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岩巷网格穿层抽采钻孔间距的优化研究

来源 :煤矿开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某矿7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为保证其安全采掘,必须选取合适的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模式对煤层瓦斯进行治理,而底板岩巷网格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模式是目前单一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治理的一个主要方法。首采工作面试验区内通过底板岩巷网格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但效果不理想。因此,通过理论推导瓦斯流动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并应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钻孔瓦斯抽放径向流动模型,对其穿层抽采钻孔间距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认为,对于单一钻孔,若有效抽采时间为3个月,7煤层的有效瓦斯抽采半径为1.2m;若有效抽采时间为6个月,则7煤层的有效瓦斯
其他文献
根据大同矿区煤层开采的实际状况,结合同忻矿北一风井穿越采空区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井筒穿越采空区的理论技术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井筒
介绍了目前探测充水巷道的研究现状。根据实际的地质任务,选择利用小线框瞬变电磁法对充水巷道进行探测,测点间距加密为2m,较好地查明了充水巷道的分布。对比分析了注浆封堵前后
为了查明恒源煤矿-600m水平开采受底板高承压太灰含水层的威胁情况,基于地下水井流理论,对太灰含水层进行了大型群孔干扰放水试验,并对此次放水试验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针对矿井煤炭资源储量形状不规则,工作面巷道直线布置困难、采出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梯形工作面布置方式。通过在123上02工作面的实际应用,表明梯形工作面布置形式虽管理较难,
针对目前国内高性能抗冲击大流量安全阀检测装置空白的问题,研制了可有效模拟煤矿井下液压支架立柱在顶板瞬间冲击来压立柱全动态过程的试验台,采用NI多功能DAQ模块和LabVIEW
针对深井高地应力条件下沿空留巷过程中沿空巷道直接顶顶板松散、破碎、长期大变形的现象,提出了沿空巷道充填区顶板支护成套技术。该技术包括沿空巷道围岩时间、空间非线性
基于对丁集矿区的地温、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值的分析研究,分析了矿区地温及地温分布的特点,并据此揭示了影响研究区地温及其分布的地质因素。研究表明,丁集矿区属于高温热害
会泽县属全国529个山区农业特困县之一、全省73个典型山区贫困农业大县。该县自1995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以来,通过1995年至2006年连续四期共
2007年5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由赵志远等同志合写的《加强县域经济研究的一点看法》的文章,观点独到,很有见地。整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分述观点大致如下:第一自然段讲县域
基于金佳矿11223工作面的顺利回采,统计抽呆和风排瓦斯的相关数据,分析工作面瓦斯涌出的构成、变化趋势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时,瓦斯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