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风格的审美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设计师独特的审美体验,服装艺术风格主要通过服饰的基本要素进行表现,比如主题的选择、色彩的表现、材料的组织以及视觉呈现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出设计的艺术风格。关于设计艺术风格,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从设计师来看,服饰作品由设计师创作,代表了设计师对穿着的表现想法;另外一方面,服饰作品也是由人穿在身上的,那么艺术风格也可以理解为穿用者对服饰作品的欣赏和品位。因此,服装艺术风格也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即审美世界与现实体验的完美统一。服饰作品体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构思,通过创作的形式,实现审美艺术的交流与沟通,最终,这种极具价值的审美沟通便逐渐形成了专属的服装文化。本文立足于服装艺术风格的特征,重点探讨了服装艺术的审美接受心理,希望为以后服装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装艺术风格;特征;服装文化;审美接受
  服装作品由设计师设计创作,因此,可以将服装艺术的风格定义为设计师创作的一种结果[1]。然而,设计师并非单独的个体,而是属于社会的人,社会形态、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环境等必然会对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创作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服装艺术设计风格也并非偶然出现,而是由社会整体环境熏陶和培育出来的[2]。换个角度来讲,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服饰艺术风格代表着时代、民族的印象或者服装设计师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些鲜明的属性都是通过服饰作品进行体现,整个艺术表达的过程更加深刻和稳定,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了社会和时代的文化缩影,极具特色。因此,深入的探究服装艺术风格的审美对服装产业的发展,以及未来服装艺术风格的创新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服装艺术风格的特征
  服装艺术风格作为设计师吸收社会元素后,采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创造出来的一种结果,深刻地反映着时代和社会,因此,民族性、世界性以及时代性共同构成了服装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3]。
  首先,民族性。服装设计师将自己民族独特的服饰习惯和民族艺术修养融入到自己的服饰设计中,通过符合本民族的艺术设计来反映和揭示人民的生活状态,设计出来的服饰有着民族文化的烙印,体现着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
  其次,世界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增多,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单一的民族风格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因此,其他民族的服装风格就出现在设计师的作品中,这就体现出了服装艺术风格的世界性。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设计灵感,不同的设计构思,不同的表现方式,服装艺术风格在融入多种民族因素后变得更加的缤纷多姿,然而,世界服装艺术繁荣的同时,也必须要保持各个民族艺术的独特个性[4]。对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服饰艺术精华,我们应该带着包容的心态,主动地交流、学习和借鉴,然后在本民族服装文化接受的基础上,引进世界文化因素进行创新。
  最后,时代性。当某个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就催生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服装设计师们结合这个时代的人们在服装艺术上形成的独特审美需要,经过构思和创作,最终形成专属于这个时代的服装流行趋势。然而,服装风格的形成过程,既是突破,也是创新,巧妙的艺术设计成功地将风格融入到民族文化传统中。目前,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服装风格出现了单一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时代发展带给民族文化的严重威胁。
  二、服装艺术的审美接受心理分析
  (一)服装艺术风格受众特性
  服饰作品与物质作品一样,设计出来之后都要进入到消费市场,面对消费者,这也完全符合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然而,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服饰艺术消费一方面要符合生产消费的基本原理,另外一方面也在生产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5-6]。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饰艺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影响也广泛地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服饰艺术并非只是一个单一的艺术门类,而是有着非常广阔的外延,涵盖了审美、商品、实用、流行以及功能等多重属性,深刻而全面地体现着人类文化的内涵。
  设计、制作以及穿着等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服饰艺术,从整体看来,这三个部分由设计者和消费者共同完成,缺一不可。设计者主要完成“设计”和“制作”,消费者完成“穿着”,这个完整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设计者根据审美需求,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服饰作品,消费者主动、积极地接受设计出来的作品[7]。整个过程属于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设计者充当了引导者,而“穿着者”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延续了设计和制作后的过程,设计和制作的完美艺术效果更是需要良好的穿着技巧来展现和补充。
  良好的穿着技巧从多个方面来体现,比如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穿着者的审美素质。如果穿着者本身喜欢品质较低的产品,而不喜欢Nina Ricci、Carven等等品牌的作品,那么形成的服饰文化将会降低产品的层次。从市场决定生产的层面来讲,穿着者的审美素质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设计师的素质和服饰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根据自己的个性以及场合着装需求来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产品,甚至随心所欲地改造设计师的作品,穿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然而,这个创造过程的最终效果还是取决于审美素质的高低。
  (二)从审美欣赏的角度看服装艺术风格的主体接受
  作为情感与形象完美契合的结果,服装艺术作品很容易打动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感受都一样,人不同,那么导致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8]。如果服装作品的受众主体有着较高的审美情操,那么就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深层的情感与哲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服装艺术风格的欣赏与接受主体的文化素养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审美必然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认识。
  关于服装艺术风格的主体接受,从审美欣赏的角度来理解,必须满足多个方面的需求,比如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以及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等方面的需求,都要综合考虑。换个角度来解释,服装艺术作品要想真正地具有审美价值,必须学会“留白”,创造一些能够让人产生想象的空间。那么站在服饰艺术风格的审美主体角度来看,首先具备了想象的权利,自己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素养总结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审美经验。   然而,服装艺术作品的内容及审美特性并非接受主体自己创造,而是由设计师赋予的,至于受众主体最终能接受多少,或者有其他全新的理解等等,这都取决于受众主体自己的能力和素养[9]。如果按照这个角度理解,那么理论上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艺术的审美特性和价值到底是设计师赋予的,还是服饰艺术作品本身自己蕴含的,即:这些审美特性是主观存在的,还是客观存在的?黑格尔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艺术家的作用就是用心灵去发掘客观存在可能产生的审美价值,并展示给受众主体。在展示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也就是黑格尔定义的“心灵化”过程,然而,这个展现的过程也并非完全地天马行空,而是必须在保持对客观现象自身属性的尊重下展开,只有经过这样的加工,展现过程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服装艺术风格的影响
  服装艺术风格的发展也还是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国内相关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根据自己的研究做出了具体的说明,这其中包括科学家李政道、艺术家吴冠中等等。艺术与科学,原本属于对立的关系,在通过“设计”的融合后,逐渐统一,更加趋向完美。“设计”是一个较大的外延,包含了艺术和科学,在这个大的统一体中,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和贯通,彼此合作和依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走过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和艺术家发现不可思议的结果:艺术和科学竟然同处于一个载体中,并且双方相互融合,彼此依存,密不可分。这种相互依存的联系在艺术和科学的所有领域中都有所体现,比如艺术中的舞蹈、音乐以及戏剧等等视觉方面的呈现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因为新技术的支持,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绚丽多姿;对于科学来说,同样也离不开艺术,科学的呈现和表达同样需要艺术手段的支持,当高新技术中融入艺术时,大大地提升了高新技术的附加值。对于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信息社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这个新天地里,艺术与科学正逐渐发生着更多的新效应。
  作为发明与创造的重要时代,二十一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一方面,科学技术带给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重大的冲击,另外一方面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带给艺术创造无限的可能性,设计师在新技术的诱惑下,逐渐借助科技的成果进行全新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在科学技术的参与下打造出了专属于信息时代的艺术风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服装艺术风格源于社会生活,由设计师根据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结合自己对时代及社会的感知展开创作,接受主体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进行展现,设计、制作以及穿着等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服饰艺术,整个过程由设计者和消费者共同完成。同时,作为设计师吸收社会元素创造出来的一种结果,服装艺术风格深刻地反映着时代和社会的内涵,因此,民族性、世界性以及时代性共同构成了服装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1]花春.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实施音乐教育的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71-172.
  [2]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2007(08): 149+152.
  [3]徐元.服装表演视听效果的交融与营造[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2,01:99-101.
  [4]路璐.服装模特“H”型培养模式的实践方式及价值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谢小娜.论服装表演的个体特性与社会价值[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03:343-346+366.
  [6]谭国亮.服装设计师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设计师风格与品牌风格的结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08):197-199.
  [7]李敏,舒云华,张进兰,石旭光.服装品牌风格形象传播初探[J].纺织导报,2007(11):104-106.
  [8]李明.谈服装设计师的文化底蕴与设计素养[J].大众文艺,2013(10): 95-96.
  [9]吴永红,卢思静.论服装品牌设计和传播中的文化创意[J].商场现代化,2008(31):168-169.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不是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更何况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念;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我们在长期的
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来塑造自己,形
1事实上,茅草房引起大家注意是在赵小璐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回来以后的事.rn当时,赵小璐去文化馆报到,馆长老廖带她认识了同事、馆舍以后,她问练功室和排练厅在哪里,老廖就把
摘 要:数字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性含义。“2”字近年来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谈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中。本文从认知角度对数字“2”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来看其概念隐喻,从投射共性和差异中可以了解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并且数字“2”的隐喻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着。  关键词:数字“2”;概念隐喻;思维方式;发展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更离不开数字,时
探讨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方法:102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并且采取胺碘酮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医嘱给予护
20世纪初,年轻的现代作家为探寻人生和国家的出路,形成了一股出国热潮。徐志摩、邵洵美、朱自清、傅斯年、萧乾、许地山等先后来到英伦三岛。老舍也是其中的一员。与上述留英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
期刊
1954年春,当时担任云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的冯牧,曾亲自率领一批年轻的部队作家车行步行几千里,远去滇西南深入生活,写出了一大批既有边地生活气息又具有艺术质量的作品,从而
摘 要: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民族语言对韩语影响颇深,这是不可否定的。韩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成语也是其中一类。本文以成语的定义与来源为开端,从音节、结构及语法三方面浅析汉语成语对韩语成语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韩语;成语;影响  一、成语的定义与来源  汉语的词汇和固定短语丰富且形式多样,成语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