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模式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尺度的生态空间管控是落实黄土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蓝图,充分体现了中国生态空间规划与管控思路的转变。该研究为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空间管控低效、无序开发的难题,通过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内涵特征,提出了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研究框架,从要素与分区两个层面构建了“水文过程刚性约束,生态要素弹性管控”的要素管控模式以及“纵向分层传导,横向制约管控”三层双向的流域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模式。通过在旬邑三水河流域进行实践应用,从“空间结构布局-片区功能指引-单元指标控制”的管控途径
其他文献
为明确小麦秸秆好氧堆肥各典型发酵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该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典型发酵阶段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各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各有不同。在升温期微生物种类主要以片球菌属(Pediococc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68.68%、59.17%和12.21%;嗜热霉菌属(Therm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根毛霉属(Rh
融合地面实测、卫星遥感等信息的定量降水产品能为干旱监测提供时空分布式降水数据源。为评估定量降水产品在淮河流域的干旱监测潜力,该研究利用淮河流域27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检验多源集成降水(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Precipitation,MSWEP)产品、气候灾害组融合站点的红外降水(ClimateHazardsGroupInfrared Precipitat
柔性传感技术可拓展生态无人农场"机-物"感知与信息交互的应用场景。该研究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基于导电纳米银材料的柔性温度传感芯片,解析了聚二甲基硅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保护层对传感芯片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寿命的改进作用,并通过动植物体表、根际及极端温度动态监测验证了该传感器农用测温可行性。结果表明:PDMS保护层实现了对纳米银温敏层的防水保护,提升了传感器环
针对生土坯砖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差、材料强度较低等特点,对选用水玻璃、钾明矾、尿素、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秸秆等无污染材料进行复合改性的机制生态改性生土坯砖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对4组共30个机制生土坯砖砌体试件进行了抗压和抗剪强度试验,分析了机制生土坯砖砌体的破坏形态,探究了机制生土坯砖砌体的抗压本构关系,修正了适用于机制生态改性生土坯砖砌体的平均抗压强度取值公式。结果表明:与机制未改性生土坯砖砌体相比,机制生态改性生土坯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延性分别提高了23%,17%和7%;机制生土坯砖砌体的
为了探明铜(Cu)和锌(Zn)在设施栽培土壤中的累积现状及潜在风险,该研究基于中国8个省16个州市典型区域的设施栽培土壤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系统分析了Cu、Zn的累积现状及风险特征,并采用分段线性模型(Split-line Model)拟合了土壤Cu、Zn有效态累积量与种植年限的关系,预测了土壤Cu、Zn累积量超风险限量值的种植年限。结果表明:1)与各省对应土壤背景值及农业土壤有效态元素丰缺指标相比,中国设施栽培土壤的全量Cu、Zn均有不同的累积效应,Cu较为明显,有效态含量大部分均达到了极丰富水平,所有样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方法在病害诊断中表现出色,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的视觉识别模型通常只利用了图像模态的数据,导致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都依赖训练数据集的规模和标注的质量。构建开放环境下大规模的病害数据集并完成高质量的标注,通常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代价,限制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与文本双模态联合
为探究高镉累积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玉珍香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潜力,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测定6个不同生育期(返青、分蘖、孕穗、齐穗、蜡熟、完熟)5个部位(根、茎0~10 cm、茎10~20 cm、茎20 cm以上和谷)稻草的镉含量,开展高镉累积水稻镉累积规律、移除时间和移除高度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扬稻6号和玉珍香各部位镉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孕穗期增幅最大,完熟期达到最大值,在同一时期不同部位镉含量分布随株高呈递减趋势;完熟期,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玉珍香的根、茎0~10 cm、茎10~20 cm、茎20 c
准确获取管群换热器在复杂土壤中的传热情况,有利于合理设计地源热泵系统。该研究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的三维管群分层数值模型,通过引入区域热效率(E)和动态性能损失(Dynamic Performance Loss,DPL)2个指标,评估不同因素对渗流作用下管群在分层岩土中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渗流速度为100 m/a且渗流层厚度较大时,管群在分层岩土中的传热可以简化为在均质岩土中的传热;通过调整不同导热系数的土壤层的位置和厚度,管群区域热效率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变等效入口流速和变入口温度的变化对管群区域热效
为获得适用于厨余垃圾与园林废物的共堆肥工艺,采用密闭式好氧堆肥,在含水率75%和通风量0.2 L/(kg·min)的条件下,以厨余垃圾和园林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者干物质质量比为4∶1(N1)、3∶1(N2)和2∶1(N3)时对发酵温度、pH值、C/N、GI、氨气、全氮、有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等的影响,以期揭示二者共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与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在厨余垃圾与园林废物共堆肥过程中,两者为2∶1时,不但升温速度快,有效提高了反应过程的最高发酵温度,高达63.4℃,无害化程度彻底,而且初始C/N较
为研究冬季寒冷地区漏缝地板羊舍温热参数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该研究选择两栋南北朝向且结构相同的传统漏缝地板羊舍,舍A的出粪口未作封堵处理,而舍B的出粪口进行密闭封堵,对两舍漏缝地板上部空间的温湿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水平和垂直)的动态测定,试验周期2个月,并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漏缝地板下部空间结构进行成像分析。结果表明:1)两舍日均温和湿度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舍A温度和湿度为-3.07℃和38.08%,但出粪口封堵的舍B温度呈现升高趋势,均温达-2.76℃,两舍最大温差可达1.05℃。2)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