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淮安市中考作文述评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6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广袤森林中,你绝不可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茫茫人海里,你也不可能从中找出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
  同一片树叶,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也会有所不同。
  ……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总能发现原来看似“相同”的背后一定会有“不一样”。
  请以“不一样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命题透视]
  从2012年的“那条河流”到2013年的“一枚书签”再到2014年的“不一样的________”,淮安市的中考作文题体现了命题思路的变化,即从具体的物象载体的命题转到极具发散性的半命题。细心揣摩导言材料,不难发现每一段提示语都在引导启发考生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第一段“广袤森林中,你绝不可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茫茫人海里,你也不可能从中找出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旨在引导考生多角度地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发现同一类事物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抓住事物的特征,表达个性化的感受与认识。省略号的使用,更增添了想象的空间,暗示了更大的选材余地。第二段“同一片树叶,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也会有所不同。”,提供了另外一种眼光,引导考生用辩证发展的思维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并能比较细微的差异,发掘其中的奥秘。第三段的省略号意味着还有更多的视角可以切入和选择。最后一段“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总能发现原来看似‘相同’的背后一定会有‘不一样’。”,则鼓励考生用心体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细节,从而写出符合题旨的佳作来。
  这道作文题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是写作对象的广泛性。自然界的景物,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一不可以入题;人物风貌,如父母兄弟、老师同学,熟悉的陌生的皆可选择;自我的心理感受,如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可以选择的题材。此外,考生还可以写乡村城市、白天黑夜等。总之,考生可选择的内容很多,审题上几乎没有障碍。
  二是写作视角的多样性。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写作对象不同品性的比较,如花与花、草与草等;可以是同一对象不同时间内不同特色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写作对象外在特征与内在特点的不一样;还可以是不同写作对象的同一行为给自己的不同感受的比较;等等。
  三是立意角度的多元化。从一样中品味出不一样,体现考生深刻的独特的体验;从不一样中体察出一样的内容,彰显考生善于透视事物本质的细腻。表现的内容同样不拘一格,如亲情、朋友情、师生情、环保、读书感受、人情冷暖……但从谋篇布局看,要写出景、物、人、情、事、理的不一样,考生必须写出什么与什么的不一样,巧妙恰当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从而突出“不一样”这个题旨内核。
  文体方面,考生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除诗歌、戏剧外,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散文甚至寓言、小说等,考生都可以写,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表情达意的文体,从而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写作时,首先要补充好文题。“题好一半文”,文题要讲究格调和境界,避免过于直白和庸俗。其次,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要自然贴切,主体文字应突出要表现的对象,而作为对比的对象则一笔带过即可。同时,考生还要避免简单的比较。
  总之,这道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施展个性才华的广阔空间。可以说,这是一道“不一样”的好题,看似容易,实则区分度极高。
  [评卷扫描]
  考生在本次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文题理解的“浅表化”。
  虽然本道作文题的审题难度很小,但部分考生缺乏审题意识,导致写作时出现偏差。
  例如,有的考生写老师,从课堂、课后、平时生活等多角度表现老师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鲜明;也有生活场景的再现,字里行间写出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最后点题,说这真是一个“不一样”的老师。其实,这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题目替换成了“我的老师”。
  二是题材选用的“脸谱化”。
  许多考生的选材集中在父母、朋友、同学、栀子花上,视野狭窄,事例单一。写父母,大多写雨中送伞、上学接送,而且母爱总是温柔的,对比父爱的深沉。写同学,大多是将勤奋的、成绩好的与不勤奋的、成绩差的进行对比。选择以植物为素材的考生则大多是写栀子花,究其缘由,应该是中考复习指导用书上有类似的文章,考生简单套用,导致了撞车。
  三是表情达意的“平庸化”。
  很多考生不注意语言的生动传神,用大白话般的文字叙事写人,有的考生甚至较多地使用了生活中的口头语。比如“两点外一点”“每个老师都高端大气上档次,每一件衣服都是名牌,而他则是那样的朴素自然。他给人一脸有文化的感觉,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毫无文化内涵,语言低幼。此外,个别考生卖弄文字,大量堆砌貌似优美实则空洞的文字,缺乏细节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导致文章虚幻缥缈,不知所云。
  四是开头结尾的“标签化”。
  这部分文章的主体部分不能很好地叙事、写人、抒情,没有进行对比,只是简单地写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表现了人物特点,最后“标签式”地点题,牵强附会,文章内容和议论、抒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迷津指点]
  这道作文题几乎没有审题障碍,选材的空间也非常广阔,但要写出优美生动、感情真挚、文意契合的佳作,也非易事。同学们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苦心着力。
  一是从“题眼”处入手,让重点突出来。
  “不一样”应该是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词语,是“题眼”,是表达的中心。文章写作的对象应该是所填写的内容,写作的重点应该是突出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比如《不一样的夜晚》,写作的对象是夜晚,而写作的重点则要放在今晚与别的夜晚的不同上。可对比的方面很多:氛围、夜色、月色、心情、感受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一个方面。同学们要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写出今夜与别的夜晚的不一样之处,写出内心独特的感受。如果仅仅写夜晚的美好和自己不寻常的感受,就没有把握好文题。   二是到生活中找“米”,让材料活起来。
  写考场作文,同学们切忌不做深入思考,不仔细甄别,草率动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极易撞车。同学们应放弃第一立意,放弃首先想到的材料,冷静地回忆曾经的体验和素材,选择符合题意而又鲜活生动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往往决定着立意的高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应当选择那些贴近生活的素材,因为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选材,不仅最新颖,而且最不可能撞车。
  比如同样写母爱,有一位考生拟题为“不一样的母爱”,写中考前母亲无微不至地呵护自己,晚上送牛奶,早晨做早餐,与之对比的父亲则显得不够细腻,做同样的事情缺乏那种特有的温柔;而另一位考生则拟题为“不一样的触摸”,通过写母亲触摸自己时的感受与父亲触摸自己时的感受的不同,突出母亲的触摸的美好和细腻。两篇文章的选材高下立马可见。
  三是于细微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仅有健康充实的内容却缺乏优美语言的文章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文质兼美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考生在行文时,要注意多描写。例如,写人时要注重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的刻画;写物时要注重对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状态的描写,做到形神兼备;写景则要简练生动,让人读后仿佛历历在目;抒情则要符合情境、自然真挚。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体现自己的积累与修炼。例如,除对比衬托外,还可以以景衬情、采用插叙手法、卒章显志等。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不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
  那日的微雨,让我见到了不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小作者能巧引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拟题,富有诗意,自然地把读者带进一种恬静明丽的江南意境中。开笔用逗号将“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顿开,更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想去了解它们的“不一样”之处)
  我不在江南长大,却有一种江南水乡情结,时常会幻想着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布满青苔的青石板小路上。透过迷蒙的烟雨,在不远的地方隐约可见一座石桥,静静地卧在湖水之上,在岁月的变迁中静静地诉说着小城的历史。深邃的湖水有着祖母绿的颜色,宛若美人的秋波,潋滟多情。粉墙黛瓦的小屋坐落在湖水两畔,青苔在不为人知的时间里,潜滋暗长,染绿了一方砖瓦。驻足,微风拂过,似被一双温柔的大手抚摸。耳畔,还残留着风声,又似“汩汩”的划桨声,抬眸的片刻,却不见船家……(油纸伞、青石板、粉墙黛瓦、汩汩的桨声,小作者把幻想中的江南勾勒得如烟如梦,令人神往)
  这是我曾经的梦想。可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北孩子,在苏北,是没有那么多情的湖水和人家的。后来,我也渐渐忘却了这个小桥水乡的梦幻。(这是一个过渡段,自然而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断桥浅溪小屋”)
  那日微雨的午后。在家中百无聊赖,我索性拿着爸爸从江南给我带回的油纸伞,到乡下走走。(结构上照应开头。“百无聊赖”点出心情,也和下文“我”心情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少有闲暇,今日,便权当放松。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细密的雨丝夹着泥土的芳香,迎面打在脸上。踩着松软的泥土,偶见飞鸟从梧桐上飞过,仅留下一道掠影。一树梧桐一飞鸿,一路行人一路景。我漫无目的地撑伞而行,不觉间走到了一个从未经过的地方。茂密的梧桐交叉婆娑,风吹树摇,“飒飒”声不绝于耳。(文言词语巧妙点染,凝练典雅。本段语言还有一大亮点:整齐的短句产生了对称美和音韵美。小作者运笔自然流畅,闲闲几笔,动物植物、视觉嗅觉、动态静态,熔于一炉)
  雨蒙蒙中夹杂着雾气朦胧,我的眼神恍惚,总觉得在哪儿见过。远眺,有一道浅浅的溪流。我有些讶然,莫不是我也同唐人柳宗元一样,觅得一处小石潭?我不觉走近。溪水,澄澈得没有一丝杂尘,像空灵的水晶散发出幽幽的光晕,如线般的雨丝让原本平静的溪流泛起了阵阵涟漪。只可惜两岸没有青翠的垂柳,没有鹂鸟的啼鸣,只有一座木桥。木桥已有些腐旧,桥身的漆几乎掉光了,桥的两侧几乎没入水面,中间的一层木板也已赫然断裂。这是一座断桥。(文章写到这儿起了波澜,“莫不是”尺水兴波,联想到柳宗元的小石潭;“只可惜”陡然转笔,引出“断桥”。小作者情绪的变化也同样牵引着读者的思绪,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叙写)
  “姑娘,有事吗?”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传入我的耳朵。我这才惊觉在我的身旁有一位老奶奶。岁月的痕迹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她古铜色的脸庞上,她枯槁的手上到处是冻裂的伤痕。我讶然,不禁问道:“奶奶,你住哪儿?”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间小屋对我说:“在那呢。”那是一间怎样的小屋啊!屋顶的砖瓦已有部分脱落下来,透过门,隐约可见一些碗碟摞在掉了漆的桌面上。小屋外是一小片田地,里面已经种上了作物,青青的,才发芽。(这里的人物——老奶奶古铜色的脸、枯槁的手,这里的环境——破旧的小屋,与上一段的断桥格调一致。这些描写都在为下文小作者的感悟蓄势、铺垫)
  “断桥浅溪小屋”,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水乡。“孩子,进来坐坐吧。”“不了。”老奶奶脸色很平静,她抬起头看向我,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然后淡淡地说:“你用心看,这里的风景好着哩!”(老奶奶淡淡的一句话,意味深长。这句话引发了“我”的兴致和思考,看似闲笔,但闲笔不闲)
  真的呢,这里虽然没有江南水乡的旖旎,但是有一种苏北特有的质朴与平凡。它没有温婉美丽的风景,却依旧有人为它而驻足。它不像乌镇、周庄这些江南古镇有着市井的气息,它淡漠,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受世俗的污浊,保持着自己的风韵与独特。它有着最原始的田园风光,是喧嚣的世界中独存的一隅宁静。或许我一直追求的小桥水乡,其实远不及此处的“断桥浅溪小屋”,它给了我原本追求浮华的心灵一个平静的理由。我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老奶奶愿意在此生活,或许,她是为了守望这份宁静。(这一段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小作者将风景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某种精神内涵,并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其“不一样”之处,从而点明题旨)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正好对上老奶奶似笑非笑的眼神。“是啊,奶奶,用心看,风景真的很美!”
  撑着伞,我告别了老奶奶,缓缓前行。雨依旧在下,浅浅的清溪缓缓地流,流进了我的心田,流进了我的梦。
  这就是我心中不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总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诗意的表达成为了本文的立意点,构思巧妙,蕴藉古韵。小作者从梦幻中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写到生在苏北的现实,自然地引出“断桥浅溪小屋”的意境。老奶奶是“我”精神的引路人,让“我”从宁静平常的风景中悟出“不一样”的人生内涵。小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的另一个亮点是散文诗般的语言,清新优美,似春风像雨露,灵动且富有灵气。
  二类文:
  不一样的味道
  寒冬。清晨。(可改为“寒冷的清晨”)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我撑着伞、背着书包独自走在悠长的小巷。夜色还未褪尽,小巷仍被黑暗笼罩着。小巷尽头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我顺着石板路走去,发现原来是一个馄饨铺。
  “孩子,这么早一定没吃早饭吧。要不要尝尝我做的馄饨?”老爷爷招呼道,“街坊邻里都说我家的鲜肉馄饨做得比酒店里的还好吃哩!”
  馄饨铺略显陈旧,里面却被布置得极为温馨干净。“孩子,快进来,外面下雪了,里面暖和。”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招呼我进去。我放下伞,走进了那间馄饨铺。(这一段点出店铺布置的“不一样”,但和上一段应该颠倒一下。先观察店铺,再走进店铺,最后被招呼吃馄饨,这样才更符合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比酒店里的还好吃?酒店的招牌馄饨可是用印花的陶瓷碗盛着的,皮薄,肉馅全都是精瘦肉,很筋道。我不信在这个陈旧的馄饨铺里可以吃到胜于酒店的美味。“那就来一碗鲜肉馄饨吧。”(小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比酒店里的还好吃”为下文“不一样的味道”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老爷爷专注地剁着肉馅,他的动作有着老年人特有的“慢”。老奶奶则用心地包着馄饨。她的头发是窗外飘零的雪花的颜色,她的身板显得佝偻,不知道是不是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可以看出,小作者仔细观察了两位老人,但描写得还不够细致。小作者应该详细描写老爷爷、老奶奶的外貌,以及他们包馄饨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不一样”)
  “孩子,等久了吧!你的馄饨。”老奶奶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到我的面前。空气中氤氲着雾气,馄饨的鲜香弥漫开来。“快尝尝,馄饨凉了我可不敢保证一定好吃呢。”
  那馄饨玲珑小巧,每个里面都装满了肉馅。绿色的香菜、白色的虾皮、红色的花生一起漂浮在油汤上,虽比酒店里的馄饨少了几分精致,却多了几许质朴。我捞起一个馄饨放入嘴里——肉馅味道鲜美,且十分筋道。真想不到,在这远离城市的一隅,居然也有如此的美味。“奶奶,这馄饨还真和酒店里的味道一样呢,真好吃!”“这孩子,嘴巴可真甜!”老奶奶笑靥如花。(这里和上文形成照应,也解开了“我”心头的谜团,点出了馄饨“不一样”的内涵:玲珑小巧,味道鲜美,十分筋道,融入了几许质朴)
  天渐渐亮了,食客们熙来攘往。两位老人仍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一隅,竟有与酒店里一样的味道。可这味道一样吗?是高楼林立的闹市里的馄饨多了几分浮华,还是小巷中的馄饨多了几分质朴与热情?(小作者由馄饨的味道产生联想,联想到高楼林立的闹市和平常朴实的小巷,进而生发独到的感悟:“不一样的味道”即那种“质朴与热情”的品性)
  小巷里不一样的味道,流淌在时光中,象征着永恒。
  总评:小作者能将视线投向底层小人物,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这样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围绕“不一样的味道”这一核心,文章层层推进,由表及里,最后亮出独到的生活感悟。如果不是开头的“硬伤”和主体部分人物描写的欠缺,这篇文章还是可以定位为一类文的。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________到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规范。
  题二:请以“顺流和逆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吴寿健,淮安市淮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础学科指导组成员。曾获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淮安市命题竞赛一等奖。现任教于淮安外国语学校。
  程三宝,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中语会会员。曾获淮安市优质课竞赛、命题竞赛一等奖。现任教于淮安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南京市商业银行,作为综合实力靠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其成功与IFC的较早进入有关,而与巴黎银行的战略合作则标志着南京商行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即将创造新的辉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无论在公交地铁上还是商场餐厅里,随处可见人们捧着手机刷微博浏览信息或是看新闻八卦.这样的快餐式浅阅读导致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呢?我
期刊
国际贸易单证是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人员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外贸工作岗位,能熟练地运
发展势头喜人的昆明商业银行,志存高远,要在日益密切的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中谋求战略定位,获取商机.
本文首先明确英语学习态度内涵,进而简析高职生英语学习消极态度现状,针对此问题提出改进高职生英语学习消极态度策略.希望本研究能有效地提升高职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圣地,是科学研究的炼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源泉。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子有4年~10年的时间要在这里度过,大学的教职员工可能一生都会工作、生活在这里。人文精神是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意味着要有关怀、有尊重,更要有发展。幸福是人生的永恒目标,是人的身心需要得到满足、理想愿景得以实现时的愉悦体验。作为最能彰显和孕育人文精神的特殊场所,让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园里感到快乐、自由、幸福,应该是大
2010年年末的一天,长城义务保护行动的旗帜又高高地飘扬在了八达岭镇石峡村域的长城上。还是那些熟悉的身影,还是那些热爱长城的人们,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长城就是他们心中的家园。    2007年11月30日,是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协会成立的日子。那天和每天一样,协会的发起人梅景田梅大爷,带着村里的二十几人拿着镰刀、小锯到石峡村的长城上开始了他们的长城保护行动。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协会的志
春节即将到来,过年的气息已经在空气中开始弥漫.辛劳一年,高楼大厦的环境早已呆腻,公式化的生活更是让人觉得麻木,都市里虽然也有让人放松的地方,可哪里比得上异域风情、青山
期刊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职能.由于其特殊属性和重要价值,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往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入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能源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研究表明能源企业社会责任2015年比2014年较为乐观,而在员工权益、债权人权益,环境责任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