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旅游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旅游行业人才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为切入点,在分析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同的路径。
【关键词】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信息不对称;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1
我国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旅游专业教育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却与我国旅游行业需求存在很大错位。一方面,根据多个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进入旅游行业之后不久就因各种原因不能适应而该行选择其他职业;另一方面我国旅游行业又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急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旅游人才。这种供求错位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和旅游人才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过旅游专业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原因,并探讨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同的路径。
一、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原因分析
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关系密切,产业、行业的需求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但是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供给严重滞后于需求等原因,往往使得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
(一)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信息不对称导致旅游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称为信息不对称。我国各类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信息不对称的产生首先在客观上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这两类经济个体获取信息的多少,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二者之间的信息分布将越来越不对称。主观上由于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企业获得的信息的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双方各自获取不同的信息。在旅游人才供求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专业教育方与旅游行业企业之间由于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旅游行业企业作为旅游交易供给方,直接与旅游者发生交易关系,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有根据旅游者喜好与旅游者需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的内驱力,对旅游市场需求具有相对完全信息;而旅游专业教育方由于远离实际工作岗位,与旅游者沟通渠道封闭,所以处于信息不足状态,从而导致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
(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行业需求关联度不高是目前導致二者错位的又一原因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在旅游专业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包括旅游中职教育、旅游高职教育、旅游本科教育、和旅游研究生教育四个层次的旅游专业教育系统。现实情况是这一系统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仍然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另一主要原因在于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等方面明显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产业需求关联度不高。目前,多数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置都是依托自身的教育优势并照搬国外成熟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法,极少调研社会、行业、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脱离行业需要以及学生实际。使得我们的旅游专业教育脱离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这一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的旅游专业教育失去了旅游行业需求的平台,教育教学上自然就活力不强。
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同的路径分析
1、加强校企合作,积极避免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心不对称广泛的存在于旅游院校和旅游行业企业中,那么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最佳方式就是良好的沟通交流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创造双赢局面。旅游院校应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在教学设施设备、实训软件、数据库资源、教学管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与旅游企业的资源共享和合作,这样旅游院校便能够更多的了解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并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使得接受了旅游专业教育的学生能够真正的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由此既能防止院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又能使行业企业真正得到有效劳动力,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旅游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便实现了旅游院校、旅游行业企业、旅游专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理想目标。
2、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增强旅游业人才供需的关联度。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许多旅游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一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在课程教学中训练学生能力的项目设计、任务安排才会真正做到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并且这些项目和任务只有教师本身非常熟悉才有可能指导好学生。目前各院校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纷纷派出校内专职教师到工作一线去锻炼,但是专职教师工作的重点毕竟是在学校,短期的实践锻炼很难达到企业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只是熟悉了工作过程。因此更为有效的方法是扩大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比例,做好专兼职教师分工,实践实训类课程可以由企业兼职老师独立担任或与学校老师共同担任。充分利用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开发课程,增强旅游也人才供需的关联度。
3、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内化学生实践能力。众所周知,旅游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对客服务技能。这就要求在旅游教育上要加强对客服务技能的训练,包括专业技能和人际协调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包括:导游服务技能、饭店服务技能、航空服务技能等;基本技能包括:礼仪、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更多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去实践,贯穿在旅游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模拟模仿进而独立承担,逐步内化为自身的社会工作能力,从而在就业时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三、结语
旅游专业教育如何走出目前与行业需求错位的困境,更好地为旅游行业企业服务;同时旅游行业企业又将如何深入履行自己为社会培养造就优秀旅游人才的责任,双方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政府、各类旅游组织、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及旅游专业学生之间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12)
[2]林绍贵.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2010(2).
[3]赵亮,李洪娜.旅游教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1).
【关键词】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信息不对称;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1
我国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旅游专业教育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却与我国旅游行业需求存在很大错位。一方面,根据多个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进入旅游行业之后不久就因各种原因不能适应而该行选择其他职业;另一方面我国旅游行业又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急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旅游人才。这种供求错位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和旅游人才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过旅游专业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原因,并探讨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同的路径。
一、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原因分析
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关系密切,产业、行业的需求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但是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供给严重滞后于需求等原因,往往使得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
(一)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信息不对称导致旅游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称为信息不对称。我国各类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信息不对称的产生首先在客观上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这两类经济个体获取信息的多少,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二者之间的信息分布将越来越不对称。主观上由于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企业获得的信息的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双方各自获取不同的信息。在旅游人才供求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专业教育方与旅游行业企业之间由于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旅游行业企业作为旅游交易供给方,直接与旅游者发生交易关系,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有根据旅游者喜好与旅游者需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的内驱力,对旅游市场需求具有相对完全信息;而旅游专业教育方由于远离实际工作岗位,与旅游者沟通渠道封闭,所以处于信息不足状态,从而导致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
(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行业需求关联度不高是目前導致二者错位的又一原因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在旅游专业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包括旅游中职教育、旅游高职教育、旅游本科教育、和旅游研究生教育四个层次的旅游专业教育系统。现实情况是这一系统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仍然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另一主要原因在于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等方面明显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产业需求关联度不高。目前,多数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置都是依托自身的教育优势并照搬国外成熟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法,极少调研社会、行业、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脱离行业需要以及学生实际。使得我们的旅游专业教育脱离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这一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的旅游专业教育失去了旅游行业需求的平台,教育教学上自然就活力不强。
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同的路径分析
1、加强校企合作,积极避免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心不对称广泛的存在于旅游院校和旅游行业企业中,那么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最佳方式就是良好的沟通交流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创造双赢局面。旅游院校应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在教学设施设备、实训软件、数据库资源、教学管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与旅游企业的资源共享和合作,这样旅游院校便能够更多的了解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并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使得接受了旅游专业教育的学生能够真正的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由此既能防止院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又能使行业企业真正得到有效劳动力,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旅游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便实现了旅游院校、旅游行业企业、旅游专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理想目标。
2、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增强旅游业人才供需的关联度。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许多旅游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一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在课程教学中训练学生能力的项目设计、任务安排才会真正做到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并且这些项目和任务只有教师本身非常熟悉才有可能指导好学生。目前各院校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纷纷派出校内专职教师到工作一线去锻炼,但是专职教师工作的重点毕竟是在学校,短期的实践锻炼很难达到企业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只是熟悉了工作过程。因此更为有效的方法是扩大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比例,做好专兼职教师分工,实践实训类课程可以由企业兼职老师独立担任或与学校老师共同担任。充分利用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开发课程,增强旅游也人才供需的关联度。
3、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内化学生实践能力。众所周知,旅游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对客服务技能。这就要求在旅游教育上要加强对客服务技能的训练,包括专业技能和人际协调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包括:导游服务技能、饭店服务技能、航空服务技能等;基本技能包括:礼仪、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更多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去实践,贯穿在旅游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模拟模仿进而独立承担,逐步内化为自身的社会工作能力,从而在就业时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三、结语
旅游专业教育如何走出目前与行业需求错位的困境,更好地为旅游行业企业服务;同时旅游行业企业又将如何深入履行自己为社会培养造就优秀旅游人才的责任,双方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政府、各类旅游组织、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及旅游专业学生之间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12)
[2]林绍贵.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2010(2).
[3]赵亮,李洪娜.旅游教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