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元拯救爱情:好男人就该有担当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_ee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26日深夜,厦门大海建筑装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可,在新浪网申请了一个UC号,取网名为“魂断湘江”。他万万没想到,一语成谶,自己的爱情就在这一刻定格。
  UC,是新浪网推出的一种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可以多人同时对话或视频,甚至可以像在舞台上一样进行才艺表演。这种时尚聊天工具,被大量的80后和90后年轻人热捧。
  这天,王可不经意间进入一个UC聊天室。一个叫“梦回天山”的漂亮女孩,正通过视频向群友边弹边唱新疆民歌《西域情歌》,歌声如泣如诉,似乎在讲述一个久远而凄美的爱情传说。王可的心弦,被拨动了。
  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孩
  王可是江西景德镇人,儿时看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雪域天山充满向往。他在厦门当了6年兵,退役后在厦门注册了一家建筑装潢有限公司,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创业多年,他一直没机会去天山看一看。
  “梦回天山”真名叫李婉云,1980年2月出生在美麗的天山脚下。她从小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能歌善舞。14岁那年,她被父亲送到长沙接受音乐教育。17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厦门海关学院,毕业后分到常德海关工作。一年后,她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衡阳海关缉私科科长。
  身在四季如画的南国,李婉云却异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伊宁,经常在新浪网UC区唱歌、弹琴、朗诵。她文笔灵秀又充满激情,是UC时报记者和论坛版主。看过王可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后,李婉云很难想象一个商人竟有如此才情,于是便推荐他也做了UC时报记者。
  二人在网聊中,感觉像多年未见的朋友一样。这天,王可忽然问:“你有男朋友吗?”李婉云害羞地回答:“没有。”“那我做你男朋友,可以吗?”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李婉云并不介意王可的“轻浮”,她答应了。
  2010年7月2日中午,李婉云接到王可的电话:“我已到衡阳,今晚我们共进晚餐如何?”王可乘飞机到了长沙,又马不停蹄直奔衡阳。李婉云立即驱车到衡阳火车站接站。骄阳下,王可一袭雪白的衬衫,一脸腼腆的微笑,比视频里显得壮实。
  李婉云特地请假3天,陪同王可游遍衡阳。王可告诉李婉云,他是个孤儿,初中毕业后参军,并自学建筑艺术课程,后来开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几年下来,公司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
  李婉云告诉王可,自己的父亲因病早逝,她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种植天山雪菊、核桃,供她上完大学。她毕业后,努力打拼,年纪轻轻就提升为全国海关行业里最年轻的科长。
  不同的际遇,伴随着同样的青春飞扬。临别时,两人已难分难舍。王可说:“2012年6月26日,是我们俩认识3周年的日子,我们结婚如何?”李婉云羞涩地点点头。
  500万奢华,挽救一个不知未来的恋人
  一天,从视频里,王可觉察到李婉云变得异常憔悴,就催促她去医院检查身体。李婉云一直厌食恶心,持续低烧,她以为这是工作过度劳累所致。后来,她发现自己两腿淤青,刷牙时牙龈不断出血,半夜醒来皮肤竟然冒出血珠。李婉云到衡阳人民医院进行一系列检查,诊断结果竟然是“白血病”。
  李婉云觉得非常绝望,因为6年前父亲就是被白血病夺去了生命,她决定对母亲隐瞒病情。怀着沉重的心情,李婉云将病情告诉了王可。2010年8月14日,王可来到衡阳,陪着李婉云到长沙湘雅医院复查:她的白细胞比正常值高出10多倍,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李婉云情绪失控,哭个不停。王可劝了好久也不见效果,只得求助衡阳海关领导。李婉云两个要好的闺蜜赶来了,而此时王可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回到宾馆休息。
  第二天一早,李婉云意识到自己昨天的失态,她给王可打电话道歉,可他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她到宾馆去找王可,可王可一大早就退房了。李婉云明白了,王可做了爱情的逃兵,然而转念一想,她觉得自己没必要拖累王可。于是,她向海关请了假,给母亲写好遗书,把自己关在家里等死。
  3天后,李婉云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站在眼前的竟是王可。“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当时心乱如麻。”王可一把抱住她,“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都要救你。现在,我就是你的亲人,我想告诉你,你并不孤单!”
  原来,王可回厦门后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凑了500万元,他要全力营救李婉云。他已经联系好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要带她到北京治疗。
  用500万元挽救一个没有未来的恋人?李婉云难以相信:“你会后悔的!”王可坚决地摇摇头:“这么多年的孤独路我都走过了,上天偏偏让我遇见你,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我想和你一起燃烧,让爱燃烧……”王可的诗情,再次让李婉云落泪。
  2010年9月初,王可和李婉云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结果很残酷:她的病情已到晚期,须马上住院治疗。因为协和医院的床位已满,心急如焚的王可带着李婉云住进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黄晓军主任对李婉云进行骨髓穿刺彻查后,决定进行化疗。
  化疗前夜,李婉云心情郁闷地说:“明天就要作别一头长发,从此我就变丑了,你还爱我吗?”王可说:“当然,我也会爱你丑陋的容颜。”他询问医生有没有化疗副作用很小的药物,医生告诉他,进口药的副作用很小,但是一瓶就要1万元。王可没有犹豫,他要给女友用进口药。
  第一次化疗,李婉云吐得一塌糊涂,王可不时地给她进行全身按摩,还在医院附近的一家小餐馆亲自下厨为她做营养餐。8次化疗后,李婉云一头长发依然乌黑浓密,连医生也感到惊讶。
  然而,李婉云不能有情绪波动,否则会引发脑颅出血而死亡。正常人的血小板是100到300,李婉云的血小板有时仅为6,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李婉云先后数次吐血昏迷,每次抢救都用了昂贵的进口药。
  经过3个月的化疗,李婉云的病情不见起色。王可感觉自己被逼上了绝路,他找到主治医生,要求抽取自己的骨髓,捐给李婉云。几天后,王可被推进手术室抽取骨髓。遗憾的是,他的骨髓只有3个指标点与李婉云吻合,根本不适合移植。在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医院都没有为李婉云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   听说亲体之间骨髓配型的几率很大,王可想到了李婉云远在新疆的母亲。李婉云抓住他的手哭着说:“我宁愿死,也不要妈妈的骨髓,求你不要告诉她我的病情!”
  9月底,李婉云除了发烧,还出现昏迷,病毒开始侵蚀她的其他器官。王可不甘心,隔几天便让医生给李婉云用最好的药,为了挽救女友的命,他什么都顾不上了。
  与爱人诀别,好男人就该有担当
  治疗收效甚微,王可陷入痛苦的抉择:仅仅一年,500万元只剩60多万元,还要准备为李婉云做骨髓移植。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可决定带她回湖南保守治疗,可李婉云非常想回到故鄉。
  2011年3月,经过5个小时的飞行,王可陪着李婉云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故乡伊宁。李婉云对母亲罗素珍谎称单位休年假,她是带男友回家探亲。
  虽然在母亲面前,李婉云强打精神装成很高兴的样子,然而母亲很快发现了女儿的病情。罗素珍拿出全部积蓄5万元,用于给女儿治病。
  种植无公害蔬菜进行食疗,也许是拯救女友的最后救命稻草,王可开始在李婉云家门前种菜,可他根本不懂怎么种,买来许多蔬菜种子胡乱撒下。奇妙的是,种子发芽了,每天王可都搀扶着李婉云去菜地浇水施肥。
  5月,菜成熟了,白中带紫的茄子、开黄花的黄瓜、绿油油的小白菜,还有可以抗癌的小白薯,李婉云好像看到了生的希望……王可把南瓜和葫芦摘下来挂到李婉云房间里,果蔬花则插到花瓶里,摆在窗台上。渐渐地,李婉云的脸色比以前红润多了。
  2011年5月 5日,北京协和医院突然来电:“找到骨髓配型供体了!”可是,后来,院方又来电说,骨髓供体因怀孕而弃捐了。戏剧化的结局,让王可的精神几近崩溃。李婉云泪流满面:“我等死算了。要是我走了,你一定要把我葬在天山脚下,我要看着家乡,看着妈妈……”
  衡阳海关以及国家海关总署派人来探望李婉云,并组织专家为她举行了骨髓配型的专题会议。然而,与之匹配的骨髓,依然恍若一个梦。
  2011年10月,李婉云病情恶化,大口吐血。王可痛彻心扉,李婉云却安慰他:“医生说我最多只能活半年,但你却让我活了快一年啊。你花了那么多钱,还带我回故乡,这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我很幸运了……”
  2011年12月19日,大雪纷飞。李婉云的眼光越来越暗淡,气若游丝。她嘴唇微张,欲言还止。王可懂得她的心思,知道她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王可含泪说:“婉云,你放心走吧,我不会扔下伯母不管的。”30岁的李婉云,慢慢闭上了双眼。窗外,天山雪域的冷风,呼啸而过……按照李婉云遗愿,王可把她安葬在了离家不远的天山脚下。一连3天,他静静地守在坟前,与爱人诀别。
  离开伊宁时,王可把准备给李婉云做骨髓移植的60万元,悄悄留给了罗素珍。在机场登机前,他给罗素珍打去电话:“妈妈,这钱您得收下,给您救急用……”
  王可没有返回厦门,而是留在衡阳,这是他爱情的故乡。他的QQ签名,变为长长一大串字符——“你的离去,带走我半条命”,字里行间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悲情。他开始疯狂地泡吧、跳舞,飙车,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昏睡,醒来后,又昏天黑地地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一天,罗素珍的来电让王可浑身一颤:“孩子,你还好吧?雪儿走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王可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行尸走肉,尤其是忘记了对李婉云的承诺,把她的老母亲抛在了天山脚下。
  好男人就该有担当!3个月后,王可振作起来,他借了80万元,在衡阳一处居民小区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居室。2012年秋天,房子装修好后,他再次飞赴李婉云的故乡,跪在罗素珍面前:“妈妈,雪儿走了,我要好好照顾您。我没有爹娘,您就是我的亲娘,我们一起去衡阳,让我为您养老送终吧……”罗素珍老泪纵横。
  王可拟定了新的创业计划,并与罗素珍在雁城衡阳,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母子”生活。
  编辑 魏光
其他文献
女人选择相信男人的离谱谎言,只是不想面对事实。  男友忽然消失一个星期,好像人间蒸发似的,阿玟想尽办法也无法联系到他。后来,男友终于现身了。面对准备大发脾气的阿玟,他用无助的语气说:“我那几天忽然觉得好忧郁,不想跟全世界讲话,只能自己一个人躲起来。”  阿玟选择相信。后来,她从男友裤兜里的饭店发票以及好事者傳言中发现,他是约了一个美眉去环岛旅行。气急败坏的阿玟逼问男友:“你和她到底是什么关系?” 
期刊
她的坐姿总是那么端正,背和屁股成90度直角。  端正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刻意训练,而是每当她坐下,她养的狗总是会跳到她大腿上。她把它抱上来,还帮它盖上毛毯。为了让它在她的大腿上睡得舒服,她的背挺得比椅背还直。  这只狗,她养了15年。因为有了狗,她没有找男人的动力。她把所有的爱,给了狗。  狗通常一天吃两餐,因为它吃饭太快,她让它少量多餐。她只吃温性的水果,因为可以切成丝状跟它分享。她一天遛狗两次,回
期刊
青春靓丽的女导游张萱,为了躲避前男友的纠缠而外出散心。这个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突然变得古怪不可琢磨,她中断与家人的电话联系,与亲人沟通的唯一渠道是QQ聊天。虚拟世界的亲情互动,弥漫着诡异的气息……  爱女失踪:虚拟世界波诡云秘  2011年4月21日,湖南怀化市的谢丽女士突然接到女儿张萱打来的求助电话:“妈,成都那个小子又跑到长沙来纠缠我,我该怎么办?”  谢丽知道,女儿嘴里的“小子”是她的前男友胡小
期刊
怀上娃之后,姐在家里的地位,那叫一个更上一层楼!肩不担担,手不提篮,油瓶倒了都不用扶。受保护程度,堪比国宝级的大熊猫。不过也有美中不足,那就是老公和我有了距离。每当我要摸下亲下的,他都推三阻四,嘴巴里还振振有词:“当心宝宝啊,你就不能忍一忍吗?”  他俨然成了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了。想当初,姐身材婀娜多姿的时候,哪次不是这小子千方百计地求欢啊。怎么到了现在,姐想体察民情了,他倒给我扣了一顶女流氓的大帽
期刊
那天,我有些琐事到民政局办理。推开大门,刚走进大厅,就被一阵伤心欲绝的哭声给镇住了。  一对40多岁的夫妻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男的低头默默地吸着烟,女的在号啕大哭的间隙中不停地数落着、抱怨着,还不时地捶打身旁的男人。  围观者中,有人轻声指责女人太像泼妇:“有话好好说嘛,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有人指责男人太窝囊:“让老婆在这儿丢人现眼!”  男人无可奈何地低垂着头,偶尔轻轻地拉一下女人的衣角,轻声
期刊
独到见解  搭出租车,司机说:“如果找十几个20岁左右的死刑犯,让他们练4年足球,然后去踢世界杯,出线了就出狱,出不了就拉回来枪毙,国足一准儿出线。”  我惊异于他的想法,问他:“那怎么解决现在离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呢?”  司机掐断烟头,狠心说道:“真正能阻止离婚的《婚姻法》是:离婚后房子归国家。”  古文新义  期中考试中有一道古汉语翻译题: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老师改完考卷,很严肃地对全班
期刊
婚姻里的两个人,也是微型社交。交流什么呢?聊一些“轻新闻”算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不用刻意瞎掰什么国际形势、城市建设与发展,而是各种轻松自然的话题。  前几年,朋友曾问我:“夫妻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最糟糕?”我脱口而出:“最烦老公一到周末就出去和朋友聚会。”为此,我很想和他大吵一架,然而又恐伤了和气,把他的心越推越远。  我爱玩微博,经常关注明星动态。最初,老公觉得我很幼稚。后来,他见我玩得不亦乐乎
期刊
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七十多岁的妇人,穿黑色毛衣,襟上别一朵小小的白花,发已花白,梳理得整整齐齐,微胖,容貌依稀可辨年轻时的姣好。  所有亲朋好友中,竟无人识得她的身份。我对她,也是格外注意。  她是独自一人前来,在葬礼快要结束的时候。入场时,她微微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走到沉睡在鲜花丛中的父亲身边,注视他,良久。目光温和柔软,并无太多悲伤。  她靠近父亲,唇微微蠕动,说了些什么。之后,竟露出浅浅笑
期刊
与他相遇时,她正值花样年华,恰似含苞欲放的花儿,浅淡的芳香藏在细细的蕊丝里,只等春天的暖风吹开花蕾。  她的父母蓦然惊觉,他们纯美漂亮的女儿,竟与一个在他们看来一无是处的男孩相爱了4年!他们很快找到男孩,让他退出这场差距悬殊的爱情。但是,男孩淡淡一笑,说:“我很爱她,为什么要退出?难道把爱情放在天平上称量,那一边的量码是金钱吗?”她的父母转而劝说她放弃。而她,亦是淡淡一笑,随即弯腰脱掉鞋袜,露出脚
期刊
老母亲为了让儿女孝顺自己,给自己养老送终,分别给三个儿女立下了三份内容不同的遗嘱。没想到,这个秘密曝光后,随即引起了一场家庭大战。  『三份遗嘱』  2011年除夕,王妍勤的三个儿女带着各自的爱人和孩子回家过年,全家十几口人吃了一顿热闹的团圆饭。晚饭后,孩子们都走了,王妍勤顿时觉得家里变得冷冷清清。  整个春节,儿女们都在忙自己的事,孤独的王妍勤抱着老伴儿的遗像,心里很不是滋味。59岁的王妍勤退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