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小儿外科围术期合理用血这一科学问题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血带来疾病传播及对机体免疫力打击,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肿瘤复发率等,已被大量循证医学证明[1-2],但目前在临床中对输血及血制品的应用远远没有做到完美的程度,血制品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仍较普遍,即使血液管理开展比较好的美国,每年红细胞用量也高达1500万单位,并有不断增加趋势[3].同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输血量也高达3000吨.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和心血管麻醉学会联合制定的血液管理指南(简称指南)每3~4年更新1次,最新2011版已更新了许多观点,值得借鉴[4]。

其他文献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影响早产儿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胎龄和体重越小,发病率越高[1]。早产儿动脉导管管壁薄,缺乏肌肉组织,对氧等刺激收缩的因素敏感性低,对前列腺
早产儿皮肤花斑状颜色改变(大理石斑纹)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皮肤血管现象,可能为早产儿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为各种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之一,特别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现对有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和超敏CRP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206例,其中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104例,非他
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危重新生儿成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早产儿作为高危儿之一,出生数量越来越多[1]。虽然最近几十年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仍不容忽
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是许多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本文阐述了这一组疾病在新生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相关检查,使儿科及其他专科医生了解新生儿肌张力低下的遗传机制,并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血液系统疾病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一大突出问题,血小板减少症尤为常见,但目前对于如何合理评估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仍存在争
目的 比较我国各地区医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基金申请前期、执行期、结题后国际论文的产出情况,并探讨其与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医学领域研究机构数量的关系.方
目的 了解四川省普格县农村彝族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03/06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期刊
小儿因其生长阶段的特殊性,对营养的需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处于疾病或创伤应激状态时,可迅速发展为蛋白-热量营养不良.当将接受手术的危重患儿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时,免疫系统和重要脏器功能更易受影响,增加发生感染和营养相关并发症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病死率.大量实践证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于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价值;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伤口愈合,降低术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