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悠然木兰香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让刘诗诗用一种花比喻自己,她说是木兰。人如其花,清雅淡然,这几年来愈有盛放之势。这一路,她努力抚平心里的各种小纠结,让自己更坦然地面对问题,享受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的成就感。她仍然不多话,在陌生环境里会怕生,偶尔露出的不知所措,还是让人心上一动。她无须标榜性格和强势,而正是这份可贵的天然和单纯,让她在太过热闹的娱乐圈显得别具一格。
  懂得了演戏的分寸感
  在娱乐圈一众漂亮又年轻的姑娘里,刘诗诗不是一进场就夺人眼球的那一个。可是过了几分钟,心定下来了,你就知道,这儿还有个安安静静的姑娘,值得注意。她故事的起源,可能就是那多一点的“注意”,那是个挺平常的开头,陪朋友去试镜,自己却被选上了。
  不是科班出身,她在许多场合都并不讳言自己算不上一个天生的演员,“我觉得自己不属于很聪明的那种,需要一点一点地磨出来。”她经历过一句简单的“伯母你好”都要NG数遍的青涩时期,连那个让她爆得大名的角色“若曦”,演技也确有不够成熟之处,但是刘诗诗一路走来,能够证明的是,她从来未曾停止进步。
  “以前给我一个人物,我就用感觉去演,听到‘Action’就开始,一句戏外的话都不会说,是特别听话的那种演员;渐渐我发现,我可以为角色找到更多的东西,添加更丰富的情绪,而具体的尺度我可以跟导演沟通,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譬如一场开心的戏,我会问导演,要开心到什么程度?在开心之外是否还需要别的情绪、流露几分最适宜?我越来越体会到演戏的分寸感。”
  分寸之外,她也掌握了一套随心所欲“穿越”的本领,穿上古装就是温婉柔弱的古典女子,衬衫短裙上身,她也可以是都市里的现代女性。她说自己会把角色与自己分得很开,就像跳了多年的芭蕾,在练功房与舞台上一定脊背挺拔,私下里也会驼背,她说自己和一群同学都是如此,也因此才有张弛。
  “我从来不怕被人定型为柔弱,这样演起反差的角色就会很有效果。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矛盾的人,曾经还为此困惑过,但慢慢觉得这样也挺好,从自己身上找到与角色相似的地方,再把它放大,从中体会到乐趣。”
  并无过分奢求,那份淡然让她拥有更可亲的魅力。
  刘诗诗六岁开始学习古典芭蕾,十岁进入寄宿学校,她有功底,却罕见向外界展示。她说自小如此,小时候家庭聚会,亲戚朋友总逗她“跳一个”,但她总是执拗地拒绝。“每个人都有小性格,我也会有,但我不会做出很出格的事情,我所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很明确。”
  这种坚持让她在最初显得不那么适应这个要求明星“博版面”的圈子,甚至穿个露背礼服出席活动都会哭一通,觉得委屈——自己是来宣传的,又不是来露背的。“现在好一些了。”她承认,但还是坚持自己是个保守的人,拍杂志时她可以接受适度的性感,但想让她更美艳风骚些,不可能。
  拍戏最初,妈妈总是跟在她身边,保护着她,但当她签了公司,妈妈渐渐从她的访谈中“退隐”,而逐渐成长的她也知道,自己要开始保护家人。据说连和家人去哪里度假这样的话题她也不答,是为了使家人的生活免受打扰,她学习着承担,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与刘诗诗交谈时会发现,她毫不掩饰的爽朗笑声经常让人误以为坐在面前的是某个邻家女孩,真诚、仔细、不做作;但渐渐地,你会感到周围的气场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她思考问题时的眼神,足以令异性倾倒——细想之下,十余载的芭蕾训练,或许不止给她带来了柔和的性格与清丽的身形,还有一种专注的美。出道十年,刘诗诗辗转于荧屏和大银幕,从古装美女到现代女性,她用愈发成熟的演技表现不同时空里人物的喜怒哀乐。虽然在她身上找不到演员生涯的匠气,观众却折服于她塑造的角色。说她是“天生的演员”也许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她无疑拥有了这样的资质。
  在很多人眼中,她是名副其实的“女神”,但她却不时自嘲,“吃货”是她自我评价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如果“女神”与“吃货”必须二选一的话,她会奔着尝遍美食的心态果断选择后者。但实际上,这种洒脱与率性,这份“若在眼前”的真实感,何尝不是另一种文艺?于是,这才有了时装周上的刘诗诗。她可以按照国人的固有印象,继续行走在小清新的路上,也可以在愿意时优雅地展示女人味,两者的切换,无需劳神伤脑。而她的取舍标准很简单:喜欢。   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记者:今年是你第二次去巴黎时装周。你对巴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刘诗诗:巴黎中餐馆的东西很好吃!我们时间很赶,而那家店上菜速度特别快,我们去了三四次。其实每次去巴黎都是为工作,走马观花,但看到那些建筑街道,就有种浪漫的感觉。我算是个挺实际的人,之前对这个城市有好奇,但不会有太多想象叠加。
  记者:这次一切都顺利吗?
  刘诗诗:到巴黎的班机晚点,我不得不在半小时里梳洗化妆完毕,直接去参加活动,从来没那么赶过,真是挺考验化妆师的。也没想到那天那么冷,又下雨,穿着露肩的衣服的确有点小哆嗦,时差也没倒过来,有点儿困。我到了陌生环境还是会认生,多少有点紧张。不过现在也已经知道,不过是工作,按正常的来就好,专注些,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记者:你现在已经习惯在公众场合被人关注了吗?
  刘诗诗:如果是工作,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在私人生活范围,我还是有点不习惯。我的办法是,把自己完全当成路人,就是即使看到有人在拍我,也当完全没看到。不然躲躲藏藏的,反而引起别人的注意。
  记者:你现在对于自己穿衣的尺度稍微放开些了吗?
  刘诗诗:我还是比较保守,当然现在露背装也穿得不少了。慢慢长大,总会有一些更女人的东西,但我始终觉得性感应该是内在的,而不仅仅是少穿些。我的不安全感比较重,比如没有肩带的衣服就老是担心它往下坠,裙摆太长就会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踩到。
  记者:你会把自己完全当成角色中的人物吗?
  刘诗诗:我往往不会去考虑这种“当成”的过程,我会觉得我就是她,更多会从情感和情绪方面进入角色。我是一个不怎么懂技巧的演员,现在处理的方式已经好了一些,至少会考虑镜头感,刚开始的时候演就是演,根本不管镜头在哪里,自己演得很惨,可镜头里什么都看不到。我去年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拍摄时一直觉得怪怪的,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看成片的时候,表演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觉得镜头里的表现没有到位,我才开始明白,表演要更明确地交代给镜头。也因为不懂技巧,我会把自己完完全全放进去。曾有人和我说,你这样太累了,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也不错,因为特别真实,好像身体里真的住进另一个灵魂。
  记者:去年你也有好几部电影作品同世,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刘诗诗:电视篇幅长,制作周期短,整个人的状态都呈现在里面,观众能连贯地看到角色。但电影往往这个镜头是你,下个镜头就没了,要在一个镜头里表现出更多的东西来,所以对每个镜头的把握都要更精确一些。
  记者:回看自己作品时,你会各种挑自己毛病吗?
  刘诗诗:会检讨。现在会对自己说,能挑出毛病是好事,但不要钻牛角尖,毕竟现在的感受和当时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何况,回看时是旁观者,而当时身在其中,在意的点会有所不同。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在之后的表演中有所调整,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能被别人看到我在尝试改变,我就会很开心。
  记者:从专业舞者转型为演员,你觉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刘诗诗:心态比较好,不会把任何事情看得特别大,也不怕吃苦。
  记者:跳舞的时候,你迷恋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吗?
  刘诗诗:不能说迷恋,但站在舞台上,感觉的确特别特别不一样。有时候杂志拍摄时他们希望我做一些舞蹈动作,我不愿意。对我来说,舞蹈永远要达到那个标准才能亮相,我很久没练了,随便摆个姿势,我觉得是对舞蹈的亵渎。
  记者:这几年来你觉得自己做演员的信心增加了吗?
  刘诗诗:应该说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我看剧本总是看得很慢,以前会边看边演,现在则希望自己先放空,先把它当小说来看,站在更客观的角度,不要有太多代入感。这样我才能更准确地找到不明确的部分,和团队讨论时也更有针对性,在开始之前,对人物也有更整体的把握。怎么说,就是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去判断人物,不会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去判断角色的一些举动是否合理正常,每个人都不同,如果人物就是有那样的逻辑,那就尊重她的方式。之前有过这样的问题,自己的主导意识作祟,会让我停在原地,完全进行不下去。我不能自然地走,我在演另一个人,可身边好像还有个自己在说话,好像两个人在吵架。
  记者:你会希望自己每次表演时都有尽量精准的控制吗?
  刘诗诗:每天晚上我都会把第二天要拍的戏演一遍,但不会过于投入。以前走戏的时候我多少会控制不住,走一走就把情绪带出来,反而到正式演的时候会有种惯性,现在会把情绪留到那个爆发点,也留一点未知去现场擦出火花。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努力到十分,回头看的时候,可能又退回到了七八分的地步……我不想钻牛角尖,顺其自然吧。
  记者:你觉得表演最吸引你的部分是什么?
  刘诗诗:它让我觉得自己更成熟。我比较专注,做事情比较实打实,以前有些懵懵懂懂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好意思提出来。现在能更坦然地面对问题,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成、做好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来说,表演也是种自我表达,因为演员总是以自己的阅历和感知去理解角色,她必然有你特别真实的一部分。
  记者:拍戏时最影响你状态的是什么?
  刘诗诗:饿。我是需要少食多餐的人,每餐吃得不多,也很快会饿。有时拍到一半不得不叫出来我很饿,因为大家都能听到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好尴尬。睡饱、吃饱对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放假的时候真的十一二个小时都觉得睡不够。
  记者:平时你会网购吗?
  刘诗诗:我没什么时间逛街,尤其在剧组的时候,所以基本都靠网购。还买过加湿器、电磁炉!
  记者:听说你在剧组的生活装备特别齐全。
  刘诗诗:我每次开工都好像搬家一样的规模,总是希望自己能舒服点,所以会备一些“开工服”,比如我有许多开衫,因为古装的衣服不能穿套头衫。还会准备许多锅碗瓢盆,往往是上部戏结束时用的,不想浪费。可能我从小住校,比较独立,想得也会比较多,以前还会随身准备跌打损伤药,保不齐受伤了怎么办呀!也可能会碰到其他工作人员突然不舒服,不一定有时间去买药的话好歹有个准备。
  记者:别人对于你私事的好奇会让你感到不安吗?
  刘诗诗:我挺坦然的,也没有想过要瞒什么,这样比较自在。其实我有时觉得记者挺无奈的,因为在我这里真的问不到什么。我们通常都很配合,能说的也都说了,但如果牵扯到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我就觉得不太合适,我是把生活和工作分得很开的人。
其他文献
在海南说起廖晖律师,可能街头巷尾的很多群众都会认识,因为他是海南最火的民生新闻欄目《直播海南》的法律顾问。他受邀于海南省电视台担任嘉宾,也曾在《海南日报》开辟《廖律师说法》专欄。而这样的“高调”背后,是他对律师这个行业的热爱,对律师这个角色尊严和力量的追求和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一个有尊严的律师    尊严和力量,是廖晖所认为的一名律师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作为一名律师,廖晖比別人
1780年(清嘉庆45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茶卡盐湖举行了第一届祭湖仪式,祭拜盐湖女神——福食之尊:穆瑶洛桑玛女神,颂《平安经》,以求茶卡地区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在之后230多年的历史里,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茶卡盐湖方圆二百里的蒙古牧民们便带着松柏、酥油、哈达、青稞、白酒还有龙达和代日则在这里举行祭湖盛会。这一神秘宗俗一直延续至今,在神秘的茶卡盐湖的庇佑下,盐湖子民们始终过
她是蒙古显赫的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13岁就成了34岁的皇太极的新娘。  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在皇太极驾崩后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了皇位。  她痛失爱子后,辅佐幼孙康熙继承大业、开创盛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这便是孝庄,一个清初三代帝王背后的女人。  说起孝庄的事迹,无论野史、正史都有了很多的记载和传说,被历史的尘埃遮盖,她许多传奇性的故事也显得扑朔迷离起来,比如她是否与
盛夏将过,海洋的召唤却未曾停止,碧蓝的海水诱惑着每个人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哪怕仅仅是在水面上戏水泛舟,戴上一只潜水表,不仅能满足水上运动的专业时间需求,也为休闲之旅带来强烈的奢华之感。作为运动表的一个分支,潜水表外形阳刚,功能实用,绝对是最值得购买的腕表之一。    关于潜水表的那些可能小但却容易被忽略和忽视的事儿:    防水深度至少超过100米的手表,才符合潜水表的基本要求。当你翻转手表到表背时
6月4日,西班牙《世界报》刊文《遏制全球经济的爱情》,讨论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与全球经济的关系。按照中国传统,单身男子要想结婚就必须是自己房子的主人,而在今天,买房子需要一大笔钱。这就迫使很多人大幅度削减消费开支,而拼命存款。而中国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如果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被抑制,全球经济就会停滞。  这家西班牙报纸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不错,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把购买住房当成了结婚的前提条件。但这绝非
人为何物?万物之灵;画之为何物,性灵也。  每次读庄子的文字,心境十分通畅、舒展,心有着广远开阔的朝向,无境无止。在绘画中,这种平素积累于心的空阔得以表现升华,并在画面中无限伸展开去。  “未尝见全牛”  模特坐在我眼前,她在我眼里已经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形象,我看向她亦不是具体的个人,不是长着黑的头发,明亮的眼睛或挺拨的鼻子。它只是高高低低、不断延展、游走跳跃的光斑、延绵起伏的丘壑。它们是色块,是
打造浪漫环保婚礼  海岛婚礼场地为位于海棠湾的椰子洲岛,环境自然天成,椰林茂密。选择在私密性强的海岛举办婚礼,能体验到远离喧嚣城市,在真正的大自然里举行婚礼仪式的别样感觉,适合需要私密空间、喜欢探险、喜欢森林、喜欢户外自然田园风的新人们举行婚礼。  为了体现环保又田园的风格,在仪式区装饰中采用了很多特别的设计,用了很多田园而又环保,甚至是被人遗弃的东西做花器,代替平时花艺常用的玻璃和铁艺制品,达到
近日,北京景山学校隆重举行2016届高三成人仪式。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来到了当天仪式现场。他的亮相,是因为一个特别的身份:景山学校2016届高三学生家长代表,他的儿子白清扬今年将从该校毕业。  作为家长代表,白岩松当天的致辞有着特别的意味。他给现场100多位步入成人行列的年轻人带来了四个词,还送上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他具体说了啥呢?让我们来分享一下白岩松的致辞吧!  18岁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线  
1  在中国,一场全民狂欢购物节正在上演,各大电商的优惠令人眼花缭乱,网友直呼套路太深。比如,预付定金是为了提前锁定客户,满99减10是为了让顾客凑单,逛品牌抽奖是为向商家导流。为何不能痛痛快快“全场五折”?真相是直接打折,商家岂不要赔死!  背后暗藏经济逻辑是,商家设置如此高难度耗时的优惠流程,为了筛选出不在乎时间成本,却对价格很敏感的消费者,打着优惠甚至免费的旗号把他们的钱掏出来,结果这些消费
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真实是源自她的心灵,作品真实地呈现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呈现现实与非现实的神秘性与不甚了解的维度。看沈娜的作品,由于她真实的多维性,使得艺术多了一份不确定因素。从关注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内心和情感转为中国风景,从当下意识回归传统意识,不是全部描摹,而是片段式的连接。从人多到人少,直到无人,风景的忧伤成了人忧伤的极致,是风景怜人,抑或是人怜风景,这份不再留恋的放弃或者诀别,是无情还是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