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流域法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污染、生态破坏、乱采泥砂,这些“病”让长江不再年轻。
  尽管近年来各部门、各地出台保护长江的相关法规政策并不少,但要制定一部全面性、特殊性的关于长江全流域的系统性法律,仍然很重要。

长江承载重要战略功能


  2019年长江经济带GDP 45.78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6.2%。11个省市除上海市以外,GDP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6.1%,其中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增长率达到8%以上。
  长江流域内的航运具有成本低、运输能力大、占地少、能耗低等特点,拥有“黄金水道”之称,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010年长江货运量15.02亿吨,2019年增长至29.3亿吨,占全国水运货运量的比例一直在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除了经济职能,长江流域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和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基地,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是调洪蓄洪的重要场所。
  长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总数的39.7%,不仅有中华鲟、江豚、扬子鳄等珍稀动物,还有银杉、水杉、珙桐等珍稀植物,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
  在2020年7月13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称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发生1号洪水,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态。
  连日降水等导致洪水与内涝,万里澄澈的长江河流泛滥、水质浑浊,这不禁让人们开始反思,长江“病从何起”?
  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永会表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岸线大规模开发,上游林地、草地等面积明显减少,湖泊、湿地大幅度减少。”这是导致长江调洪蓄洪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流域内生态系统破坏,不仅会导致洪水泛滥,生存在这里的珍稀动物也不能幸免于难。
  长江曾是我国淡水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流域,如今,白鳍豚、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告“功能性灭绝”。
  一组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江豚数量还有2700头,到了2018年,整个长江流域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00头左右,越来越多长江鱼类也正濒临灭绝境地。
  竭泽而渔则无鱼,如果再不保护生态环境,肆意捕捞,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后只能从教科书里看到这些鱼类的身影了。

长江水质曾一度受到污染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从前的长江水很清,但在近代,长江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汇聚了大量的人口和工业企业,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业过度排放,曾一度让长江水质产生严重污染。
  纵观近40年来长江水质变化,1981年—2000 年长江干流总体水质有所下降,直到2001年—2019 年才逐渐好转,其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钾、氨氮和磷,废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长江干流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尚不足100亿吨,而到2006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300亿吨,相当于每年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且这一纪录仍在不斷刷新。
  原环保部2006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对长江而言,沿岸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仅2006年排入长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达到208亿吨,比2003年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还要高。
  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因为历史发展问题,工业布局不合理、排污口和取水口犬牙交错、污水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城市江段近岸水域受污染,甚至形成数百米至数千米污染带,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威胁,居民生活甚至都受到影响。
  关于长江立法呼声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有了。1993年,水利部将长江法列入五年立法计划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并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进行起草论证。
  2005年,长江流域14省市政协召开长江水环境保护研讨会,2006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向国务院递交《关于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建议》。
  除了建立法规政策,更关键的是日常治理,沿江产业管理,污水排放治理和生态修复。
  严查违法排污,关停低质低效的重化工园区,沿江区域建立生态带,对老旧产业进行更新升级;大力打造保护区,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对长江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系列重拳出击,长江的生态环境有了好转。截至2019年底,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达到91.7%,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达到0.6%,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效果初显。

  系列重拳出击,长江的生态环境有了好转。截至2019年底,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达到91.7%,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达到0.6%,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效果初显。

为什么要出台《长江保护法》


  在《长江保护法》未出台之前,与长江有关的法律条文主要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洪法》,再加上地方政策等共有30多部。   虽然这些法律初步建立起了长江污染防治、流域经济发展等多项制度,但由于不是针对全流域的专门立法,所以整体法律规范并不系统。
  长江流经地区多,流域内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治理方面,各部门、各地在履职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错位、缺位、多面治水的局面。这就造成了各部门都依法履职,也依法打架。
  位于嘉陵江上中游分界点的一些城市就面临过这样的困扰。据《中国人大》资料显示,尽管这些城市坚持生态优先、加紧防治,但仍饱受防不胜防的输入型污染之痛,城区及沿江城镇几十万人口饮用水安全频频受到威胁。
  2011年到2013年,长江经济带 11个省市城市突发环境事件数量一直处于加速上升趋势,到2013年更是达到峰值459件。
  2014年以后,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开始逐渐减少,但每年仍然有近百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另一组数据同样可以说明问题,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江流域各级人民法院共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案件80356件,民事案件287119件,行政案件122215件,公益诉讼案件4944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91件。
  生动的现实例子告诉我们,长江治理,并不是某一个地区的特定任务,而是需要流域上下综合治理,所以从全流域治理角度出发的《长江保护法》出台变得尤为关键。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在面对长江治理独特性打破各地分头治理的局面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建立了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下的分部门管理体制。
  以国务院为核心构建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加强了长江保护中的行政地域协调,打破了地域界限,也可以防止在治理过程中各部门间推诿。
  同时,从2021年1月1日起,最严“禁渔令”也正式生效,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退捕上岸。
  《长江保护法》也提到,在“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中也要做好重点水域退捕渔民的补偿、转产和社会保障工作。双管齐下,在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努力为濒临灭绝物种提供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
  《长江保护法》是一部从流域系统性、特殊性出发的法律,对长江生态保护有着重大意义,也为国内其他流域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你不知道的“长江宝贝”


  长江流域地跨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4个气候带,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是许多可爱生物的家园。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如今,因为栖息地丧失及长江水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急需保护的物种;作为我国独有物种,白鳍豚曾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广泛分布,却在2007 年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还有白鲟、中华鲟、胭脂鱼……
  长江江豚,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年。
  通常栖息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
  2021年2月,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鳍豚,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身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体长1.5~2.5米,体重约230千克。吻极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偏左。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耳孔小如针眼,位于头两侧、眼的后下方。

  白鰭豚自成一科,是古老的孑遗生物,化石证据表明,53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白鳍豚已在长江出现。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侵害而数量锐减。1988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
  2007年,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白鲟,又称作中华匙吻鲟、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体长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2019年12月23日,白鲟被宣布灭绝。
  中华鲟,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于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1988年,中国首次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鲟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10年,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升级为“极危级”保护物种。
  胭脂鱼,体侧面观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部宽圆,腹缘较直。属于大型中、下层淡水鱼类。胭脂鱼为底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分布于长江和福建闽江。
  胭脂鱼早期分布十分广泛,长江流域大多地区都可见到,但是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属于易危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川陕哲罗鲑,体呈椭圆形,略侧扁,腹部圆。口大,斜裂,向后延伸至眼球中部或后缘的下方。肉食,体重可达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称。属于长江上游特有的大型鲑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大型土著鲑科鱼类,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态和经济价值。
  川陕哲罗鲑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收录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还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为极度濒危(CR)。
  ◎ 来源|新京报
其他文献
点开支付宝,看一看自己每天贡献的碳减排量,再去好友的“森林”里逛上一圈,“偷”几个“绿色能量球”,已经成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  当蚂蚁森林的“能量積分”达到一定标准之后,便可以解锁不同的树种,在生态脆弱地区种下一棵真正的树苗。而少用一个一次性纸杯,则能为植树造林贡献一分钱善款;多几公里“以步代车”,就可以为防风固沙一线的小树苗多浇一次水……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蚂蚁森林带起了数亿用户
期刊
世界需要科學,科学需要女性。  无论是对抗危害人类数千年的疟疾,  还是探索世界的种种未知,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女性都没有缺席。  青蒿素到底是什么?基础研究为什么重要?  科学研究无关男女,只求真理。  在寻求新知识的漫漫长路中,  女性的光辉也在指引着我们前行。
期刊
吸烟能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  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了?  在过去的2020年,这些流言曾经打着“科学”的旗号广为传播,令不少人深信不疑。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多位专家对这些流言逐一进行了批驳和解读,并提炼梳理出错误联想、量变质变、成见效应、断章取义、借“技”卖货、夸大其词等六大流言“套路”,引导公众理性质疑,独立思考,以提高对“科学”流
期刊
滚滚长江东逝水,波涛万里的长江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然而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长江“病了”,变得污水横流、鱼类锐减、肆虐无常。于是,人们又遍寻“药方”,《长江保护法》就是其中之一。  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流域立法,《长江保护法》的施行,将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的现状,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报告称,长江上游的鱼类物种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161种减
期刊
我国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还要加强关键核心元器件这种高端材料、设备技术攻关。  据新华社报道,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量子技术进行讲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近日,记者就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世界量子科技发展趋势、如何培养人才和发展量子科技等话题采访了薛其坤院士。他表示,量子计算会颠覆性提高信息
期刊
20多年前,这里黄土满坡;20多年后,这里满眼绿色。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创造了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的奇迹。当地干部群众如何克服“沙暴漫天”的困难?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广种薄收”的问题?如何化解“不养羊不种地”和“吃不上饭”的矛盾?  “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套着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还是那黄土山……”上世纪80年代,一首在当地山间吟唱的信天游,唱出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劣,也表
期刊
作为科技领域最先进的保密手段,量子通信在水下科研仪器的数据安全传输上将大有可为。  继人工智能、区块链之后,近日,“量子科技”这个原本稍显“冷门”的科学名词刷屏了,成为备受瞩目的前沿科技领域。目前,许多人对它的了解可能还只是限于想象层面。其实,早在10多年前青岛就有学者开启了该领域的研究。  200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学家郭光灿的顾永建,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来到中国海洋大学,
期刊
量子云平台的公布是量子计算从较低成熟度的科学研究水平向更高技术成熟度的工程实现的一个标志。  量子力学的理论自诞生到现在已经100多年,近年来全球关于量子的科学技术不断突破,量子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量子计算,正是这奇伟瑰怪的量子世界的主角之一。  9月12日,国内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合肥上线。该平台基于超导量子计算机“悟源”,向全球用户提供真实的量子计算云服务。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期刊
120年前量子论诞生之时,中国只能做看客。而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  约一个世纪前,“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为人类开启了量子世界之门。  进入21世纪,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让量子技术这个决胜未来的关键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这是“中国量子军团”心中的梦想火
期刊
三星堆文明一直以神秘、奇妙而引人注目,此次发现也引发了全民关注,奇特的上古文物引发了网友们千奇百怪的联想。要想真正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的历史意义,我们当然不能止步于这种调侃式的、娱乐化的讨论。在《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一书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高大伦提到,三星堆文化被发掘的一大意义就在于,文物的出现让古蜀国的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那么,三星堆最初是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