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调查分析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1~5期非透析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老年慢性肾病1~5期患者203例肝肾功能、血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25羟基维生素D、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进行检测及分析。

结果

203例患者中,男性109例(53.7%),女性94例(46.3%),平均(72.3±8.2)岁。25羟基维生素D女性明显低于男性(P<0.01)。随着慢性肾病进展,血钙、25羟基维生素D逐渐下降(P<0.01),血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逐渐升高(P<0.01),血清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及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从CKD3B期即有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肾病血清骨钙素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P<0.01)。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钙(r=0.284)、磷(r=-0.339)、钙磷乘积(r=-0.245)、骨钙素(r=-0.410)、β-胶原特殊序列(r=-0.509)、甲状旁腺素(r=-0.397)、25羟基维生素D(r=0.209)、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r=-0.434)显著相关(均P<0.01);与年龄(r=-0.138)相关(P<0.05)。

结论

骨钙素、β-CTX、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等新型骨代谢指标在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升高较钙磷紊乱出现得早,可用于老年慢性肾病-矿物质与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MBD)的早期监测,老年女性和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调查1989—2014年北京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信息库中调取1989—2014年新生儿筛查及CH诊治信息。均选用促甲状腺激素(TSH)为筛查参数,先后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1989—1995年)、ELISA(1996—2003年)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FIA,2004—2014年)进行筛查检测,不同方法筛查切值参考同时期国
期刊
目的研究PM2.5对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居民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组研究方法,于2014年5月27日至7月5日,在上海市城区某社区现场招募社区中老年居民。纳入50~80岁、常住本社区5年以上、身体活动能力较好者;排除正在吸烟、戒烟3年以上、被动吸烟(共同生活的家人吸烟)、饮酒、有严重的心肺系统疾病、正患有感染或变应性疾病者。共纳入调查对象28名。调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教育、收入、慢性病患病情况。
目的探讨21种金属离子浓度在PM2.5和人体晨尿中的相关关系,为阐明尿中金属的主要暴露来源提供证据。方法于2011年4—5月招募了在本地居住5年以上、年龄在18到80岁的3 035名武汉市社区居民,从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120名居民组成固定群组,对其中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并收集其清晨尿样,进行体格检查排除变量缺失个体后,最终得到83名调查对象。采用个体采样器连续24 h采集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武汉社区人群尿中23种金属浓度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的相关关系。方法2011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3 053名在武汉市汉阳和汉口地区生活不少于5年且年龄介于18~80岁之间的社区居民,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了外周静脉血和尿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尿中铝、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铷、锶、钼、镉、锡、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冻结肩早期关节镜手术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冻结肩早期患者共68例进行保守或关节镜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12~14个月)。评价指标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标准肩关节评分(ASES)、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OM)等。结果(1)原发性冻结肩Ⅰ、Ⅱ期治疗后3周VAS评分,Ⅰ期保守治疗组(1.9±
目的分析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梗死(ACI)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MS合并ACI患者的高危代谢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综合内科住院的老年人337例,分为MS合并ACI组、单纯MS组、单纯ACI组、以及既不能诊断MS且无ACI的对照组老年人,记录年龄、吸烟史及既往史,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
目的观察70岁及以上椎动脉近端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因椎动脉近端狭窄于本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年龄≥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介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38例患者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全部病例均有内科并存病和至少2处程度≥50%的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共45处椎动脉近端狭窄病变接受介入治疗,置入支架45个,技术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