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好题目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迅速吸引阅读者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目前,有些高中生在拟作文题目时非常随意,有的题目与文体不符,有的与文章的主旨没有丝毫关系,有的缺乏文采,有的过于平淡,没有新意,……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拟题目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课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题目也很重要。下面结合课堂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题目的做法。
   一、改为以文章的观点作题目。
   即将文章的观点压缩成简洁的一句话,然后以之为文章的题目。如材料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苦家庭,生活难以维持。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的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仅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有学生在作文时以《慈善》为题目,我问他,你的作文内容主要讲什么,他说主要谈做好事也讲方法,看对象,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听他的话,我引导他概括文章的观点,观点是“行善需行之有道”。我告诉他,以文章的观点作题目,不但能让读者第一时间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而且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二、改为以引用名句作题目。
   如下面的材料作文: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专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扎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茧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学生在作文时以《成功需要磨练》为题目,该题目总体说是不错的,既切合题意,又简洁,但是还是显得普通,没有吸引力。我引导他换成《玉不琢 不成器》,相比之下,改后的题目要比原来的题目显得有文采,有创意,内涵丰富多了,会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用名句来命题目,他们就会逐渐形成积累名句,运用名句的好习惯。
   三、改为以比喻句作题目。
   如下面的材料作文:
   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沃森对学术有着无比的专注和热情,他深信自己可以攀登生物学的高峰。二十出头时,他找到一个好搭档——弗朗西斯?克里克。他们合作期间,曾遇上停滞不前的低潮,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通过学习并利用同行最新的结果,终于率先测定了DNA的结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题目自拟;⑸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有学生在作文时以《学会合作》为题目,该题目过于平凡,缺乏新意。我指导他改为《合作是通向成功之桥》,相比之下,改后的题目没有原来的题目的套作模式,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还充分彰显了自己的文学功底,取得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其他文献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照《天下篇》看,“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它表现为
期刊
仓颉造字,孔子留书;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近日观看《大道鲁商》,颇多感想,今略表拙见,与大家共享。  纵观中华五千年,诸子百家,异彩纷呈;圣贤俊才,群英荟萃。儒、道、释、法、墨,诸家争鸣;工、农、商、学、兵,百业林总。儒商已鹤然独立,焕然绽放为诸家百业中的一支奇葩。  儒商是中国传统商人的一种,是“儒”与“商”的有机统一,是儒者中的商人,也是商人中的儒者。儒商既具有儒家的道德与才智,同时又有商人的
期刊
“其”字作为一个虚词,在高考考题中出现的几率很高,根据它在古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把它划分在代词、副词、助词、语气词、连词的行列。而在文章《游褒禅山记》中,含有“其”字的句子共有20句,“其”字在文中的古代汉语解释包含有代词、助词、语气词,而这些正是考试中出题的重点。因此,根据“其”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除了掌握“其”字在本文的含义之外,还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使他们
期刊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新课标版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外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选文中作者借林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不过在这里,《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还未出场,那就是薛宝钗。而凡读过《红楼梦》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着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的命运,几乎都无法回避“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比较喜欢哪一个”这个话题。在《林黛玉进贾府》的
期刊
南北朝词赋大家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生离死别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这种苦痛也触动了许多诗人的诗情,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轲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元二之间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
期刊
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又热,评卷教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不停地敲击键盘,甚是辛苦。一篇作文怎样立刻获得评卷教师的好感,取得高分呢?通过对高考的评卷过程进行梳理,以议论文为例加以分析,总结出“六看”,以求引起教师和考生的重视,并希望及时加强训练。  一、看文面。  文面如人面,是敲开阅卷教师心扉的第一块砖。考生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字迹。书写清楚、工整干净、没有错别字的文章,一定会引起阅卷教师
期刊
如何消除学生作文的尴尬现状,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素材,写起文章来能文思敏捷,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家秦牧曾说,“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显然,学生要积累写作材料,首先必须要做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热爱阅读,将见闻到的典型人事或读到的精彩故事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中,聚腋成裘,构筑自己的作文素材仓库。  学生要做到这些,该怎样做一个有心
期刊
有一位老校长曾说:课堂效率能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最好,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赢得学生的认同。相对于教学娴熟却满脸严肃、口出恶语的教师来说,一个和蔼可亲、父母兄长般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认同,从而为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认同,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期刊
语文课改走到今天,不管是前沿的教师、专家,还是专门研究课改的同仁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教什么”这个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学内容的确定成为最近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分支,却少人问津。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寥寥,而实际上,却问题多多。  以一节公开课《秋
期刊
文言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的活用,它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虽然高考不会直接问你某个词的活用现象,但是在阅读理解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中,会考查到活用的内容,而学生对此经常难以做到准确判断。追本溯源,症结在于学生对词性的语法功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古人没有词性的概念,语言运用属于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而现代汉语往往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