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直肠前突患者的肛门、盆底功能,并对直肠前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顺序纳入功能性便秘(F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完成排粪造影、直肠肛门测压.根据排粪造影所示的直肠前突程度将受试者分入无、轻度、中度及重度直肠前突组.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FC患者中不同程度直肠前突者的直肠肛门测压结果.并比较伴中度直肠前突的FC组与伴中度直肠前突的对照组的测压结果.结果 共纳入FC患者54例,健康对照者17名.所有男性受试者均未发现直肠前突.48例女性FC患者中,9例(18.8%)无直肠前突,7例(14.6%)为轻度,18例(37.5%)为中度,14例(29.2%)为重度直肠前突.12名女性对照者中,3名无直肠前突,1名轻度直肠前突,8名中度直肠前突,无重度直肠前突.在女性FC患者中,重度直肠前突组直肠力排压[(34.4±14.2)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无直肠前突组[(20.8±13.1) mmHg,t=3.663,P=0.001]、轻度直肠前突组[(19.1±15.1)mmHg,t=3.719,P<0.01]和中度直肠前突组[(25.6±16.3) mmHg,t=2.525,P=0.010].轻度直肠前突组肛管力排剩余压[(55.1±19.7) mmHg]显著高于中度直肠前突组[(43.3±17.6) mmHg,t=2.507,P=0.019]、重度直肠前突组[(40.0±20.9) mmHg,t=2.619,P=0.006].轻度直肠前突组肛管松弛率[3.0%(0.5%,25.5%)]显著低于中度直肠前突组[19.5%(10.0%,29.0%),Z=-2.583,P=0.010]和重度直肠前突组[22.0%(7.3%,54.5%),Z=-2.830,P=0.005];4组间直肠和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感觉阈值及测压分型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中度直肠前突的FC患者肛管力排剩余压显著高于伴中度直肠前突的对照者[(43.3±17.6) mmHg比(26.3±20.8) mmHg,t=2.997,P<0.01],肛管松弛率则低于伴中度直肠前突的对照者[(23.4±20.2)%比(55.2±16.3)%,t=-5.266,P=0.008].结论 直肠前突多见于女性,并可见于排便正常者.FC患者中,轻度直肠前突者表现为排便时肛管松弛不充分;而重度直肠前突者排便相对协调,可能是盆底松弛的局部表现。
直肠前突患者的直肠肛门测压特点分析
【摘 要】
:
目的 了解直肠前突患者的肛门、盆底功能,并对直肠前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顺序纳入功能性便秘(F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完成排粪造影、直肠肛门测压.根据排粪造影所示的直肠前突程度将受试者分入无、轻度、中度及重度直肠前突组.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FC患者中不同程度直肠前突者的直肠肛门测压结果.并比较伴中度直肠前突的FC组与伴中度直肠前突的对照组的测压结
【机 构】
: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019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C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性的研究,共纳入15例难治性CD患者.采用环磷酰胺隔天静脉注射200 mg,持续治疗2周,继以400 mg每周1次静脉注射,至累积剂量达6~8 g.环磷酰胺治疗开始即同时开始口服沙利度胺,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晚予25~75 mg.治疗前、治疗后2周、环磷酰胺累积剂量达到6~8 g时,记录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12个月)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Ki-6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152例,从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报告中采集Ki-67指数资料,随访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Ki-6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并以Log-rank法进行
患者女,45岁。因下腹痛1个月、便血2 d 于2011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阵发性绞痛,不剧烈,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无放射痛,无其他不适,入院前2 d 再次出现下腹持续性绞痛,以左下腹明显,解2次黄色水样便后解暗红色血便3次,量共约200 mL,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有干燥综合征病史10年,现口服泼尼松10 mg,1次/d,硫酸羟氯喹0.1 g,3次/d 等。有
2014年1月Gut发表了英国胃肠病学会Barrett食管诊断及处理指南(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arrett's oesophagus,BSGBE)[1],以下简称为2014新指南.上一版BSGBE[2]于2005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为2005旧指南),临
期刊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Ⅲ二医院,同时也是重庆市肝病治疗中心。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正式成立于1985年,1979年成为硕士点,1988年成为博士点,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在有博士导师7名,培养硕士生40名,博士10余名,并已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85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肝炎药物临床药理基地之一,从事新药的研究与评价,上市药物再评价。
期刊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mSEPT9)在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试验对象分为3组,即结直肠癌组79例、结直肠息肉组73例和健康对照组146名.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外周血浆中mSEPT9,分析该基因阳性率与结直肠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CEA和(或)CA19-9阳性率作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卡方检验.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浆m SEP T9阳性率为7
例1患者女,63岁,反复腹痛十余年,加重1个月余。实验室检查:血清运铁蛋白1.97 g/L,CD3阳性细胞比例80.0%,CD8阳性细胞比例36.5%,ESR 48 mm/1 h,T 细胞斑点试验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阴性,CRP 水平正常。CT 检查示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肠壁轻度增厚,局部肠
目的 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趋势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间住院治疗的8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同期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近10年来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住院人次、占全院年住院人次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从2004年的1人次、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