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07
每一位站在新课改第一线的教师,在现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突显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倡导和形成学生自主性团队教学形式,就成为每一位教师目前的一大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使自主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得到充分的落实和体现,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彰显他们的个性;要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本文将从自主性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主要方式,就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简单谈谈新课改中怎样实践自主性团队教学模式。
在《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全面发展自己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无论学生之间的先天差异有多大,我们都要欣赏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并鼓励他们的自主发展。同时要顺应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自主性团队的教学模式。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够照顾到学生个体的特征,发挥其个体的特长优势,还能加强团队合作,发挥他们的集体力量。所以,从自主性团队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小组团队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搭建自主性团队教学形式。
团队协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合作、自主、探究的理念,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与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较,它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社会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以及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在当今的西方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自主性团队合作学习小组,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一、组建小组是自主性团队学习的前提
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团队合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在构建学习小组前,我对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思考设计,让每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以确保各个小组之间能够顺利开展公平竞争。小组分组的时候不但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还要求小组成员在学习水平、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合理差异,这样以便让学生学习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同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该基本一致,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二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我把56人的一个班级,每组8人,平均分成7个小组,一个组长全面“领导”小组,三个副组长,一好带一差,组建成三个帮扶小队。小组建成之后,我把7个小组的成绩计算出来当作起始成绩,并且排好顺序,以便于后面小组考核。我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坦诚相见、相互友爱,民主平等,教导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老化周期变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学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小组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升个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总的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成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把自己融入于团体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共同学习,一起活动;组员学会听取他人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提升学习的效率。团队合作学习体现了素质教育下新课标合作、自主、探究的理念,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班级教学过程中以个人成绩作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作为奖励对象的做法,进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形式,激励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教学的效果是:厌学的学生喜欢上学习了,担心因为帮助其他同学而耽误自己学习的优秀学生反之会更加优秀了。数学教学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是活动开展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是团队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重点。团队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团队的学习行为,为了能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需要团队中每个成员具备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即是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经常性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们不但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并且妥善处理好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建设起一种友爱的、融洽的亲密伙伴关系。
由于团队内的每个成员层次不同,分工不同,能力不同,所以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团队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团队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团队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在自主性教学理念指导引导下,以团队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很多的教师和笔者积极进行自主性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不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课堂教育教学真正成为个体生命有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充分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在新课改理念下闪烁出育人的本质。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方式相比,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组织课堂小组团体讨论学习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法宝。而就对于本课程而言,小组团体讨论学习就像火锅的调味品一样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每一位站在新课改第一线的教师,在现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突显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倡导和形成学生自主性团队教学形式,就成为每一位教师目前的一大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使自主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得到充分的落实和体现,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彰显他们的个性;要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本文将从自主性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主要方式,就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简单谈谈新课改中怎样实践自主性团队教学模式。
在《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全面发展自己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无论学生之间的先天差异有多大,我们都要欣赏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并鼓励他们的自主发展。同时要顺应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自主性团队的教学模式。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够照顾到学生个体的特征,发挥其个体的特长优势,还能加强团队合作,发挥他们的集体力量。所以,从自主性团队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小组团队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搭建自主性团队教学形式。
团队协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合作、自主、探究的理念,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与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较,它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社会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以及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在当今的西方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自主性团队合作学习小组,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一、组建小组是自主性团队学习的前提
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团队合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在构建学习小组前,我对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思考设计,让每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以确保各个小组之间能够顺利开展公平竞争。小组分组的时候不但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还要求小组成员在学习水平、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合理差异,这样以便让学生学习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同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该基本一致,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二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我把56人的一个班级,每组8人,平均分成7个小组,一个组长全面“领导”小组,三个副组长,一好带一差,组建成三个帮扶小队。小组建成之后,我把7个小组的成绩计算出来当作起始成绩,并且排好顺序,以便于后面小组考核。我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坦诚相见、相互友爱,民主平等,教导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老化周期变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学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小组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升个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总的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成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把自己融入于团体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共同学习,一起活动;组员学会听取他人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提升学习的效率。团队合作学习体现了素质教育下新课标合作、自主、探究的理念,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班级教学过程中以个人成绩作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作为奖励对象的做法,进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形式,激励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教学的效果是:厌学的学生喜欢上学习了,担心因为帮助其他同学而耽误自己学习的优秀学生反之会更加优秀了。数学教学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是活动开展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是团队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重点。团队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团队的学习行为,为了能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需要团队中每个成员具备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即是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经常性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们不但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并且妥善处理好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建设起一种友爱的、融洽的亲密伙伴关系。
由于团队内的每个成员层次不同,分工不同,能力不同,所以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团队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团队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团队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在自主性教学理念指导引导下,以团队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很多的教师和笔者积极进行自主性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不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课堂教育教学真正成为个体生命有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充分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在新课改理念下闪烁出育人的本质。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方式相比,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组织课堂小组团体讨论学习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法宝。而就对于本课程而言,小组团体讨论学习就像火锅的调味品一样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中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