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磨课的理论思考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研组”为本,以“磨课”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我校教研的活动模式,促使教师专业提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我校教研的活动模式为:选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和结课、思课。磨课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我校以年级、学科单位组建了中心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集中研修,组织实施教研活动。半日研修能给教师创设一个深入研讨教材的平台。我校八年级数学组确定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活动课课题。
  磨课,是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磨一次课,收获的不只是完成了一项任务,更能从中反思出很多东西,也使老师们有了进步。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目标的制订和达成、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课堂的动态与生成,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评课既要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还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组内教师都能本着对教研组及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大家再次认真研读教材,反复商榷,最后确定了调整方案。
  这次集体磨课活动,展示了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合作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两大主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与生活实际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教学设计“画画、拆拆,剪出等腰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得到启示,生活即数学,学好数学就能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与带挑战性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教学设计“拆拆、量量,猜出等腰三角形性质”,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创新自我。
  3、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数学。教学设计“画画、证证,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让学生体验实践,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4、与游戏、欣赏、审美相联,从审美到数学。教学设计“品品、思思,展示等腰三角形性质”,由欣赏,折射出等腰三角形性质,从而感受美,激发求知欲望。
  
  二、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1、设计场景,让学生操作。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玩中体会,玩中应用,玩中收获。
  2、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设计“想想、练练,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中练习题组二,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合理分类,归纳总结,内化提高。
  3、设计方案,让学生合作。教学设计“画画、拆拆,剪出等腰三角形纸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张扬个性,充分合作,共同提高。
  4、设计作业,让学生探究。教学设计“想想、试试,升华等腰三角形性质”,使学生充分探究,创新应用,发展个性特长。
  关于磨课体验,我们开展了网上讨论,现辑录片断:
  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磨课能指导教师丰富教学手段;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能减少教师浅层次教学研究的低效劳动,重视研究的不断深入,往往事半功倍,利于增加研究的深度,提高研究的效益。
  磨课重视经验的总结,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印,形成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利于教师增强研究的信心,深入教学研究,参与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养。
  磨课是对具体课题教学实践的研究,不需要离开教学搞抽象的理论研究,教师易于接受,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磨课,利于教学研究出成果,利于形成新的教学观念。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我们的老师将在磨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一节好课的背后需要有深刻的思维方式,翔实的资料掌握和运用,伶俐的反驳能力,温文而雅的风度,准确到位的课堂评价,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每一次试教后,都使自己更感到数学教学字空的广大,自己对于数学教学理解的浅薄,也更激起了我学习的欲望。于是,读书、读报、读杂志、上网。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充实我的课堂教学底气。
  好课,是磨出来的。老师在每一次的执教中,在每一回和不同的学生的共同探讨中,常常能捕捉到不同的生成,把这些不同有意识地积累起来并再加以整理,就能内化成一个教师日渐成长的专业能力。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思路,使我又一次深刻体验到,我们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每一位教师能从研究备课和上课开始,一节课一节课地加以研究和积累,就能增强自己可持续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
  新的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之必须,站在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成为新课程的目标下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神话的创造者不是天才,而是那些在不断努力着的思考者。我们年级组也在尝试磨课的过程中,感动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每一堂课大家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
其他文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即将面临中考。学习紧张又刻苦,简陋的教室外面,知了拼命地叫着夏天,把我们这群山野孩子的心也嚷得烦躁不安。漫长的学习时光,除了上课,就是考试,剩下的业余时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写字。要知道,对我们农村孩子而言,当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能买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省吃俭用,我的书包里终于多了一本庞中华字帖。如今,三十年快要过去了,这本字帖依旧静静躺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