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脱口秀”做成上海文化名片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脱口秀”,人们或许最先想到的是西方的電视“脱口秀”(talkshow)。看英文词语可知道,这是以谈话聊天为特色的节目。脱口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然而,脱口秀得到真正的发展是在美国。二十世纪,随着广播的产生以及人们对公共集会的热衷,越来越多的人将兴趣投之于通过广播这一新媒介进行讨论,这也催化了脱口秀的诞生。在中国当下的语境里,“脱口秀”已然摆脱了“音译”的局限,演化成一种类似于“单人喜剧”的新型表演艺术。
  如今,“脱口秀”已被默认为一种独特的喜剧形式。实际上“脱口秀”并不是无根之木,它与中国的传统喜剧艺术紧密相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时舞台上的滑稽戏、独脚戏是没有脚本的,只确定大致的主题和内容就开始即兴表演,这何尝不是“脱口秀”?除了独脚戏、滑稽戏之外,相声、双簧以及广东香港地区的“栋笃笑”,也与“脱口秀”异曲同工。包括所谓的“海派清口”也是如此。
  目前,“脱口秀”在国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光是北京和上海就有100多家“脱口秀”厂牌(机构)。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在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蹿红前,“脱口秀”线下正式演出票价一直徘徊在两位数,甚至5元、10元都是常态,还有很多是免费的“公益演出”。可以说,《吐槽大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个流行风向标,由此带动喜剧产业链,让“脱口秀”变成年轻人的热捧宠爱。
  “脱口秀”的持续火爆,得益于两方面的加持。一方面是社会热点、人生话题的风起云涌,观众需要有间接表达或宣泄的渠道;另一方面,“一支话筒、一个人,简单朴素的舞台”,这样一种“文艺轻骑兵”,可以最便捷地实现“原创、反映现实、即时互动”等艺术诉求。说到底,“脱口秀”最大的艺术魅力,就是引发观众的欢乐与思考——“欢乐”加上“思考”,这就足以让它无往不胜了。
  去年冬天,第六届上海国际喜剧节首次设立“脱口秀”单元,不仅有“脱口秀”的演出,还包括了首届上海国际喜剧节“脱口秀”原创大赛、全国优秀“脱口秀”厂牌展演、喜剧周末、年轻态喜剧论坛等30余场演出和活动。与此同时,“脱口秀”红星李诞领衔的“脱口秀”团队还从百人的小场地“进军”千人座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以个人专场、集体汇演等形式,加入剧场的年末演出季。而在一些线下的小剧场里,脱口秀演出也是一票难求。显然,异军突起的“喜剧新形态”,已在上海发展壮大,呈现出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雏形。
  不过,要充分发挥和展示“脱口秀”的魅力,需要强有力的原创支持。诚如喜剧演员徐峥所说,“脱口秀”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因为它有丰富的变化性,它需要新内容,不断地加入新内容,不断地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去翻新创作。确乎如此,“脱口秀”基本上就是和“原创”连为一体的。演员不但要具有喜剧气质,更要具有思想气质,这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上海是一座有着深厚喜剧基因的城市,“脱口秀”这个市场新宠逐渐向流行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靠拢,成为了年轻人的消费刚需。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看来,上海一直在推动“脱口秀”这种喜剧形式,比如2008年推广的“海派清口”,就是对本土的滑稽戏、独脚戏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这十几年来,各种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上海人熟悉了“脱口秀”这种模式。“我们期待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化和表现样式在这里落地生根,各有所爱,这是海派文化的一个特点。”上海需要“脱口秀”这样一张城市文化新名片,这或许已不是什么问题。
  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一个社会是否能够提供多元选择,如教育,是提供公平的资源分配,至于学生日后分流,要  看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不像现在这样,很大一群人再努力,也看不到向上流动的那个出口。  圣诞节前的北京国际机场抵达大厅,我和我的同事站在国际航班抵达出口,因为我们正在拍摄一对夫妻,他们正在等待在美国读高中的儿子。  几个推着行李走出来的乘客一边走一边感叹:“看看,都是家长,都是小孩。”没错,站在抵达出口的,几乎都是人到
期刊
我想,西安人的确值得骄傲,他们敢对外国人说,西安人是最典型的中国人。  我小时候在山城重庆长大,长大之后又在与秦岭一脉相承的大巴山的农村和工厂工作10年。于是我喜欢山,特别喜欢大山。不过,在三山五岳当中,我自小最心仪的是华山。也许是因为华山最险峻——光秃秃、立巍巍,没有那些由于树木的葱茂而带来的与大山不谐的柔美。我一直最想登的山就是华山。以往曾有数次乘火车路过华山脚下的华阴站,总要怀着无限崇敬的心
期刊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深入探讨这个丰富的命题,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在检验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而国际传播能力,恰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国际传
期刊
上海市文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召开   2021年7月5日上午,市文联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沈文忠,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韩陈青,市文联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党支部书记40余人参加会议。韩陈青主持会议。   会上,沈文忠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庆祝大会上、“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艺事业发
期刊
亲爱的梵梵:  很抱歉,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虽然我们聊天的机会很多,听你讲学校里面的事情,听你讲你喜欢的歌曲还有明星,有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当然最多的事情,还是提醒你不要忘记做功课,能不能够读书更加努力一点点。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和你讲一些,我想让你花点时间多想想的事情,也许是因为那些事情太严肃,也因为不知道从何说起。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不是太着急,就好像知道你考试成绩不好,我也不是太
期刊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光辉百年”主题摄影展中有这样一组作品——王杰创作的《我是一个兵》摄影连环画。这组新颖的摄影作品用连环画的形式串联出一个精彩的红色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以下是他的自述——      2019年,正是上海解放七十周年,我无意间接触到了“兵人”(1/6玩偶)。“兵人”是年轻人喜欢玩的玩偶,比较新潮。虽然比较小众,但是它的形象
期刊
“建党百年”是个大题目,文艺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建党百年?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红色经典与时代赞歌的交织与呼应,构成了本届“上海之春”红色主题演出的一大特色。聚焦建党百年这一重要主题,本届音乐节策划了一系列“红色”主题展演内容,以红色经典作品回顾、原创红色主题作品、重访红色圣地巡演、邀请全国红色精品力作来沪展演等形式,以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声乐、器乐
期刊
人不怕比,就怕狭隘着比。那样越比越气,越比越跟自己过不去,非出问题不可。  前些日子来了一位外地客人,闲谈时说起我过去曾打过交道的一位熟人。客人叹息地说:此人已经去世了,很是可惜。我听了甚是惊奇,论年龄该人似乎跟我差不多,论身体起码比我要健壮,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气死了,窝囊死了!客人见我惊讶,又补充说。  后来话说得越来越多,我逐渐理清了那位熟人所谓“气死”和“窝囊”死的原因了。原来该人很有一番事
期刊
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像一张化学试纸一样,无比灵敏地折射出不同阶层在享受公共资源和公平交易机会时的权利失衡。  一位在温州务工10多年的外来务工者,半个月前就开始到车站窗口买回乡的票,结果连着4次收到同样的答复:车票已被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抢光了。失望之余,这位初中都没毕业的民工,提笔给铁道部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信件,诉说这个群体在购票中遇到的新困惑,  “(以前)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磨
期刊
苏石风  广东潮安人(1921.2---2010.2),著名戏曲舞台美术家。其作品构思严谨,着重意境,清新秀丽与淡雅朴实相渗。设计曾获多项大奖。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庚子岁末寒冬,翻检出珍藏的手卷,展卷之际,苏石风老师谆谆教导、温言叮嘱的情形恍在眼前,春风如沐。2021年是苏师诞辰百年,怀念恩师,不尽于言。   此幅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