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淳:从“叛逆”中走出的影视新秀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97144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大旗英雄传》中的侠义柔情的铁中棠;
  他是《51号兵站》中机智勇敢的“小老大”梁宏;
  他是央视2009年开年大戏《走西口》中不屈不挠的晋商田青。
  2009年8月,他又现身央视八套,这一次他是《虎胆雄心》中深入敌营的地下共产党员江波。
  他的名字杜淳,一位越来越火的年轻影视演员。
  作为一个80后的新人,连续担纲大戏,足以说明杜淳的表演水平非同一般。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年杜淳要学戏剧表演时,胡玫、唐国强等很多著名导演、演员都断言他不适合做进影视圈。然而,如今杜淳却以自己的实力颠覆了权威们的观点。
  
  年少时喜欢标榜“另类”
  
  今年27岁的杜淳,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杜志国是著名影视演员,在《雍正王朝》、《绝对控制》等很多电视剧中都有上乘表演。母亲杨丽是保定地区文工团的一名舞蹈演员。
  由于受母亲的影响,杜淳从小开始学舞蹈,在母亲的精心辅导下,每天皮劈腿、下腰,坚持练功。由于基本功扎实,10岁半的时候,杜淳考进了中央民族大学中专班,正式开始学习民族舞。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杜淳感到什么都是新鲜的,虽然人小,学习却非常刻苦,练起功来更是一丝不苟。
  但两年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感染,像很多青春期男孩一样,杜淳开始喜欢标榜自己的“另类”留长发、戴耳环、穿前卫的时装……一到周末,他就会和一帮同学出现在学校周围逛荡,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没个正形,还时不时的打声口哨,发出几声尖叫,典型一个“叛逆”少年。一次杜志国利用到北京联系拍戏的间隙到学校看杜淳,正巧杜淳和一帮同学往校外走,见到儿子的穿着打扮、形态举止,杜志国非常吃惊,赶紧把杜淳叫到一边,表情严肃地对他说:“爸爸妈妈送你到这儿来是学舞蹈的,你怎么能这样,把心思都用在了这上面。你现在是学生,小小年纪应该把用心学习、刻苦练功!”谁知杜淳看了父亲一眼,张口不屑地说:“大家都这样,又不是我自己,干吗大惊小怪的!”一句话噎的杜志国脸上青筋直暴,结果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谁也没说服谁,最终不欢而散。见一时说服不了杜淳,考虑到他身边还有一帮同学,杜志国压住心头的火气离开了学校。第二天晚上,杜志国又来到学校,与杜淳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杜淳没有反驳父亲,说了声:“我知道了”。可后来杜志国发现,杜淳口头答应的挺好,但过后依然我行我素,该咋样还咋样。于是,一段时间他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频繁往杜淳的学校跑,每次来都苦口婆心地对杜淳进行规劝。杜志国耐心的规劝,像春雨润物一样,滋润者杜淳的心田,杜淳逐渐改变了自己,心思开始用在了练功上。为了加强基本功,晚上练功房里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压腿劈叉、拿大顶、翻跟头、跑圆场,常常练的浑身是汗。有时学了新东西,下了课走在路上突然想起某个动作要领,也会下意识的伸胳膊抬腿。一次星期天他外出,走在大街上想起了一个动作,一抬胳膊,“叭”的一下打在一位女同志身上,惹的人家大为光火,冲着他大吼:“你这小子,干什么呀你!!”吓的他吐着舌头赶紧鞠躬道歉才算了事儿。
  杜淳的学习成绩很快有了大幅度提高,他的进步受到了老师的青睐,于是经常安排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表演。那段时间杜淳曾先后给孙悦、屠洪刚等很多歌唱界明星伴过舞,成了人见人爱的阳光少年。后来很多老师、专家都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形象英俊、舞蹈基本功扎实,是一个难得的舞蹈苗子。
  
  决定弃舞从影,胡玫、唐国强认为他不是干这个的料
  
  然而就在杜淳舞蹈技艺大有长进,即将毕业时,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放弃学习多年的舞蹈转而学戏剧表演,报考戏剧或电影院校。
  “为什么会放弃学习了多年的舞蹈转而学演戏?”,现在经常会有熟悉的朋友和记者向杜淳提出这个问题。杜淳说:“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太清楚。一开始是在学舞蹈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表演,这也许是应验了那句老话艺术都是相通的,而且我看到很多学舞蹈、学音乐的演员改演戏以后,都有不俗的表现,就想也试试,于是思考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报考戏剧、电影院校学表演。就这么简单。”杜淳就是这样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
  父亲杜志国对杜淳的决定很吃惊,因为当年拍摄《雍正王朝》时,杜志国曾带杜淳到剧组看拍戏。闲谈中说到杜淳以后的发展,有人说∶“搞舞蹈吃的是青春饭,这孩子形象好,以后可以往演艺圈发展!”唐国强听了却说∶“他性格太内向了,不适合当演员”。导演胡玫更干脆,杜淳离开后对杜志国直言∶“杜淳不适合干这行,你怎么能把儿子往火坑里推呢!”回想起这些名导、大腕们的话,杜志国心中实难平静。思考再三,他将杜淳叫到身边,委婉的说出了大家的意见,希望杜淳能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可不论父亲怎么劝,杜淳是铁了心要当演员。见他态度如此坚决,杜志国对他说∶“既然你决心已下,就努力吧!”
  但决心归决心,付诸行动后并不容易。杜淳弃舞从演的道路充满了波折。1998年,杜淳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但毕竟他打小学习舞蹈,而舞蹈的表演比戏剧表演夸张的多,最终他因为表演经验不足而落榜。这对一向“叛逆”的杜淳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杜淳原来担心自己文化课底子薄,过不了关,做梦也没想到学了6年多的舞蹈,登过无数次舞台的自己,竟然败在了表演上。那段时间杜淳非常郁闷,回到家见了父母也不愿说话,哪儿也不愿去。
  或许是他身上那股“叛逆”劲起了作用,10几天后,杜淳做出了第二年再考的决定,他不仅告诉父亲,自己要剃光了头,背水一战,还在自己的笔记本下了“立志成功”几个大字,勉励自己。自从下了这个决心后,杜淳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安下心来一门心思准备功课。他在表演上下的功夫最大,从形体动作到人物内心的挖掘,一点一点的潜心学习,认真揣摩,并节省其他消费,买来大量的影碟,仔细观看名家的表演,时常自己关起门来边看边模仿,经常一看就是一天。凭着这股不气馁的劲头,第二年,杜淳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进了电影学院,杜淳一门心思用的学习上,就连周末都平时很少出去玩儿,有一段时间甚至连话都不太爱说,一直默默积累着自己的知识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努力,毕业后不久,他就凭着扎实的表演功底和综合素质,接演了《汉武大帝》里的青年刘彻一角。58集的《汉武大帝》是继《雍正王朝》后的又一部历史大戏,令很多演员关注。当时刘彻这个角色的争夺非常激烈,有16个人参与竞争,一些很有名气的演员甚至说一分钱不要也要演这个角色,但谁也没料到,最终初出茅庐的杜淳坐上了青年汉武大帝的“宝座”。圈里人这才对他刮目相看,试镜时当年认为他不适合当演员的《汉武大帝》导演胡玫说:“真没想到你小子还真有出息!”。杜淳深知自己这个角色得来不易,因此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表演的非常成功,不仅陈宝国等艺术家对他的表演赞赏有加,很多影迷也在网上发帖子称赞他:“那个叫杜淳的演员演得真好!尤其登基以后的戏演得的确棒!”“杜淳演得很棒,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杜淳那么年轻,能预见他的前途无量!”各路媒体更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从此全国观众认识了这张年轻英俊又富有活力的面孔。杜淳自己更是感触颇深:“可以说,2003年拍摄《汉武大帝》是我艺术上的起步”。
  
  “父亲看到我的进步一定很欣慰”
  
  如果说《汉武大帝》是杜淳艺术上的起步,那2007年他出《51号兵站》中的“小老大”梁宏则奠定了他在影视圈的地位。
  电视剧《51号兵站》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的同名经典电影,杜淳在剧中扮演男一号“小老大”梁宏,不论形象,还是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作为一部根据经典影片翻拍的新戏,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能让很多老观众把自已头脑中已有的“小老大”形象与新的“小老大”重叠起来,完全接受;能以娴熟的演技让年轻观众拍手称赞,过目不忘,实属不易。杜淳说:“从没想过会出演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梁宏这个角色也与以往英雄形象有很大区别。他既是新四军,又是上海青帮的‘小老大’,两个都是他的真实身份,把握好这个人物的两面转换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看完剧本后,我觉得自己适合出演这个角色,因为生活中的我就比较好动,身上有股‘叛逆’之气,不那么正儿八经,这正好符合了‘小老大’梁宏‘既正又邪’的人物特点”。
  成功出演《51号兵站》中“小老大”后,杜淳名声大振,找他派戏的剧组越来越多,杜淳与父亲的合作也越来越多。由于年龄的关系,杜淳和杜志国合作时经常分演两代人或君臣、上下级,刚开始杜淳感到非常别扭,很不适应。父子俩最早的合作是在电视剧《公民良心》中,剧中两人扮演的是翁婿关系。第一次与父亲合作就扮演这种关系,杜淳压力很大,总觉得父亲在用犀利的目光盯着自己,要看自己到底怎么演,尤其父亲变成了“岳父”,杜淳对着杜志国那熟悉的面孔,却要叫着其他称呼,心里很不自在! 看着杜淳拘谨的表演,拍摄间隙杜志国一遍遍告诉儿子:“干了演员这一行,只要站在水银灯下,就要排除一切杂念,忘我的投入,否则将永远一事无成!”令杜淳最不自在的是拍摄《大河颂》,杜淳扮演康熙皇帝,杜志国扮演大臣,戏里父亲总要给儿子下跪,一拍摄这样场景的戏,杜淳就感到不舒服,有时候甚至表演都会变形,很难一两条通过。每到这时,杜志国为了让杜淳释怀,都要开导他:“拍戏就是这个样子嘛!千万不能把它和生活混到一起。”为了给杜淳减少压力,一向很少开玩笑的杜志国还总笑嘻嘻的对大家说:“拍完戏,回家我让他给我下跪。”看着父亲的良苦用心,杜淳每每打心眼里感动,表演上也越来越放的开了。
  每次和父亲在同一个剧组合作,不论戏中角色是什么关系,戏外杜淳对父亲都是尊敬有加。拍摄《大旗英雄传》时,杜淳和父亲再次相遇,这次剧中俩人演的是死对头,拍摄他们父子的戏时,只要一开机,俩人不是对骂就是对打。可戏外,大家总能看到他们父子相依的身影。父子俩在横店拍摄这部戏时正赶上父亲节,杜志国并不记得这个日子,父亲节那天拍戏之余,他约好友唐国强、聂远等人一起吃饭,正吃着,杜淳忙完自己的事情匆匆赶了过来,入座后聂远刚给他斟上酒,他就端着酒杯站起身,大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他已恭恭敬敬的朝杜志国开了腔:“祝爸爸父亲节快乐!”说完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杜淳这一句话说得杜志国热泪盈眶,在座的各位也都非常感动,因为杜志国和大家都知道,杜淳是那种很少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男人。
  杜志国是位实力派老演员,多年来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影屏人物,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杜淳从影后原想近水楼台先得月,让父亲多指点指点自己,可杜志国却很少这样做,他告诉杜淳:“我不能给你说过多的东西,那样容易不自觉地把我的一套表演方法加到你身上,你一定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戏,去展现完全的自我,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成为一名有造诣的艺术家!”杜志国的话让杜淳受益非浅,从父亲这种不同寻常的拒绝中,他体会到了深深的父爱。
  现在说到父亲,杜淳心里多了一些安慰:“我知道,原本看著我头疼的父亲,看到我现在的进步,心中对我这个‘叛逆小子’已经刮目相看了。我也相信,老爸看著儿子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一个鲜活起來,演艺子路越走越宽,嘴上不说,心里一定感到很欣慰!”
  《虎胆雄心》热播后,很多人问杜淳,对今后的演艺事业有何新打算,杜淳坦诚地说:“前些天和宁财神在网上聊,他说新写了个古装剧本,希望我能参演。我从没演过喜剧角色,这次可能会尝试一下,给观众展示一个不同的我!”我们期待著杜淳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其他文献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9年3月1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从容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声情并茂,文采飞扬。此时,温总理左边一位青年在纸上快速地记录着,每当总理话音甫落,他的英文翻译声便从话筒传出,语音流畅,表述准确。   这名青年翻译名叫费胜潮,曾先后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
期刊
在我国西部,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漫山遍野会开满各种各样的花朵,它们绚丽多姿,绚烂芬芳,把那块广袤而贫脊的土地打扮得分外妖娆。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鲜艳、最芳香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高原上,有一些贫困却很快乐的孩子,他们在被一群义工的关爱下享受着平等教育权,正如一朵朵灿烂圣洁的格桑花,傲立在祖国美丽的大西北……  2008年11月1日,苏州十全街一家西餐厅举行了
期刊
额济纳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又名胡桐.蒙古语叫“陶来”。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有着“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之传奇色彩.是一种柑乏为珍贵的乔木树种,对胡杨的这种盛誉,使得额济纳入无比自豪——“不到济纳:不道道大漠绿洲的大气派;不亲临胡杨林.电无从领略胡杨树的神奇之美”  人同城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19公罩处,是古居延地区建筑遗址中
期刊
11月8日,第十个中国记者节。无数新闻工作者仍像往常一样忙碌在采访路上、演播厅里、编辑案头。见证历史、记录时代、揭示真相、传播希望,我们永远在路上。   记者节,是对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缅怀和尊重。新中国60年伟大征程中,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用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忠实记录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鼓舞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
期刊
在人类成功运用科技发展出富饶的物质生活以来,人们为生活、为工作、为名利、为欲望、为梦想追求奢侈与豪华,讲究排场与气派,思想越来越复杂,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目前正在快速进入中产阶级形成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物质生活。但是却缺乏享用这些财富的心情,人们拼命追求的幸福、愉快生活,似乎越来越遥远了。人们的努力已经证明了中国道家学说中“物质生活越发这,人的欲望就越高,思维越容易
期刊
当走进闻名已久的“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广东省四会市扶利古村的时候,笔者不禁惊诧于这里的悠悠古风。扶利村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令慕名而来的人们都不自觉地从内心深处挖掘出一番怀古幽思。  访问山清水秀的扶利小山村,感受古人笔下的诗情画意  笔者一行访问的扶利村隶属位于四会市西南端的贞山街道白龙村委,紧依绥江、背靠贞山,位于贞山邓村片内。从四会市城区出发,沿着绥江西岸向上游逶迤行进,大概只需要1
期刊
祁荣祥,海军少将军衔,1942年生,河南南阳邓州市人,1961年入伍,历任指导员、干事、解放军报编辑、总政某部军官、海军航空兵装备部政委等职。1969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诗刊》、《解放军文艺》等几十家报刊,作品曾被北京、长征、内蒙、华龄、作家、红旗等多家出版社收集出版,屡有获奖。姊妹诗集《一路有你》和《一路想你》出版后,好评如潮,被各界
期刊
记得在第5届“金鹰节”上,当主持人宣布最具人气女演员奖的桂冠属于孙俪的时候,这个刚满20岁的年轻女孩喜极而泣。因为成功饰演了《玉观音》中的女主角“安心”,她的成名“忽如一夜春分风来”。那双温柔的大眼睛以及周身散发的清纯气质,“俘虏”了无数观众的心。之后,无论是《大染坊》中的“夜明妃”、《一米阳光》的“爱源”,还是《红粉世家》的“桃枝”……尽管在剧中的造型不断变化,但从这些角色身上似乎总能捕捉到“清
期刊
如今,网络上的网店五花八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可这些宝贝大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小物件。然而一位名叫徐潇的白领女孩因工作原因,接触到网络购物后,受其启发,自己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竟然经营起钻石生意,一举开创了网上销售奢侈品的先河!   要知道,在她之前,没人想到把钻石拿到网上去卖。而仅7年时间,一家网络小店成为市场估值10亿元的品牌,2008年度销售额达1.98亿元。2009年9月,在第九届中国“未来
期刊
10月31日,98岁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至此,当代科学界赫赫有名的“三钱”仅余钱伟长一人。  一提到“三钱”这个最初由毛泽东喊出的“别号”,人们便会肃然起敬地想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三人,钱学森是航空火箭权威,钱伟长是研究火箭弹道的力学家,钱三强则是中国核物理学家的“大管家”。“三钱”是中国科坛的顶级人物,每“一钱”都重于泰山。“三钱”仿佛伸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他们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