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设计中的水墨情趣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语言,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将水墨画的笔墨理念引入动画设计领域,结合时代特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融合各种民间元素,将动画和传统笔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找出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新模式,将富有创意和民族精神的设计发扬光大。
  关键词:水墨画 水墨动画 动画设计
  水墨画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有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基础。画家以写意的形式替代传统的线描,把笔意墨法放在首位,在绘画艺术中讲究笔墨的韵味,重视线条和皴法的运用,重视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挖掘。
  一 水墨画的笔墨元素——线与墨
  1 水墨画中线的表现技法
  中国水墨画从立意到形象的塑造,均是以笔墨形式体现。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的骨和肉。正如恽寿平所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水墨画的根基,也是中国画的独特语言,其中蕴涵了极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性,体现了画家的情感、品位和修养。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就是说用线来勾画出物象的骨架,再用墨色去丰富它的造型、明暗、肌理、质地等。笔墨能够体现一种生动的气韵感觉,观者在还没有看清具象形态之前,已被画面笔墨中所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线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语言符号。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谓之:“无线者非画也。”在中国艺术观念中,线是绘画的第一要素,作用非常突出,是画家概括形象,融入情感,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是描绘对象的骨架,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趣。出土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代表那个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两幅帛画均用毛笔勾勒而成,充分展现了线条的魅力,表现出无限丰富的感情层次。以线条造型的传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晋代画家顾恺之的线条,流畅简约,笔笔都充满律动性,反映了画家缜密、细致的性格。曹仲达的人物画,笔法刚劲有力,人物似披薄纱,宛如出水芙蓉一般,被人称为“曹衣出水”。“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式描法,突出了对象的立体感,使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创造了波折起伏的线条,有“吴带当风”之称。元代画家倪瓒的线条,“枯色中见丰润,疏荡中见遒劲”,表现了作者的飘逸和空灵。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和明代陈洪绶的《九歌图》更是将线进一步地发展和进化。中国人物画中线的这一传统同样也支配着山水画创作。不论是披麻皴,还是由披麻皴演化而来的牛毛皴、解索皴和折带皴,皆为线状皴法。山形水波都靠线条来表现,画山石所用的“披麻皴”、“斧劈皴”等,更是线条的特殊演变。“例如,山水画中的披麻皴,由于由近于平行的线条所组成,运动徐缓,延绵层叠,给人以宁静、谐和、淡远的感受;斧劈皴,由于由粗壮的短线和断线所组成,运动急速,锋利逼人,给人以激越、兴奋的感觉。”
  用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意境的优劣。用笔的轻重、刚柔,运笔的缓急、迟涩,笔锋的正侧、顺逆,在纸上留下不同的线条,体现出画家不同的主观情绪和艺术风格。
  2 水墨画中墨的表现技法
  水墨画虽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同时“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故笔墨不分家。在水墨画中,对物象的明暗、起伏、质感、肌理塑造,主要依靠的对象便是墨色。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列“随类赋彩”为“六法”的第四位。中国传统绘画在色彩理论方面有着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首先,色彩的施用主要受画家主观意念的影响,不可只用几种固定的颜色。其次,墨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于各色之中独重墨色,这使中国传统绘画显得特别富于绵长的情韵。在水墨画形成之前,墨色在中国画各个画种当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它用以勾画轮廓线条,如展子虔的《游春图》。至唐代,水墨画诞生,于是墨色一举压过其他颜色,竟成了画幅上唯一的色彩。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运墨而五色具”的重要观点,认为墨色超越于各种色彩之上,可以包含各种色彩,代替各种色彩。中国古代画家摸索创造出了“破墨”、“积墨”、“泼墨”等用墨技法,使单一的墨色分出不同层次,产生各种变化,将墨色的艺术底蕴充分挖掘,将墨色的表现力推向极致。
  水墨画讲究笔以达气,墨以生韵。随着运笔方式的不同,笔触变化丰富,通常墨笔落于纸面,前后产生极其明显的浓淡干湿变化,落笔大多较浓,收笔逐渐变淡。枯笔状态下,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飞白。飞白常用来表现山石和干枯的树枝等。湿笔则多用来表示流水、湿润的空间和远景的山石,笔墨韵味浓重。
  二 水墨画与水墨动画的关系
  水墨画是中国古老的绘画艺术,它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计白当黑、似与不似”的表现手法,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中国的水墨画始于唐,王维是当时水墨画的代表画家。王维多运用“破墨”方法表现山水的笔墨意境,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墨画历经宋、元、明、清发展到了近代,无论是绘画理论、表现技法还是审美标准均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水墨画在立意上讲究成竹在胸,笔意先行,下笔如有神。在造型上讲求以形写神,笔随意动,表现出物象的“灵动”之气,追求意象合一的艺术境界。在技法上讲究笔墨神韵,笔以达气,墨以生韵,使情景交融在一起,通过画面揭示人生的感受和领悟。
  传统水墨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水墨动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当然它也可以作为中国水墨画存在的一种新的形式而出现,反映同样的主题和立意。所以,水墨画与水墨动画之间存在着相同的艺术特征,均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水墨画中以水墨山水最为常见,其构图非常讲究。透视、空间、虚实、疏密等在画面中都能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以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开篇的一本中国画画集就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剧中的水草轻轻的飘动,而画面当中其他位置的布白,给人无限的联想,传递着画面之外的诗意,成功体现了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的完美结合。在《山水情》中,高山流水之间,树木郁郁葱葱,远景近景的不断变化在向观众诉说着故事。动画艺术家采用水墨山水画的透视方法、虚实处理空间关系,达到了人物与山水之间的比例平衡,将人物隐于山水之间,营造出意境悠远的画面,表现出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同时也体现出电影镜头的完美运用。在《牧笛》中,水牛在水中嬉戏,只露出了一个头,大面积的布白却给人无限的诗意,仿佛感受到水波的荡漾,画面充满了节奏感,令人心旷神怡。   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利用构图的布景,墨色的浓淡、干湿,运笔的提按顿挫,真实地再现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但表现形式上完全与传统水墨画一致,笔墨相融,内容上水墨动画也选用了中国历代文人所崇尚的田园风光、高山流水、抚琴赋诗、隐逸山林等充满人文关怀的题材,就连文化内涵上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相弥合。因此,水墨动画从内到外都散发着浓厚的中国魅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充满着原汁原味的中国情怀,所以水墨动画最能代表“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风格。
  尹岩谈到:“‘中国学派’意象造型的另一表现,也是最显著的表现,是水墨动画中的墨趣,水墨线条是中国对线条艺术的最大贡献。”把握好传统水墨画与水墨动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创作,将中国水墨画和中国水墨动画发扬光大。
  三 水墨画技法在中国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开始逐渐走进设计领域,并得以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动画设计的众多领域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试验获得成功。此后的动画设计作品中大量运用水墨语言,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同。水墨动画《山水情》,在内容和形式、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方面都达到了完美,更将水墨动画的技术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水墨动画以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逐格拍摄法把水墨画逐一拍摄下来,运用连续放映技术,形成了墨色浓淡干湿、形象虚实相生的水墨动画。水墨动画中充满诗意的画面和悠远的意境,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同时也将中国动画艺术的民族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峰。
  水墨画和动画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水墨画是纯绘画艺术,而动画设计是绘画与设计相融的设计艺术。它们之间既有互相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看到笔墨语言在设计表现上的优势,也应看到它在设计传播上存在的不足。现代动画设计,所以从设计思维到设计过程都要非常认真,表现意图要准确到位。首先,水墨画笔墨技法必须和动画设计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符合。现在很多青少年喜欢画面优美精致的3D动画,水墨动画在传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得水墨动画的市场不会太好,不太适合以商业动画的形式出现。其次,思想主题要靠笔墨来表现。笔墨的运用要反映出高尚的艺术情趣,具有丰富的审美追求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单纯的追求笔墨技法会使作品空洞,不容易产生感染力,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最后,水墨画笔墨技法和设计结合要体现形式上的美感。水墨画讲究用笔用线,运笔的力度,线条的律动性,而动画造型中的线条要求是准、匀、挺、活,这和水墨画的用线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动画片中角色造型的设定和动态线的确定主要是依靠线条来塑造的,所以线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画作品的优劣。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片的制作方法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习惯用手绘板进行绘制,这就对电脑描线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临习中国传统的线描显得非常有必要。
  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韩庚表演了一部舞蹈剧《除夕的传说》,节目通过真人舞蹈和水墨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出。相传中国古代有个叫做“年”的猛兽,每到年末便进入村子害人。这个怪兽只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因此每到大年三十,民间以放鞭炮、贴春联驱赶“年”兽以求平安。舞蹈剧由此衍生而来,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元素,民间传说、传统水墨画、中国武术还有现代街舞元素均得以体现。前半部分运用中国传统的二维描线上色勾勒出了形象,后半部分韩庚所饰的英雄形象被置于一个由水墨山水描绘的场景之中,背景运用笔墨的简练晕染突出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将善恶二元对立借助动画形式体现了出来。通过这种舞蹈与水墨动画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观众了解到“除夕”的由来,而且还让观众记住了水墨画在动画中应用的这一表现形式。
  四 结语
  中国动画设计中的水墨运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延续。寻找传统水墨的笔墨意趣和现代动画设计的最佳结合点,即在动画设计时注重主题和表现形式的文化内涵,创造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要体现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当代电影》,1988年第6期。
  [4]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熙,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蜘蛛侠也是普通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蜘蛛侠是一个“英雄”般的存在,他拥有超凡的能力,做着常人做不了的事情,但是于加菲尔德而言,蜘蛛侠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他是人,归根究底他并不是超人。”在《超凡蜘蛛侠2》中,彼得·帕克将面临更多也更严重的情感问题,在他探索身世秘密的过程中,他发现其实他所熟悉的人和自己曾经的印象有所不同,这一时之间让他茫然失措,也使得帕克在两个身份的转换间更加纠结。对于加菲尔德而言
“贡献”并非那些成就事业的人的第一考虑,他们一旦在内心燃起激情,就要为一切未知的后果负责。代价是要付出的,然而那些心潮澎湃的法国电影人并非不计后果,他们的目的是要为自己的这份迷恋开创一项事业。  如果用“贡献”一词来评价法国电影,无疑是一种平庸的观点,因为这会让人们的眼中充溢崇高而伟大的目光。当我们将“贡献”用作名词,法国电影已经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无数有形的实体;当我们将“贡献”用作动词,法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