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2014年5月25日抚顺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比较良好。
关键词 降水过程;中小尺度分析;辽宁抚顺;2014年5月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56-02
1 动力条件分析
从2014年5月25日8:00沈阳站的T-logP(图1a)可以看出,A=-6,K=25,SI=5.8,Cape=0。低层800~925 hPa和中高层500~700 hPa存在了较为明显的“逆温”[1],阻碍了对流天气的发生,大气层结稳定;从Cape对流有效位能[2]分布可以看出,河北省境内存在一较大闭合中心,中心最大值达到372 J/kg,抚顺地区Cape=0;从25日8:00的K指数(图2a)分布可以看出,蒙古东北部和朝鲜分别存在一个温度极大值区,中心最大值分别为32 ℃和34 ℃,抚顺地区K<30 ℃。根据25日20:00沈阳站T-logP(图1b),A=-23,K=26,SI=3.6,Cape=828.1,低层和中高层大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逆温”现象,400~700 hPa形成较为明显的红色高能区[3];Cape对流有效位能大值中心由河北经辽宁移入吉林,抚顺地区Cape=358,不稳定能量增高;26日20:00的K指数(图2b)大值中心东移,但抚顺地区K值仍然小于30 ℃。
由此可见,抚顺地区此次降水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2 热力条件分析
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假相当位温场(图3)可知,24日20:00在内蒙古地区形成53 ℃的高值中心,随着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加强,各层高能区明显向东移动,抚顺地区θse指数为44 ℃左右。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的不稳定位势的建立,从而为抚顺地区此次降水提供了热力条件[4]。
3 水汽条件分析
3.1 850 hPa比湿及700 hPa相对湿度分析
2014年5月24日20:00(图4a)850 hPa比湿场上从山东半岛北部至华北地区维持一舌状大值区,中心最大值为13.9 g/kg,2014年5月25日8:00(图4b)比湿中心东移北上进入辽宁地区,抚顺比湿场在7~9 g/kg;从中层700 hPa相对湿度场(图5)来看: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抚顺地区相对湿度稳定维持在80%~90%,反映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良好。
3.2 850 hPa水汽通量及散度分析
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 850 hPa水汽通量场(图6a)可知,此次过程的水汽源地来自黄海和渤海,24日20:00在辽宁地区形成一高值带,中心强度为16.4 g/(cm·hPa·s)。25日8:00(图6b)高值中心北抬,与该层的低空急流一直,低层水汽输送程度较强。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水汽通量散度场可以看出,低层水汽辐合大值区位于内蒙古和吉林,抚顺地区水汽辐合较差,仅近地层925 hPa有较弱辐合。综合分析,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比较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但无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不强。
4 中尺度卫星云图分析
2014年5月25日8:00(图7a)红外通道上,华北地区开始形成云带,随着高空槽前西南水汽不断地向东北方向输送,云带逐渐发展向东移动;25日14:00(图7b)在辽宁东部地区形成较为旺盛的对流云团,云带范围扩大,此时强降水中心移至抚顺地区;至25日18:00,主体云团基本移出抚顺,强降水趋于结束。
5 结语
此次降水过程存在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量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不稳定位势的建立,同时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降水过程中水汽条件比较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但无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不强。
6 参考文献
[1] 赵俊荣.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罕见局地强降水中小尺度系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6):21-26.
[2] 陶林科,杨有林,胡文东,等.宁夏局部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小尺度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64-70.
[3] 黄菊梅,邹用昌,赵光平,等.中小尺度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3(S1):32-35.
[4] 赵玉春,王叶红,崔春光.大对流有效位能和条件不稳定下地形降水的三维理想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2011(5):40-56.
关键词 降水过程;中小尺度分析;辽宁抚顺;2014年5月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56-02
1 动力条件分析
从2014年5月25日8:00沈阳站的T-logP(图1a)可以看出,A=-6,K=25,SI=5.8,Cape=0。低层800~925 hPa和中高层500~700 hPa存在了较为明显的“逆温”[1],阻碍了对流天气的发生,大气层结稳定;从Cape对流有效位能[2]分布可以看出,河北省境内存在一较大闭合中心,中心最大值达到372 J/kg,抚顺地区Cape=0;从25日8:00的K指数(图2a)分布可以看出,蒙古东北部和朝鲜分别存在一个温度极大值区,中心最大值分别为32 ℃和34 ℃,抚顺地区K<30 ℃。根据25日20:00沈阳站T-logP(图1b),A=-23,K=26,SI=3.6,Cape=828.1,低层和中高层大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逆温”现象,400~700 hPa形成较为明显的红色高能区[3];Cape对流有效位能大值中心由河北经辽宁移入吉林,抚顺地区Cape=358,不稳定能量增高;26日20:00的K指数(图2b)大值中心东移,但抚顺地区K值仍然小于30 ℃。
由此可见,抚顺地区此次降水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2 热力条件分析
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假相当位温场(图3)可知,24日20:00在内蒙古地区形成53 ℃的高值中心,随着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加强,各层高能区明显向东移动,抚顺地区θse指数为44 ℃左右。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的不稳定位势的建立,从而为抚顺地区此次降水提供了热力条件[4]。
3 水汽条件分析
3.1 850 hPa比湿及700 hPa相对湿度分析
2014年5月24日20:00(图4a)850 hPa比湿场上从山东半岛北部至华北地区维持一舌状大值区,中心最大值为13.9 g/kg,2014年5月25日8:00(图4b)比湿中心东移北上进入辽宁地区,抚顺比湿场在7~9 g/kg;从中层700 hPa相对湿度场(图5)来看: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抚顺地区相对湿度稳定维持在80%~90%,反映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良好。
3.2 850 hPa水汽通量及散度分析
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 850 hPa水汽通量场(图6a)可知,此次过程的水汽源地来自黄海和渤海,24日20:00在辽宁地区形成一高值带,中心强度为16.4 g/(cm·hPa·s)。25日8:00(图6b)高值中心北抬,与该层的低空急流一直,低层水汽输送程度较强。分析2014年5月24日20:00至25日8:00水汽通量散度场可以看出,低层水汽辐合大值区位于内蒙古和吉林,抚顺地区水汽辐合较差,仅近地层925 hPa有较弱辐合。综合分析,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比较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但无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不强。
4 中尺度卫星云图分析
2014年5月25日8:00(图7a)红外通道上,华北地区开始形成云带,随着高空槽前西南水汽不断地向东北方向输送,云带逐渐发展向东移动;25日14:00(图7b)在辽宁东部地区形成较为旺盛的对流云团,云带范围扩大,此时强降水中心移至抚顺地区;至25日18:00,主体云团基本移出抚顺,强降水趋于结束。
5 结语
此次降水过程存在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量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不稳定位势的建立,同时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降水过程中水汽条件比较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但无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不强。
6 参考文献
[1] 赵俊荣.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罕见局地强降水中小尺度系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6):21-26.
[2] 陶林科,杨有林,胡文东,等.宁夏局部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小尺度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64-70.
[3] 黄菊梅,邹用昌,赵光平,等.中小尺度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3(S1):32-35.
[4] 赵玉春,王叶红,崔春光.大对流有效位能和条件不稳定下地形降水的三维理想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2011(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