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高中生活关键词”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有一項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首先要注意,我们需要在这一组六个“高中生活关键词”中选择“两个关键词”,至于选择哪两个,看个人的意愿。其次,选择的两个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关联,比如选择“独立”与“超越”,高中生要学会独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超越过去的自己;选择“转变”与“超越”,思想认识上发生转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发生转变,就会超越过去的自己,思想成熟,学习进步;选择“理解”与“转变”,理解了某些人某些事,思想上就会发生转变。等等。
  不论选择哪两个关键词,它们之间都要形成合理的关联,并且需要紧密联系高中生活,在“高中生活”这个框架下抒写。至于文体,可以选择议论文,把两个关键词串联起来,构成中心论点;也可以写记叙文,把两个关键词的有机关联作为文章的主题,写人叙事中予以表现。
  特别提醒,若是选择议论文,论据方面也可以选择“非高中生”的事例,但是一定要注意把论述的重点放在自己的“高中生活”上,不然就偏离了题意。
其他文献
【原文呈现】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风有多狂总有不再刮的一天,不管雨有多大总有不再下的一日。我们要坚信一切来势凶猛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荡涤。  王开岭在《古典之殇》里提到:“大自然从不重复,每天都是新的,每秒都是新的。细细体察,接受它的沐浴,每天的你即会自动更新,身心清澈,像婴儿。”就比如提到天气,暴风骤雨不会一直存在,蛮横骄纵的天气总有晴朗开明的时候;今天是乌云密布,明
2019年3月10日上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坠毁。埃航空难中,有8名中国公民遇难。在遇难的浙江大学女生的微博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哀悼。没想到的是,其中不乏人身攻击的声音。3月12日,微博官方宣布关闭多个发布人身攻击内容且情节恶劣的微博账号,呼吁尊重逝者,理性讨论。  短评一:凤起  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的权利。可在他们看来,别人过得好就是罪过:你出生含着金汤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
山本耀司说:“人必须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我想,这样的碰撞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自己,也能使我们了解世界。  人们的认知必然是通过行动才获得的。我们从哭啼的婴孩时期开始,睁开眼睛,世界仍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再长大些,我们抚摸那些花草,与昆虫对话,世界变得有触感;直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我们仍在不知疲倦的实践中获得新的发现。  有人说:“知比行容易。”确实,只是凭空想想,似乎也不需要花什
“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不久前,黄文秀在她的《驻村日记》里这样写道。然而,就在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田阳县返回乐业县的途中,遭遇山洪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是广西百色田阳县人, 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她考取了家乡广西百色的选调生,在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两年后她响应组织号召,
我们不必要担心2018年文学类文本是考小说还是考散文,因为无论考哪一文学样式,都会面临能不能快速准确读懂叙事性和描写性语言的问题。我们也不必要担心2018年实用类文本是考传记、新闻还是考科普、报告,因为无论考哪一文章样式,都会面临能不能快速准确读懂说明性和议论性语言的问题。从读懂不同表达方式的文本入手去备考,这也是整合的思维。而在具体应对某一种文学样式的时候,我们却又需要化整为零的思维方式。  一
3月24日上午,著名学者李学勤去世,享年86岁。  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肄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其后进入历史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作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曾经担任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
【技巧点拨】  文章把“成就他人”與“实现自我”联系起来,并展开论述,例证翔实,论证有力。但是,整体结构上,也有其不足:  1. 第二自然段在阐释中心论点时,并没有引用或概述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略显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  2.分论点没有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词,容易给人造成偏题之嫌。  3.结尾处往小处说的例证与本材料无关,得略作修改。  【升格建议】  1.开头阐释名言背后的涵义,引出中心论点,使
希望很多年后,当世界人民回望2020时,会记得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都做了什么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际,中德友人之间,一段时隔82年的情谊再次“相逢”。  4月1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做客央视《共同战“疫”》节目时谈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一位大夫最近来信求援说,需要中国生产的一组药品,除了救他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这个求救者,是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的约翰
劳埃德·赖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  在赖特9岁那年冬天,有一次他跟叔叔在雪地上走了很远的路。在途中叔叔让他回头看看那留下的两串足迹,“你的脚印太没有目的性了,一会儿偏向那些树木,一会儿又折到栅栏边,似乎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你看我的脚印多么笔直,知道原因吗?因为我时刻没有忘记做重要的事情。我希望你一辈子也别忘了我的话!”  “我从未敢忘记,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每天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