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婆婆设置“爱巢缓冲带”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更年期”,都是退休惹的祸
  婆婆的更年期,是从退休后开始的。
  退休之后,她开始叫嚣两件事:一是跟我老公和小姑子断绝关系;二是要跟父亲离婚,老死不在一处。
  “登报!咱们脱离关系……”婆婆愤怒地把小姑子递来的茶杯往桌上一摔:“茶不是凉就是烫,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我赶紧躲进厨房,冲着做菜的老公小声说:“妈又发飙了。”
  婆婆退休前是国家单位的中层领导,老人家德高望重,管理着几十号人。无奈,婆婆就是接受不了退休后“人走茶凉”的事实。她常常有事没事回单位转悠,昔日的下属对她都换了一副面孔。婆婆难免因此受刺激,回到家就发飙。
  “发飙”是我家“全民皆兵”的讯号。只要婆婆情绪不对,我们夫妻和小姑一家在微信上就会彼此告知。在接女儿的时候,我会切切嘱咐她:“今天领导又发飙了。回家小心着点。”
  对我这个媳妇,婆婆还稍微客气一点。对公公和儿女,婆婆毫无顾忌。常常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上纲上线。
  “看不起我是吧?你不回我电话,不就是因为我退休了么?……”
  公公是脾气特好的男人,也会顶不住婆婆的“后更年期”。她偶尔憋不住会跟婆婆顶几句,婆婆又将此归咎为自己的退休:“你以前从来都不会这样,看我退休了,你藏了半辈子的本相就露出来了!”
  “带刺孔雀”,三十六计统统破产
  退休后的婆婆变成了一个带刺的孔雀。她常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一旦事情不如她愿,就奋不顾身地刺痛身边的人。为了帮助她老人家适应退休生活,我们想出了三十六计:比如给婆婆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老年大学和旅游团……
  每次活动,婆婆都以得罪人而告终。
  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婆婆看不惯社区领导的“面子工程”,讲理无果之后,她打电话招来了记者。此事搞得社区的老年活动再也不敢让婆婆参加了,她还在小区里得了个“刺棍大妈”的称呼。
  老年大学学钢琴,婆婆去了两次就不干了。老师无意中说莫扎特是英国人,婆婆就抬杠,搬出词典证明老师说错了。
  老师火了:“老同志,你来学钢琴是陶冶情操,会弹曲子才是目标,莫扎特是哪国人有那么重要?”婆婆拉来同学们叫板,挑战老师权威。最终,老年大学的管理者将她客客气气地“请”出了校门。
  旅游更是高潮迭起,婆婆跟导游斗智斗勇,联络大家举报旅行社的“强行购物行为”。她还领导了一次集体“绝食”抗议食物放太多辣椒。她调查到导游的回扣情况和黑商人的作假方法,向相关部门做了举报。回家之后,婆婆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屡屡投稿未果,婆婆又生了好几天气。
  求教高人,读懂婆婆的情绪密码
  身为建造师的我,工作常常要下工地,累死累活地回到家还要处理婆婆暴怒的情绪、安慰公公受伤的心灵。再加上老公的埋怨,我活得实在是累。
  看着家里鸡飞狗跳,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无力。到这种时候,家丑也得外扬,我开始到处寻人指点。
  我将婆婆的状况与一位同事分享,这位同事的父亲也曾担任要职,退休后没少给他们找茬儿。
  同事幽默地说:“我爸发病那会儿,曾经在我开会时一口气打了7个电话给我。最后一个电话打到领导的手机上,当领导和同事用异样的眼光听着我爸在电话那头的咆哮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家需要一个缓冲带来应对他的情绪。当我找到症结,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当我吐槽“婆婆的不可理喻”时,同事告诉我——老人的反常情绪是因为内在需求没得到满足,唯有“爱、接纳和理解”才能将他们带回到正常的退休生活。
  “你婆婆并不是特例,下次她再闹,你就让你老公去抱住她,直到她安静下来……”
  从同事那里“取得真经”之后,我们背着婆婆开了家庭会议——除了嘱咐大家“不要跟婆婆一般见识,不要受其情绪影响”之外,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婆婆的各项心理需要。大家的共识是:实现自我价值,是婆婆的第一需要。
  我们悄悄找到婆婆单位的工会主席:“能不能给她挂一个义工职务,让老人家有点事情做?”
  工会主席是过来人,她说:“很多老同志都有过类似情况。我觉得解决之道除了转移她的注意力,还要心灵的沟通。老人家一定是心里太苦闷了,才用极端的方式寻求关注。”
  情绪缓冲带,帮婆婆重新归爱巢
  “挂职”之后,婆婆的状况好了很多。当我寻找“更上一层楼”的途径时,同事继续给我支招:
  “你婆婆再老,也是女人。只要是女人,最大的需求一定是爱。过去,可能她习惯于用事业的成功来寻求肯定和关心,现在,你们要加倍地给她爱。特别在她闹情绪的时候,拥抱和爱就像缓冲带一样,能够化矛盾为和平。”
  有一天,婆婆回家就大叫“活着没意思”。我问了才知道,她老人家提议给离退休的老同志增加福利,被拒绝了。按理说,国家已经涨了工资,单位做的一点都不过分,然而婆婆却一直抱不平:“退休金涨得过物价么?咱们家衣食无忧,有些老工人的儿女还啃老呢,一家人窝在20平米的小房子里……”
  公公憋不住了:“您就不能睁只眼闭只眼么?退休了,人就是要服老啊。”
  婆婆拍案而起:“你不是让我变老,是让我变傻啊!哪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你就开心了……”
  看着家里的气氛剑拔弩张,我想起了同事教我的“降魔大法”。
  我授意老公冲上去一把抱住婆婆,对她说“我们理解”、“妈,你真不容易”、“我们好爱你”之类的话。
  这招真管用,婆婆渐渐就没气了。我们一家人们用眼神互相交流了一下,大家都心领神会:女儿给她喂了一口哈密瓜、公公给她沏了一壶茶、老公也给她剥了些瓜子仁、我为她插好了“电脚盆”……大家都笑眯眯的,没有被她的怒气煽动起来,反而充满了对她的理解和关爱。看到这一幕,婆婆叹了口气,泡脚睡觉了。
  第二天,她就像没事儿人一样有说有笑。由此,我彻底被“缓冲带”的理论折服了——原来老人和孩子一样,闹情绪的时候不代表她“真对这件事情较真”,她只是需要一个拥抱,几分理解和一箩筐好话而已!
  ……
  每当婆婆“发飙”起来,我们就尽量平静。大家都不被她不良情绪影响,反而更关心爱护她。她便感到像是“重拳砸在棉花团上”一样,发泄一会儿也就作罢了。
  事实证明:婆婆再强势,也逃不出家庭的温柔乡。在孙辈的拥抱中,在儿女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在公公悉心的陪伴下,婆婆渐渐学会了折中和妥协,也逐渐适应了退休期。
  婆婆自己找了份“临终关怀”的义工工作。这份义工让婆婆改变很多,在垂死的病人面前,她发现愤世嫉俗和振臂一呼都是无用的。真正的关爱有时候是帮人剪个指甲,捶捶后背。
  感谢生活,让婆婆终于悟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与其咒诅黑暗,不如点根蜡烛。
  点评:我国正飞在速进入老龄社会,每年都有大量老人步入退休生活,相当一部分人出现过“退休不适期”。不少退休前后社会地位落差巨大的老人,在内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以“抑郁、狂躁、愤世嫉俗”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家人应该未雨绸缪,为爱巢设立“缓冲带”。所谓缓冲带,就是帮助老人对激烈情绪进行“正向的疏导与过滤”,不再给家庭带来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读懂“老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并且寻找合宜的满足方法。比如:帮助老人拉近与“亲友团”的关系;平时留意积累人脉,帮助老人找到“玩伴和学伴”;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帮助其发现自身潜力等。同时,家人还要学会“处乱不惊”,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当老人“撒性子求关注”时,不妨将其当做“老小孩”,以静致动,以爱为武器。
  如果这些措施和理念,能够在老人退休前几年就逐渐进行渗透,那么老人就会比较容易适应退休生活,从而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其他文献
儿子的“非常时期”  儿子胡琪打电话回来的时候,是老胡接的,当时我正在厨房洗碗。爷俩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吵了起来,等我跑过去时,老胡已生气地把电话挂了。  这败家玩意儿,又说要5000块钱!不是才给了他3000么?才几天功夫就没了!还说不得他呢,居然敢挂我电话。有种以后别再找我!老胡气咻咻地说。  别生气,孩子肯定有什么难处,你就不能耐心点听他解释啊!我知道老胡脾气不好,赶紧打电话去问儿子怎么回事。 
期刊
今年55岁的陈秀萍是蔚县西合营镇夏源村人,她干幼教、搞企业20多年,在本村创下了多个第一,还是远近出名的好媳妇、好妈妈,她用自己的坚强果敢和温柔的心,把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爱吃“螃蟹”的女子  充满闯劲的陈秀萍是村里吃“螃蟹”最多的人,创下了多个第一。她在村里第一个开办 “汽修厂”,在家人的支持下从不足千元起步发展到现在,成为拥有近千万元资产的重型汽车的维修基地,并建立了潍柴
期刊
我和老公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摸过锄头。前几年,网上流行一种“开心农场”游戏,让我俩非常着迷。每天辛勤地给“庄稼”浇水、施肥,看着它们慢慢地开花、结果,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梦想将来能够真正体验农耕的快乐。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不仅让我们实现了愿望,而且还通过与他人合作,成为现实版的农场主,稳赚了一笔“开心”钱。  前年春天,我和老公参加女儿妞妞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到距离30分钟车程的乡下,在农民郝大
期刊
9月是季节更替的时刻,在这夏日褪去秋季到来的季节,无论是衣服、居家用品、护肤,还是肠胃都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跟上季节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护肤篇  要知道秋季你的皮肤代谢速度减缓,油脂分泌也不如春夏旺盛,那些强效去油的洁面产品可能会造成你的油脂过度被清理,而无法锁住皮肤内的水分。所以抛弃那些夏日强效去油的洁面产品吧,选择性质更加温和的洁面乳。秋季角质的生成速度放缓,角质厚度减小,还使用
期刊
每一片不起眼的树叶,都有着世间独一无二的茎脉纹理之美,但许多人对它熟视无睹。一位创业失败后负债百万的贵州女子,却由此引发了财富狂想——可否在树叶上穿针走线“玩”苗绣?经过苦苦探索,历经磨难的杨丽终于将自然之美与中国传统刺绣相结合,独创出了美轮美奂的“叶脉绣”。由此,她将一片树叶卖到7000元天价,出口到日本和欧美各国!  树叶上飞针,百万“负”姐的财富创想  今年33岁的杨丽,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一
期刊
孩子小的时候,我曾经加入过一个QQ群,是一些比较清闲的奶爸奶妈们组成的,多年的群友,我们都非常熟悉了,时不时一起组织个吃饭、唱歌、外出旅游什么的,可孩子上小学之后,这帮人依然拉我参加他们的活动,搞个演讲呀,弄个午餐会呀什么的,开始我还热心参加,后来就有点招架不住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我在结识朋友、进入一个朋友圈的时候,就非常慎重了。出于成长以及一点点私心的考虑,我婉拒了那些单纯吃喝玩乐、闲聊家长
期刊
周一上班,同事穿了一件浅粉色的外套,说是老公出差带回来的。联想起不久前,她们结婚20年纪念日的时候,在外地的老公特意快递一大束鲜花。年近半百的夫妻,依旧有这番情意,真让我们羡慕不已。于是大家纷纷夸赞姐夫不仅有心有爱,还有浪漫情怀。  同事得意地说,你们不要夸他,他是我培养出来的。她说当年老公无比木讷,别说买东西送花,连句温柔的话都不会说。于是她说,你以后出差一定要给我带东西回来,东西不在价值几何,
期刊
2014年4月,倪萍在阔别央视10年后,重返主持人岗位。她主持的大型寻亲服务类节目《等着我》播出后广受好评。鲜为人知的是,倪萍重返央视主持人岗位,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儿子……  一幅画湿了妈妈的心  2012年9月,虎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重点初中——北师大附中,倪萍为儿子骄傲。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两居室学区房,让儿子每天走路上下学。13岁的虎子个头蹿到1.62米,眼睛亮晶晶,头发漆黑,一副小帅哥模样。
期刊
女友陶子恋爱那会儿,一直坚持找个高八度的男人。所谓“高八度”,也就是说这个男人,要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一点。这样他就站在一个让她仰望的位置,让她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世俗的生活。  千挑万选,陶子总算觅得如意郎君。这个男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比自己略胜一筹。于是,欢欢喜喜地领证结婚。  一开始,他果真是各方面都做得比陶子好。可时间一长,陶子却慢慢发现,当初这个让自己膜拜的男人,一天比一天让她失望。 
期刊
公司上下早就开始传闻,说要从总部调来新的女副总不是等闲之辈。据说她是名牌大学毕业,出身高干,气质能力非凡。等到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家意外发现她竟然毫无惊艳之处。她漂亮不假,却衣着朴素,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名牌裹身。并且笑容温暖,平易近人,根本不是传说中的不可接近。当然她一举手一投足都是端然大气,处理问题亦是果决明快,有着智慧干练的职场风范。  时间久了,我们发现,她真是极好的女子。  她能和我们一起去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