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抚顺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中小尺度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ng6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2014年5月25日抚顺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比较良好。
  关键词 降水过程;中小尺度分析;辽宁抚顺;2014年5月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56-02
  1 动力条件分析
  从2014年5月25日8:00沈阳站的T-logP(图1a)可以看出,A=-6,K=25,SI=5.8,Cape=0。低层800~925 hPa和中高层500~700 hPa存在了较为明显的“逆温”[1],阻碍了对流天气的发生,大气层结稳定;从Cape对流有效位能[2]分布可以看出,河北省境内存在一较大闭合中心,中心最大值达到372 J/kg,抚顺地区Cape=0;从25日8:00的K指数(图2a)分布可以看出,蒙古东北部和朝鲜分别存在一个温度极大值区,中心最大值分别为32 ℃和34 ℃,抚顺地区K<30 ℃。根据25日20:00沈阳站T-logP(图1b),A=-23,K=26,SI=3.6,Cape=828.1,低层和中高层大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逆温”现象,400~700 hPa形成较为明显的红色高能区[3];Cape对流有效位能大值中心由河北经辽宁移入吉林,抚顺地区Cape=358,不稳定能量增高;26日20:00的K指数(图2b)大值中心东移,但抚顺地区K值仍然小于30 ℃。
  由此可见,抚顺地区此次降水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2 热力条件分析
  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假相当位温场(图3)可知,24日20:00在内蒙古地区形成53 ℃的高值中心,随着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加强,各层高能区明显向东移动,抚顺地区θse指数为44 ℃左右。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的不稳定位势的建立,从而为抚顺地区此次降水提供了热力条件[4]。
  3 水汽条件分析
  3.1 850 hPa比湿及700 hPa相对湿度分析
  2014年5月24日20:00(图4a)850 hPa比湿场上从山东半岛北部至华北地区维持一舌状大值区,中心最大值为13.9 g/kg,2014年5月25日8:00(图4b)比湿中心东移北上进入辽宁地区,抚顺比湿场在7~9 g/kg;从中层700 hPa相对湿度场(图5)来看: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抚顺地区相对湿度稳定维持在80%~90%,反映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良好。
  3.2 850 hPa水汽通量及散度分析
  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 850 hPa水汽通量场(图6a)可知,此次过程的水汽源地来自黄海和渤海,24日20:00在辽宁地区形成一高值带,中心强度为16.4 g/(cm·hPa·s)。25日8:00(图6b)高值中心北抬,与该层的低空急流一直,低层水汽输送程度较强。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水汽通量散度场可以看出,低层水汽辐合大值区位于内蒙古和吉林,抚顺地区水汽辐合较差,仅近地层925 hPa有较弱辐合。综合分析,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比较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但无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不强。
  4 中尺度卫星云图分析
  2014年5月25日8:00(图7a)红外通道上,华北地区开始形成云带,随着高空槽前西南水汽不断地向东北方向输送,云带逐渐发展向东移动;25日14:00(图7b)在辽宁东部地区形成较为旺盛的对流云团,云带范围扩大,此时强降水中心移至抚顺地区;至25日18:00,主体云团基本移出抚顺,强降水趋于结束。
  5 结语
  此次降水过程存在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量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不稳定位势的建立,同时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降水过程中水汽条件比较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但无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不强。
  6 参考文献
  [1] 赵俊荣.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罕见局地强降水中小尺度系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6):21-26.
  [2] 陶林科,杨有林,胡文东,等.宁夏局部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小尺度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64-70.
  [3] 黄菊梅,邹用昌,赵光平,等.中小尺度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3(S1):32-35.
  [4] 赵玉春,王叶红,崔春光.大对流有效位能和条件不稳定下地形降水的三维理想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2011(5):40-56.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周口市梨树栽培区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梨树;病虫害;发生症状;防治方法;河南周口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16-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加快,周口市梨果发展较快,在淮阳、沈丘、西华、川汇区等县区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但危害梨树的病虫害也呈多发趋势,在
摘要 通过2代火炬松种子园密度、坡向、土壤、耕作施肥等试验,探讨2代火炬松种子园高产种植技术。结果表明:2代火炬松种子园密度以450~650株/hm2为宜,阳坡为好,土壤耕作施肥比未耕作施肥2代火炬松种子园结实多、质量好。  关键词 2代火炬松;种子园;密度;坡向;耕作;结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91.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62-01  火炬
摘要 华南农业大学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梯队不合理、科研平台缺乏、基础条件滞后、院级科研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建立科学分类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快校内创新资源整合、创新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等对策,为农业高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研管理;农业高校;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要 选取2~5胎成年荷斯坦泌乳母牛20头,按照胎次、产奶量及泌乳期相同的原则进行配对,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日粮基础上添加1%的复合添加剂,进行49 d的饲喂对比试验,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组间产奶量和乳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乳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28、4
摘要 阐述了暴雨山洪灾害的概况,对蒙阴县山洪灾害的成因、防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应对山洪灾害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蒙阴县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以促进该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山洪灾害;成因;防灾减灾;问题;对策;山东蒙阴  中图分类号 X43;P426.6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48-02  蒙阴县位于山
摘要 采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抚顺市近50年暴雨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6 d,且年平均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抚顺市暴雨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是多发时期。利用GIS技术进行抚顺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对提高抚顺市防汛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暴雨;气候特征;灾害风险区划;辽宁抚顺  中图分类
摘要 总结了桂北地区双季稻抛秧栽培的不利因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选用生育期适宜的良种,搞好品种搭配;确定早、晚稻播种适期,卡住晚季主栽品种播栽期;适当加大大田用种量,培育带蘖壮秧,增加抛栽密度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季稻;抛秧栽培;问题;栽培技术;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62-01  桂林
摘要 对草甘膦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进行了水质分析及治理工艺研究,通过清污分流、二级沉降、碱性水解及A/O生化工艺处理综合废水后,各项有关指标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关键词 草甘膦建设项目;废水;碱性水解;生化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46-01  草甘膦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草谱广的芽后灭生性除草剂。合成草甘膦的方法较多
摘要 2014年,在安徽省青阳县皖江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试验。试验中,试验组用新设计的方法培育鱼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培育鱼苗。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养殖,试验组鱼种平均全长61.38 mm,增长5.6倍,平均出塘鱼种3.255万尾/塘,成活率65.10%。对照组鱼种平均全长57.94 mm,增长5.3倍;平均出塘10.27万尾/塘,成活率25.08%;试验组苗种成活率约为对照组的
摘要 利用滁州市农民培训调查问卷,分析滁州市新型农民培训供需特征,结果表明:滁州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以落实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的项目和政策为主,农民对新型农民培训具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意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需状况;安徽滁州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3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