俄罗斯、土耳其、缅甸、南非和西班牙的民主化和民族政治问题的比较分析发现:五大民族冲突机制引发和升级对抗性民族政治运动,进而导致政治秩序脆弱和政治发展乏力.国家自主性的薄弱或缺失又是这几大冲突机制共同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国家自主性构建发展便是规制民族运动和实现民族整合的主要前提.整合型文化培育,政治精英妥协达成和宪制体系构建等又是国家自主性构建路径的基础性结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