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头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包头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重点工业基地,包头市城市规划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其用地布局、道路系统和绿地系统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尤其是包头市的道路系统,基本沿袭了50年前的规划布局。现在的包头,经济快速发展、用地急剧扩张、机动车大量增加,对城市道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包头市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希望能对类似城市的交通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包头市;交通规划;城市布局;经验及不足
  Abstract: the city of Baotou is 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industrial base, Baotou city planning is the new Chinese city planning history of a classic case, the land use layout, road system and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are worthy of study and reference, especially of Baotou city road system, basically followed the 50 years ago, planning layout. Now Baotou,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use expansion, number of vehicles increases, the city road system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on the city of Baotou cit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he city layout, the relation undertakes an analysis, point out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shortcomings, in hopes of similar city traffic plann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Key words: Baotou city; traffic planning; city layout; experience and shortage
  中圖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概述
  1.1 区位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东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相邻,西与巴彦淖尔市接壤,南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连蒙古国。
  包头处在华北与西北的交接地区,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负有承东启西客货运和“西煤东运”的双重任务。同时包头市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城市,还肩负大宗工业原料的交通运输重任。
  但现在包头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的通行能力及设施水平亟待提高,需完善包头市域铁路、公路网,使包头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同时要满足包头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
  
  
  图1包头市区位图
  1.2. 城市演变
  包头城镇的形成始于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1866年(清同治五年)大同总兵马升率部移防包头,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包头城垣竣工,开始形成传统城镇的雏形,当时包头镇只有东街、西街两条街,居民多住在街北台地上,俗称“梁上”。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成了水陆码头货物集散地,1926年改镇为县,1937年被日寇侵占,1938年改县为市。1949年9月19日包头解放,当时包头市只有7.9万人,城区面积约4.3平方公里,仅有水泥路3.5公里,路灯17盏,行道树63株。包头市解放后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⑴、1952-1955年是准备阶段,国家确定包头市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重点工业基地,开始进行包钢、一机厂、二机厂的选址和新市区的规划工作,1955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批准包头市城市规划方案。
  ⑵、1956年-1960年,是包头市大规模建设阶段,在这期间,包钢、一、二机厂基本建成并先后投产,城市住宅,公共建筑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青山区、昆都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了“一市两城”的城市格局。
  ⑶、1961-1966年,是调整阶段,包头市重点抓配套工业项目的建设,但城市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
  ⑷、1967-1976年,是建设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十年动乱给包头的城市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困难。
  ⑸、1976年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市区逐步向南扩展,东河区在1996年“5.3”地震后,进行了大范围的旧城改造,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1948年包头市区形势图 1955年包头市新市区规划图
  
  
  
  图2包头市城市演变示意图
  
  
  1.3交通历程
  包头市从一开始就依靠交通发展而来,属于“交通型”城市。包头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重镇,素有“水旱码头”之称,建国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个干线与支线相连接,公路、铁路及民航相配套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近十年交通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交通供应规模持续放大,道路网络与用地布局渐趋协调,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化程度大幅上升,对外交通迅速发展,交通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明显改善等。
  
  2.城市用地布局
  根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城市结构延续现状的城市形态,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即“一市、两城、多片区”。在“一市两城”格局的基础上,强化带状组团城市结构,保持两城区之间功能相对完整,形成不同的特色,同时保持有机的联系。形成“两主四副”多中心结构,规划生态绿化和组团绿化隔离带,将工业用地调整为两翼布置,破解工业包围城市的格局,发展快速交通体系支撑带状城市布局。
  
  
  1.3交通历程
  包头市从一开始就依靠交通发展而来,属于“交通型”城市。包头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重镇,素有“水旱码头”之称,建国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个干线与支线相连接,公路、铁路及民航相配套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近十年交通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交通供应规模持续放大,道路网络与用地布局渐趋协调,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化程度大幅上升,对外交通迅速发展,交通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明显改善等。
  
  2.城市用地布局
  根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城市结构延续现状的城市形态,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即“一市、两城、多片区”。在“一市两城”格局的基础上,强化带状组团城市结构,保持两城区之间功能相对完整,形成不同的特色,同时保持有机的联系。形成“两主四副”多中心结构,规划生态绿化和组团绿化隔离带,将工业用地调整为两翼布置,破解工业包围城市的格局,发展快速交通体系支撑带状城市布局。
  
  
  3.1.2.主干路
  主干路是昆青城区、九东城区两城及各片区之间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及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联系的主要道路。根据包头用地布局形态的特点,本规划将主干路细分为结构性主干路和其它主干路两级。
  共规划城市主干路总长385.7公里,主干网密度为1.20公里/平方公里。
  (1)结构性主干路:结构性主干路为中心城昆青城区、九东城区两城间中、长距离的常速主要交通联系通道,也是城市主要客流走廊的主通道,并与快速路系统配套集疏快速路系统进出的交通流。结构性主干路与快速路一起构成城市骨架路网。
  规划结构性主干路布局为“三横六纵”的方格网状结构。
  规划结构性主干路长180.7公里,结构性主干路网密度为0.56公里/平方公里。
  (2)其它主干路:其它主干路是各片区之间中、短距离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以承担客运交通为主。其它主干路红线宽为40-50米,计算行车速度40-50公里/小时。断面布置双向四至六车道。
  规划其它主干路长205公里,其它主干路网密度为0.64公里/平方公里。
  3.1.3.次干路
  城市次干路主要為各片区内短距离的交通联系通道,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次干路红线宽为40-45米,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断面布置至少双向四车道。
  规划次干路长407.8公里,次干路网密度为1.27公里/平方公里。
  3.1.4.支路
  支路主要为各片区内的辅助交通联系道路,承担城市各片区内的一般交通。支路红线宽为15-35米,计算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断面布置至少双向两车道。
  4.包头市交通规划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
  4.1成功经验
  4.1.1超前规划
  1955年出炉的包头市新市区总体规划为包头奠定了今后的大致的城市格局,并且这种肌理在今天的城市格局中仍可得到清晰的反映,被国内学者誉为“包头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次的规划是科学合理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不仅很好地指导了当时的新城区建设,而且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模式,成为包头市五十多年来城市建设的主要依据。在当时认识条件下,包头市的道路系统规划是非常超前的,无论从道路系统的平面布置,路网密度和道路宽度,都参考借鉴了前苏联的规划模式,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今天,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日渐显现。
  4.1.2严格管理
  50余年来,包头市的的建设项目都是按照城市规划布局严格实施的。即使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中,工业和城市建设大上项目,使得近期建设范围被突破,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难以适应,产生了低水平的城市建设,但城市布局还是按规划进行控制,没有大的破坏。
  4.1.3多中心组团型城市的优势
  包头市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即“一市、两城、多片区”的形式,事实证明,组团型城市只要解决好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其交通状况要好于相同规模的单中心城市,这一点从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之间交通状况比较可以得到印证。
  4.1.4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系统
  包头市历版总体规划,对道路系统都非常重视,对制约交通发展的因素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道路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够适应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2不足之处
  4.2.1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用地的发展
  现状城市交通的供需平衡是一种暂时的低水平的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但仍滞后于车辆增长;中心区道路高峰时段车速下降,主要交叉口开始阻塞。城市交通规划在应对未来交通需求大量增长方面准备不足。
  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和新区的建设,有许多已形成的道路严重影响了城市用地的合理使用,加大了建设成本。如南绕城公路为封闭收费的二级公路,对其南北的用地造成空间上的分隔,给城市开发带来一定难度;210国道从城市中部穿过,对其东西向的交通带来极大影响,交通事故不断。
  4.2.2道路网结构不完善,城市通道建设不足。
  现状城市路网骨架逐步形成,但网络结构尚不合理,次干道及支路比例明显偏低;道路设施规模扩大,但道路功能层次不清;快速道路逐步引入,但新旧区之间以及城市外围仍缺乏大容量快速通道。特别是组团间联系道路不足,致使东西向机动车流量主要集中在钢铁大街-建设路-巴彦塔拉大街;南北向仅有7条城市道路及公路跨越铁路,造成南北向交通联系不畅。
  4.2.3停车矛盾突出
  包头市中心城区现状泊位总量约为5.8万个(含住宅区),单位车辆泊位拥有率0.2泊位/车,远低于“一车一位”的基本需求;社会公共停车严重缺乏,特别是包百、娜琳、东百等商业集中区尤为突出,给人们购物、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也间接影响了商业区的发展。
  4.2.4内外交通衔接问题突出
  包头市还没有综合性、多方式的换乘枢纽;缺乏与对外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衔接的快速路及干道网络。
  4.2.5公共交通的建设落后于城市总体建设,公交营运效率有待提高。
  公交线网结构不尽合理,外围区与中心区联系线路过于密集,而外围区内部及外围区之间联系线路相对不足;部分线路走向过于曲折,线路长度过长;中心区内主要道路的线路重复系数过高,公交接驳、换乘系统不完善,公交运量与运能不匹配。公交线路网密度较低,现包头公交线网密度中心区为2.45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区仅为0.46公里/平方公里。按规范标准,中心区为3—4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区为2—2.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场站不足已制约了公交的发展,使得居民出行不便利,同时也影响有效合理地使用道路。
  5.结语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包头市的交通规划是超前的、合理的。但现在的包头市经济快速发展、用地急剧扩张、机动车大量增加,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包头市的交通规划任务将更加艰巨,只有更加重视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演研究解决方案,才能从系统上把握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才能使城市交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支撑。
  
  参考文献
  【1】 包头市人民政府编制.《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2】 包头市人民政府编制.《包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激光大气通信技术在各国已被高度重视,空间激光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热点。虽然至今尚未真正实现星际间正式通信,但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可行
学位
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因子,为开展航运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工作,必须加强对海冰的监测和预报,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监测海冰的重要工具。  海冰
摘 要: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都离不开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是人身安全,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强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工程中,任何的决策过失和不当行为都有可能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本文针对当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现状,对如何提高房屋建筑施工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时的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是个人素质中至为重要的一种。现今,企业经济不断发展与管理人才的创新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作为从事企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其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重视经济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  关键词:经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Abstract: innovatio
期刊
摘要: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 并且处于需要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进行建设模式的探讨和尝试, 对于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住宅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日渐成为国家住房政策的重点。本文界定了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并结合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意图, 借鉴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过程, 对我国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两轮移动小车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欠驱动系统,它是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理想平台,本文重点对两轮移动小车姿态平衡控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相关研究。论文在分析传统分层滑模控制器
本文的目标是对LDPC码在加性脉冲噪声信道下的差错控制性能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包括:首先介绍了LDPC码基本原理、规则LDPC码的构造方式和译码算法;提出了BP算法的一种简化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入的数量迅猛增长,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据统计,每年全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多达10亿次,占全球安全事故总数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叠加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位于3G核心网中,利用全IP网络负责3G系统中的多媒体通信。会话初始协议(SIP)是IETF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