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迟子建小说传递出的精神力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迟子建的小说没有刻意营造世外桃源般,与世无争的无忧无虑的世界,营造一座精神乌托邦的乐园,反而,她照样写苦难人生,写人们抗拒的死亡,抨击时弊等,她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痛苦中孕育希望,在死亡中激起人们求生的勇气,这是迟子建小说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迟子建小说里的精神胜利法,不是人们先入为主地理解为一种人们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美化苦難人生,进而为人们的失败找寻完美的借口,而是,赐予阅读书籍的人们可以东山再起,做生活强者的精神之力。
  【关键词】:迟子建;精神力量;死亡;希望
  曹文轩说过:“中国当下文学在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之间严重失衡,只剩下了恶、丑、恨,诅咒人性,夸大人性之恶,世界别无其他,唯有怨毒。”[1]当作家发现社会中存在的毒瘤,敢于揭露,仗义执言,是出于作家本人的强大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鲁迅自《狂人日记》始,奠定的反对瞒和骗的创作精神和为国为民、顶天立地的人格品质,这样的作家值得敬佩。但是,过犹不及,在小说里过度渲染生活中的丑陋现象,会造成人心的过度悲观。生活中也是不缺少美得事物,美和丑应该是平衡的,鼓励和温暖人心的作家同样是大众需要的。迟子建就是这样的作家,她的小说给人力量,读者从中汲取向死而生的勇气,获得美好的希望。
  一、向死而生的勇气
  迟子建写作小说,并不避讳死亡,甚至是有种偏爱,她对死亡的描写里,渗透着某种力量。她涉及死亡的小说,比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人物接二连三的死亡,不由自主使人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像是中了诅咒,被有计划的布置令人心悸的死亡事件。死亡里产生了透彻心扉的寒冷,以致于读者再阅读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有些难以置信这是余华的小说,温情的力量在小说里慢慢地扩散,许三观一家人竟然是大团圆结局,度过一切灾难,幸福团聚美满地生活下去。从这部小说反观余华的《活着》,《活着》中福贵7位亲人死的叙述,似乎不负责任,太过于随机,但是又有着某种必然,表现出福贵生的艰难,时局的艰难。有人说,动荡艰难的社会,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何温情的叙述,可是向死而生也是可能的,否则读者大概只能读到世界的残忍,人生的无情冷漠。所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另一个极端,作者写死亡,那种批量的死亡,但是这种死亡是神圣庄严的,生命既是渺小又是伟岸,鄂温克族人对信念的虔诚守护和对自然忠诚仰望,是一曲潸然泪下的悲歌,却又充满着温暖和坚持。小说里鄂温克族年届九旬的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讲述了本族很多死亡的故事,“我”的第一任丈夫拉吉达于寻鹿途中冻死,第二任丈夫瓦罗家被黑熊杀死;“我”的父亲林克在雨季外出时,被雷电击死,母亲达玛拉在儿子鲁尼结婚那天死去,“我”的姐姐列娜在迁徙的路上冻死;鲁尼的儿子果格力,从树上坠落而死,女儿交库托坎被马蜂蜇死,儿子耶尔尼斯涅被洪水冲走;“我”姑姑的儿子金德不满意母亲给自己定下的婚姻,在婚礼结束后吊死;达西于1972年自杀,“我”的大儿子维克特在1976年酗酒过度而死,小儿子在狩猎时被维克特误杀,还有马伊堪的自杀等等,这些人的死,都不是寿终正寝,书中的人物,少数人的确是因为寿命到了,自然死亡,如“我”的姑姑伊芙琳等,大部分的人是由于天灾人祸,意料之外的死亡,少有人能够安享晚年,这使人悲痛欲绝。虽然写了太多人的死,目不暇接,但是读者阅读这样的文字,鲜有人可以从中读到一种对生命的亵渎,这不是一场死亡游戏,我们从中体会到生命的高度,对生命的尊重。妮浩的身份是萨满,如果救一个人,那么就会付出她的孩子就会死去的惨痛代价,但是她还是忍痛选择救下其他人,导致她的孩子大多死去了,这是出于人间大爱,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现实和梦想或者说是和责任冲撞,却依然坚守苍天赋予的使命,传达出人性的伟岸和超越,人在自然里是最为渺小的,但是人类的伟大精神,促成人类有种高度,轻易不能冒犯。
  二、希望常在的美好
  迟子建的小说,也没有回避当下的热点时事,并且热衷塑造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在书写时事和人物中,寄托着作者对美好希望的期盼。最新长篇小说《群山之巅》之中的唐眉就是这样的典型,她的舅舅是陈金谷,松山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只手遮天,父亲是龙盏镇的镇长,母亲是龙盏镇南市场管理中心主任,总之在她的舅舅的庇护下,唐眉的亲属是没有白丁的。而她本人是医学院的高材生,长的也很漂亮,有很好的条件可以留在城里,却莫名其妙地回到镇里,带着已经痴傻的好朋友,相依为命,成为道德模范。之后,却自甘堕落,成为汪团长的情妇,将自己令人羡慕的生活,打造的一团糟。其实,唐眉在道德模范的外表下,有一颗丑陋的内心,因为嫉妒,伤害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使她变成人人厌恶厌弃的傻子,也将自己永远的囚禁在道德的牢笼中,作茧自缚,害人害己。虽说,陈媛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商,天真灿烂的,某种意义上说,她可能是最幸福的,永远的无忧无虑,远离忧愁,可是她曾经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爱人爱慕的女人,谁一辈子愿意做一个人人厌弃、人人同情的傻子呢?在这点上,唐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她是学医的,医生的手,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而她却用来残害对她信任的好朋友。尽管最后,唐眉拜托不掉内心的折磨,一辈子愿意照顾陈媛,故事有了完满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人性的复杂在这彰显,表面上是光明的善良的,可是谁想到内心的魔鬼一旦冲动,就造成如此大的后果。迟子建塑造唐眉这个人物,同时在传递着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的行为不能有,如果实施,你将远离幸福,从此与良心的谴责为伍,人性本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弃善从恶的。唐眉与陈媛本可能都是有着光明的前途,一步错,步步错,唐眉一辈子都沉浸在痛苦与伤痛之中,陈媛看似天真,然而,她的理想之花,不能绽放。故事看似绝望,却透露着不要效仿的郑重的忠告,透露着希望此类事件不要发生的期待。还有辛永库和安玉顺,同样是参加过抗联的军人,打过日本人,结局却是天差地别。安玉顺成为英雄,晚年成为宣传的工具,但是他毕竟是受人敬仰的英雄,还有着相濡以沫的妻子绣娘和前途光明的儿子和孙子们,家庭美满。然而,辛永库是人人怀疑,人人鄙视的逃兵,只因为他娶了日本女人,曾经的贡献,化为乌有,以至于连儿子都不想当他的后代,更不想留下不堪的被耻笑的后代,辛永库的后半辈子,是屈辱,隐忍的。靠着帮杀人强奸犯的孙子逃亡,来证明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用辛欣来的话说,“辛永库同志真他妈的智慧,是指挥官的料,”[2]没有强大的内心,辛永库活不下来。最终辛永库在火化时,凭借身上遗留的弹片,使儿子相信自己是一个军人,却始终堵不住悠悠之口,他的军人身份依旧伴随着争议。迟子建小说里的人物经历世间种种艰难的考验,良心未泯的考验,忠诚的质疑,爱情的难容,身体的摧残,无论怎样,他们的身上都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对美好希望的期待,向我们传达着希望的美好与可贵。
  参考文献:
  [1]曹文轩.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J].粤海风.2006(3).
  [2]迟子建.群山之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洋(1991.1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有一个说法是,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童年的回音,童年时喜欢的东西,很容易扎根发芽,一辈子都喜欢。”  ——题记  人说思归之情,我是不懂的。  母亲笑,说我做梦。  我说,这是我未曾离开过的缘故。  小时候我住在江苏外婆家,那一条街上有许多与我血脉相连之人。后院有一条大河,通过厨房的门可以看到曲折的长廊,与数家后院连在一起。若是从上方看,蜿蜒层叠,大概会像年轮一样吧。  花坛里的樟树繁茂成林,盘根错节
期刊
曾冬梅(厦门湖滨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4)  【摘要】:《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三回,本文从人与人的交流入手,浅析其中的人物性格形象,挖掘人物深层心理。  【关键词】:红楼梦;交流;林黛玉和贾母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三回。本文从该文章的人与人的交流入手,浅析其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一、林黛玉的背景  1、林黛玉的物质背景  从家庭状况来看,黛玉父
期刊
微风吹拂着柳条,在岸堤边来回飘荡,翩翩舞姿招人喜爱,透着些说不出的暖意。而不远处,此刻正有一老一少在林荫道上跑步,消瘦的背影在晨光微露中慢慢移动。  此二人正是老王和他的五岁孙子小瑞。  “爷爷,我这样每天锻炼真的可以长高高吗?”小瑞扬起个小脑袋,满眼期待的问道。  老王脸上挂这慈祥的笑容,看着自己的小孙子说道,“那你为什么想要长高高?”  小瑞歪着脑袋想了会儿,而后脸上挂着坚定的笑容,说,“只要
期刊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就带动了人文社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素质。因此,加速人文社科普及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就成为推动国民素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谨就人文社科的普及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文社科;普及;文化产业;发展  引言:人文社科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總称,是以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精神文化及精
期刊
【摘要】:苏青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用通俗白话的语言,自叙的方式讲述了N城女子苏怀青经历的婚姻生活和人情冷暖,生动地展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对女性異化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她认为女性的异化不仅是因为封建男权社会的压迫,还有女性自身价值的失落。同时,苏青也通过女主人公对现状进行了思考,探索着女性觉醒与自救的可能性。  【关键词】:苏青;《结婚十年》;女性意识;觉醒  中国的女权运动是女性在五四之后
期刊
【摘要】: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研究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及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引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研究生群体在科研压力、思想观念、人员流动、集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新的特点,导致研究生党建工作在全局性、深入性、延续性等方面的不足,进而直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应当遵循教育规律、统筹协调、延续特色、长远规划等指导原则,通过夯实思想基础、结合科學研
期刊
【摘要】:《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其收录了大量的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相关的词语。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主要对《尔雅》中收录的牛属字进行研究,主要从牛属字的分类、释义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尔雅;释畜;牛属  一、《尔雅·释畜·牛属》收词的分类  《尔雅·释畜》(以下简称《释畜》)主要收录的是有关各种家畜的名称及其习性特征的词语。共分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从车辆排队的角度出发,将车辆的到达与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视为一个完整的排队服务系统,对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线长度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模型,对金华市北山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口的交通量以及延误进行了统计,并以此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进口道线长度适宜范围为34~40m。该模型对交叉路口的规划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排队论;排队长度;交通量;交通强度;车辆到达率  1概述  排队现象在道路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具体化,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便会有兴趣有激情的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秋瑾是近代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先锋,她在新思潮的鼓励下,冲破封建束缚,只身留学日本,将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她的诗回荡着妇女解放的呼声,洋溢着挺身救国的豪情,充斥着自我牺牲的壮烈情怀,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凌厉高亢的气势,独具一种巾帼侠女的雄豪气概和震撼人心的动人力量。  【关键词】: 秋瑾;妇女解放;爱国主义;民主革命;尚武精神  1896年,秋瑾在湘潭与富家公子王子芳结婚,这桩亲事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