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生不喜欢应用文写作的现状,从学校实际的需要、社会现实的需要、学生家庭的家庭、学生自身的需要、创设情景的需要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阐述了激发中职生写作兴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应用文写作;兴趣
目前,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和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工科类学生,毕业时写一份求职信都觉得比较困难;应聘到单位后,不懂合同的要义而盲目签写,最后自己吃了哑巴亏。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懂应用文的写作,而不会写作之原因是在学习《应用写作》时怕动手写,缺少写作训练所致。
写作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必经途径,所以,要掌握应用文的写作,学生必须多练。因此,《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套激发学生愿意甚至喜欢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技巧。
一、兴趣与写作的联系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有稳定的指向,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如对书法感兴趣的人,不论是现场观摩即席挥毫还是观看电视上的书法讲座,都会全神贯注;在日常的谈论中,对书法也会津津乐道;对报刊杂志上有关书法的展览和比赛,也总是予以极大的关注。对足球感兴趣的人,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或者平时的聊天都离不开足球。巴西这个足球王国有一句阐述兴趣时非常经典的话,那就是“巴西人个个都是足球评论家”,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是巴西这个国家的人,个个都对足球感兴趣,都是足球行家。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喜欢应用文的写作,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使他们对应用文的写作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成为应用文写作的行家。
(二)写作兴趣与应用文写作的需要。
兴趣和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关事物予以关注,也就是对有关事物发生兴趣,不仅反映已有的需要,又可产生新的需要,不断探究,并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动力,去做好或完成感兴趣的事情。
需要对于兴趣的产生是直接的,而应用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文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用到,所以,只要教师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找不到写应用文的需要。学生一旦对应用文有了需要,也就对应用文的写作产生了兴趣,学生怕写应用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种类
激发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按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学校实际的需要。
《应用写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即使在学校读书期间也可能经常用到。在一个学期里每个阶段都可能会用到一些应用文,一般来说,开学初要用到的应用文有计划、规章制度、通知等;学期中可能遇到的有申请书、演讲稿、广播稿、新闻和调查报告等;期末可能用到的有求职信、总结等。读书期间运用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和最容易掌握的,所以,作为《应用写作》的科任教师,应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学生要写好这类文章、争取得到好的结果这个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所学的应用文。
(二)社会现实的需要。
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事情新情况,这些新事情新情况有些是影响很大的,如汶川大地震、中国2008年奥运会、神舟飞船上天、爱国人士保钓行动等大事可以写成新闻;有些社会上的事情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如有关禁止中小学生进入某些娱乐场所的通告、青少年犯罪的通报等,都可以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家庭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很有必要用到一些应用文,从而获得较大的利益和保障。一些比较富裕的做生意的家庭,可能要写的应用文有:广告、合同、法律文书、请柬等;比较困难的家庭也可能要用申请书、感谢信等。不管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帮助学生,为家庭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合法权益,创造幸福和谐的生活。
(四)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时候要用到应用文,如入学时学生干部竞选,可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提高竞争能力;开学时为班级、为自己写计划,做好一个学期的打算;一个学期里可能有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晚会,这些活动就可以写演讲稿、新闻稿和解说词等;如果是毕业班的学生,期末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写求职信,以期通过有创意、水平高的求职信,谋得一份好工作。
(五)创设情境的需要。
应用文虽然也被称为实用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文在学生的读书时期都可以用得上。实际上,《应用写作》这本教材里,有很多文体是在工作以后才能用得上的,如公文的大多数文体、经济应用文、涉外应用文等,对于这些文体,科任教师只能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之不写不快,这样同样能达到训练写作、巩固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兴趣的技巧
学生对写作训练有了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要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一系列工作。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
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应用文需要去写,所以,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把握好每一种文体练习的机会。
对于写学校需要的应用文,科任教师接到上课任务后,要了解在一个学期中,学校、班级要开展什么活动,需要用到哪些文体,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对于写社会需要的应用文,科任教师要及时捕捉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然后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材料,最后按要求进行写作。
对于写家庭需要的应用文,科任教师应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后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庭需要,如有需求及时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写,并选出写得最好的应用文交给有需要的家庭去使用。这样,不仅学生得到了锻炼,需要的家庭也得到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应用文,真正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对于写学生需要的应用文,把握时机的方法与第一点差不多,只不过写作的目的不同而已。第一点的写作目的是为集体,这一点的写作目的是为个人。
对于创设情境而写的应用文来说,关键是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这种教学方法,不受现实的限制,更能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就可以引导学生写出需要的应用文。
(二)要根据需要调整上课的内容。
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应用文文体都不会与上述五点需要同步,科任教师应该把需要用的文体调前或者推后来学习,然后按照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指导写作,由于所写的文体与学生的需要关系密切,学生一定会仔细听,认真写,从而达到学好应用文的目的。
(三)要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
对应用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引导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行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上好应用文的文体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特别是指导好学生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选取有用的材料进行写作。这个方面如果指导得好,学生就会感觉应用文并不难写,自然有兴趣写下去;教师若指导不得法,结果也会适得其反,从而大大地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信息反馈和总结升华。
当学生把写好的应用文用到需要的地方之后,科任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所写的应用文的效应和反响。例如学生为自己写的演讲稿,就要了解学生的演讲是否成功、是否获奖;学生为自己写的求职信,就要了解他们的求职是否成功;为班级写的规章制度,要向班主任了解有没有采纳;为家庭而写的法律文书,就要了解有没有帮助打赢官司;若写的是广告文字,就要了解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社会而写的动态新闻稿件,了解其是否得到广播或发表等。对于取得好结果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便于今后继续发扬,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失败的应用文,也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四、注意事项
(一)兴趣与强制结合。
兴趣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同样得到激发,每一种文体也并不是都可以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对一些启而不能发的学生或者难以激发写作兴趣的文体,教师必须实行强制措施,强调写作的要求和交文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全班步调一致的整体效果。
(二)方法交叉运用。
以上五种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方法只是为了说明的需要而分开进行阐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种文体只能用一种方法,有时候,同一文体可以用两种甚至几种激趣法。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更大,写作就会更积极,写作水平也能提高得更快。
(三)注重训练实效。
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兴趣特点不断探索,只要实际训练效果明显,就应该积极采用,并不断创新。
作为《应用写作》的教师,应积极地从多个方面、多种渠道去尝试,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巧去激发中职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四会市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关键词:中职生;应用文写作;兴趣
目前,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和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工科类学生,毕业时写一份求职信都觉得比较困难;应聘到单位后,不懂合同的要义而盲目签写,最后自己吃了哑巴亏。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懂应用文的写作,而不会写作之原因是在学习《应用写作》时怕动手写,缺少写作训练所致。
写作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必经途径,所以,要掌握应用文的写作,学生必须多练。因此,《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套激发学生愿意甚至喜欢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技巧。
一、兴趣与写作的联系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有稳定的指向,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如对书法感兴趣的人,不论是现场观摩即席挥毫还是观看电视上的书法讲座,都会全神贯注;在日常的谈论中,对书法也会津津乐道;对报刊杂志上有关书法的展览和比赛,也总是予以极大的关注。对足球感兴趣的人,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或者平时的聊天都离不开足球。巴西这个足球王国有一句阐述兴趣时非常经典的话,那就是“巴西人个个都是足球评论家”,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是巴西这个国家的人,个个都对足球感兴趣,都是足球行家。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喜欢应用文的写作,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使他们对应用文的写作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成为应用文写作的行家。
(二)写作兴趣与应用文写作的需要。
兴趣和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关事物予以关注,也就是对有关事物发生兴趣,不仅反映已有的需要,又可产生新的需要,不断探究,并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动力,去做好或完成感兴趣的事情。
需要对于兴趣的产生是直接的,而应用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文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用到,所以,只要教师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找不到写应用文的需要。学生一旦对应用文有了需要,也就对应用文的写作产生了兴趣,学生怕写应用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种类
激发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按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学校实际的需要。
《应用写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即使在学校读书期间也可能经常用到。在一个学期里每个阶段都可能会用到一些应用文,一般来说,开学初要用到的应用文有计划、规章制度、通知等;学期中可能遇到的有申请书、演讲稿、广播稿、新闻和调查报告等;期末可能用到的有求职信、总结等。读书期间运用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和最容易掌握的,所以,作为《应用写作》的科任教师,应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学生要写好这类文章、争取得到好的结果这个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所学的应用文。
(二)社会现实的需要。
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事情新情况,这些新事情新情况有些是影响很大的,如汶川大地震、中国2008年奥运会、神舟飞船上天、爱国人士保钓行动等大事可以写成新闻;有些社会上的事情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如有关禁止中小学生进入某些娱乐场所的通告、青少年犯罪的通报等,都可以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家庭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很有必要用到一些应用文,从而获得较大的利益和保障。一些比较富裕的做生意的家庭,可能要写的应用文有:广告、合同、法律文书、请柬等;比较困难的家庭也可能要用申请书、感谢信等。不管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帮助学生,为家庭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合法权益,创造幸福和谐的生活。
(四)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时候要用到应用文,如入学时学生干部竞选,可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提高竞争能力;开学时为班级、为自己写计划,做好一个学期的打算;一个学期里可能有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晚会,这些活动就可以写演讲稿、新闻稿和解说词等;如果是毕业班的学生,期末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写求职信,以期通过有创意、水平高的求职信,谋得一份好工作。
(五)创设情境的需要。
应用文虽然也被称为实用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文在学生的读书时期都可以用得上。实际上,《应用写作》这本教材里,有很多文体是在工作以后才能用得上的,如公文的大多数文体、经济应用文、涉外应用文等,对于这些文体,科任教师只能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之不写不快,这样同样能达到训练写作、巩固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兴趣的技巧
学生对写作训练有了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要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一系列工作。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
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应用文需要去写,所以,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把握好每一种文体练习的机会。
对于写学校需要的应用文,科任教师接到上课任务后,要了解在一个学期中,学校、班级要开展什么活动,需要用到哪些文体,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对于写社会需要的应用文,科任教师要及时捕捉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然后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材料,最后按要求进行写作。
对于写家庭需要的应用文,科任教师应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后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庭需要,如有需求及时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写,并选出写得最好的应用文交给有需要的家庭去使用。这样,不仅学生得到了锻炼,需要的家庭也得到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应用文,真正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对于写学生需要的应用文,把握时机的方法与第一点差不多,只不过写作的目的不同而已。第一点的写作目的是为集体,这一点的写作目的是为个人。
对于创设情境而写的应用文来说,关键是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这种教学方法,不受现实的限制,更能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就可以引导学生写出需要的应用文。
(二)要根据需要调整上课的内容。
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应用文文体都不会与上述五点需要同步,科任教师应该把需要用的文体调前或者推后来学习,然后按照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指导写作,由于所写的文体与学生的需要关系密切,学生一定会仔细听,认真写,从而达到学好应用文的目的。
(三)要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
对应用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引导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行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上好应用文的文体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特别是指导好学生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选取有用的材料进行写作。这个方面如果指导得好,学生就会感觉应用文并不难写,自然有兴趣写下去;教师若指导不得法,结果也会适得其反,从而大大地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信息反馈和总结升华。
当学生把写好的应用文用到需要的地方之后,科任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所写的应用文的效应和反响。例如学生为自己写的演讲稿,就要了解学生的演讲是否成功、是否获奖;学生为自己写的求职信,就要了解他们的求职是否成功;为班级写的规章制度,要向班主任了解有没有采纳;为家庭而写的法律文书,就要了解有没有帮助打赢官司;若写的是广告文字,就要了解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社会而写的动态新闻稿件,了解其是否得到广播或发表等。对于取得好结果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便于今后继续发扬,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失败的应用文,也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四、注意事项
(一)兴趣与强制结合。
兴趣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同样得到激发,每一种文体也并不是都可以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对一些启而不能发的学生或者难以激发写作兴趣的文体,教师必须实行强制措施,强调写作的要求和交文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全班步调一致的整体效果。
(二)方法交叉运用。
以上五种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方法只是为了说明的需要而分开进行阐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种文体只能用一种方法,有时候,同一文体可以用两种甚至几种激趣法。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更大,写作就会更积极,写作水平也能提高得更快。
(三)注重训练实效。
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兴趣特点不断探索,只要实际训练效果明显,就应该积极采用,并不断创新。
作为《应用写作》的教师,应积极地从多个方面、多种渠道去尝试,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巧去激发中职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四会市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