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 68例患者中,其中保守治疗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0~80 min,术后5~7d出院.随访6 ~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因较明确而治疗手段多样的疾病,根据其相关指征行内镜干预或者个体化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阿托伐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 将16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疗程均1个月.观察两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
目的 探讨IP-10及干扰素-γ(IFN-γ)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机制,对比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Q)及地塞米松(Dex)对银屑病样角质形成细胞的效应.方法 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①nQ组(40、50、60 μmol/L)、②Dex组(10-7、10-6、10-5mol/L)、③IFN-γ组(50、100、150 U/ml)、④IP-10组(20、30、40 ng/μl)以及⑤不加药的对照组(C).
子宫全切术为妇科常见手术,近几年常选第2~3腰椎一点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配合手术治疗.其优点是操作简便,起效快,但由于穿刺点受限,手术时间长的后期上平面不足,易出现牵拉反应,致使患者出现鼓肠、恶心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用缩瞳剂可在1~3d内迅速控制眼压者;房角镜检查房角粘连<180°者;最佳矫正视力<0.4者;晶状体混浊者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房角增宽,前房明显加深.除1例1眼术后用噻吗心安点眼眼压控制在15 ~21 mm Hg,其他患者眼压均<21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20例80岁以上高龄高危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常规吸氧,术后均实施硬膜自控镇痛,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头痛及尿潴留等不适情况.结果 20例患者阻滞效果良好,在手术中切实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给予强心药,升压药、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2例患者充填骨水泥时血压下降20%,3例感觉胸闷、心悸,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并恢复正常,
目的 探讨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黄素化颗粒细胞上的表达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30个新鲜取卵周期,取卵日黄素化颗粒细胞上LHR和EGFR的表达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研究对象分为LHR组(A组)和EGFR组(B组),比较两组受体阳性表达率和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女方年龄22 ~ 34岁,平均(27±3)岁
目的 探讨超声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资料.结果 98例患者中室间隔增厚76例,左室后壁增厚62例,左房扩大40例,左室扩大15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80例,左室收缩功能减退10例,主动脉增宽52例.结论 超声心电图对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前鞘中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成年男性不同年龄阶段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前鞘中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腹直肌前鞘中Ⅰ型胶原蛋白逐渐减少,Ⅲ型胶原蛋白逐渐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比例下降.结论 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胶原代谢紊乱加重,组织结构机械稳定性下降,腹股沟区结缔组织变得薄弱,可能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30例Ⅳ~Ⅴ级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治疗,已发生呼吸衰竭的不属本研究范围.血管内栓塞动脉瘤15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0例,栓塞及手术联合治疗5例,脑室外引流术10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本组30例,死亡9例,植物状态3例,严重残疾5例,中度残疾6例,恢复良好7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破裂动
多年来,因体位性低血压与晕厥、心脑血管事件以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1-2],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体位性高血压则被忽视了;近年来研究表明,体位性高血压也增加心脑血管病事件,因此得到临床的关注[3-6].体位性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血压正常的青年人群.少数严重的体位性高血压可见于压力反射衰竭[7]、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tachyc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