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小队活动:提升中段学生习作素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源于三上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的教学实践,而带来的种种尴尬与惊喜中获得启示,笔者提出了把假日小队资源引进中年级习作教学,利用假日小队活动来开展实施中段习作教学。本文从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视野出发,选择性地组织开展假日小队活动,有效地吸纳其中的课程资源,为作文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表现题材。
  【关键词】假日小队活动;中段习作;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由课余生活引发的思考
  “哎呀,怎么回事,不是写玩网游,就是写抓人,还都是短短的流水账……”旁边的葛老师也感叹道:“差不多,我们班也都是这些内容,真不知道他们平时的课余生活都在做些什么!”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我陷入了沉思……正当我苦苦思考的时候,一叠交上来的“假日小队手册”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翻看着孩子们的活动手册,上面图文并茂地记录着他们暑假开展的小队活动,这上面不是正记录着他们的课余生活吗?何不让他们就自己参加的小队活动来写一写呢?说干就干,我赶紧整理手头的小队手册,把照片和队员感言做成PPT,一切准备妥当,准备上课。
  第二天的课上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孩子们个个踊跃发言,听得也很认真,不时还会爆料活动中的一些小插曲,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虽然我习作指导方法还是这些,但是因为有了小队活动给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一)从“我没什么可写”到“我还有补充”, 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每当到了习作课,“众口不开,众手难写”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原本灵动的思维看见作文就变得迟钝,课堂中尽管老师再三启发学生回忆,侃侃而谈生活中的事,但学生敏感的心灵还是变得木讷。这次不同了,学生争着要发言,“我还有补充”不时发出来,因为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说起来滔滔不绝。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素材就有了保证,有了源头。
  (二)从“我没什么感受”到“不是这样的”,增强学生的习作感觉
  原先学生习作时,我们好不容易帮学生回忆出了习作素材,但是问他们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往往回答是没什么感受。这往往是活动后缺乏与人交流感受和体会的结果。这次课堂上的共同回顾,帮助学生很好地交流了活动体会,大家你一句我一言,时不时还有人辩解自己的反常行为“不是这样的”,引得哄堂大笑。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獨特的感受,是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东西,写下来便是很好的文章了。
  (三)从“无聊讨厌”到“好玩有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个人感受到的生活乐趣越多,就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一个人经历的生活越多彩,其生活积累就越厚实,写作素材也就越丰富。假日小队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足以使每位参与者的生活变得更加绚烂多彩、富有情趣。
  二、假日小队活动提升中段学生习作素养的策略
  (一)整合假日小队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指导选材
  本次研究设计、组织的假日小队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化和童趣的习作来,在平时活动中,假日小队活动不能游离于书本内容而开展,我们需把小队活动和文本习作内容进行结合,最终为学生习作服务。于是研究中年级的教材,发现很多习作都可以和假日小队活动相结合。
  1.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小队活动,指导选材
  利用课文教学提前把单元习作任务通过假日小队活动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去策划准备,实地了解,这样一来也可以克服中段学生不善于选材的习作弱点。有了小队活动的体验、积累,就有言可发,有话可写了。
  案例:《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进行物产丰富的片段仿写后指导:是啊,孩子们,西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我们鱼米之乡也不赖,除了小河美、池塘物产丰富之外,你还可以围绕哪些景物写一段话?
  生:家乡桥很多。生:池塘也很多……师:是呀,那就让我们组织一次假日小队活动,去寻找我们家乡的美丽之处吧!
  2.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布置小队活动,指导选材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探索实践的要求,所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是再自然不过了。在小组制定计划中就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小组特点选择内容研究,这同时也指导了他们的选材。
  案例:《找一找生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交流完有六类中华传统文化后指导:
  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共可以有这么多类: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1)民间工艺;(2)民族艺术;(3)古诗文赏析;(4)风俗风情;(5)神话传说;(6)饮食文化。
  让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就某一类中的某一种传统文化,进行体验式的深入研究吧,请各小队讨论你们打算研究什么内容,为什么?
  (讨论结束交流)
  生:我们打算研究风俗风情中的端午划龙舟,因为过几天就是端午节,西溪湿地就有龙舟节,我们小队正好可以前去体验。生:我们打算研究民族艺术中的春联,因为我们组有3位同学都是书法爱好者,他们可以指导队员们动手写春联体验……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都结合了小队自身的特点,那还等什么赶紧做活动策划吧!
  3.拓展课后习题布置小队活动,指导选材
  很多课文最后都有思考题,这些问题也是布置小队活动的好材料,利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切身体会,组织活动。
  案例:《爬天都峰》课后习题。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在学生讲到了互助主题之后拓展:
  师:是的,相互帮助一起达到目标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体验一回呢?生:想。师:那么我们可以组织哪些活动来体验呢?生:爬山。生:四人多足跑。生:合作编小报比赛……师:可以有这么多活动啊,那就请队长赶紧策划策划,让我们一起来团结合作,体验成功吧!
  (二)借助假日小队活动过程构筑学生习作框架,指导构思   假日小队活动作为一个学生课余自发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可能每周开展或者天天开展外出活动,它的一个活动周期基本是2周1次,真正外出活动1天左右时间,其余时间是对活动的准备和总结反馈,这个过程可以与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前期的活动策划可以与习作的激发兴趣结合,外出活动可以与习作的指导构思结合,总结反馈可以和习作点评结合,所以习作教学过程正好可以与假日小队活动过程很好地嫁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1.引领小队活动实施提供学生习作主线——找条线索叙内容
  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策划活动的能力,如果就这样放手结果很可能就是孩子去都没去,或者是去了但是没什么新的发现。所以在激发兴趣之后还要指导孩子们如何组织活动,如何达到我们需要的活动目的。同时教给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记录,进行积累,等等。充分发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注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把假日小队活动与日常的习作教学有机结合。笔者每次指导假日小队活动就会利用“假日小队活动策划书”的形式达到活动与习作整合的目的,以体验家乡文化。
  2. 组织小队活动总结丰富学生习作细节——找处空白补感受
  小队活动总结就是每位队员把这次活动的过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其实就是完成一篇习作。等队员们完成总结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他们的总结(习作)进行点评了,这样的点评就像跟孩子们在一起回忆他们活动的过程,分享活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文章中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他们还会更正;写得优美的词句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鼓掌;有时缺少了心理或者其他描写,还会请小作者当场回忆然后补上。整个点评过程就像是全班的假日小队活动分享,听了自己小队同学的总结,也很想听其他小队同学是怎么开展活动的,于是再分享其他同学的习作。在点评中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依托假日小隊活动反馈展示学生习作成果,提供平台
  作文评价好了,修改好了,如果没有很好的展示平台,学生很容易失去持续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于是,我尝试依托假日小队活动反馈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
  1.评比十佳品美文
  一般的小队活动激励方式就是评比优秀假日小队,然后推荐评校十佳假日小队。这样的评价是评比团体的,有助于集体意识的培养。每次活动,我要求小队成员把自己经过老师讲评、同学互评之后的最终修改稿整理好,然后让队员们收集起来,到期末就有厚厚的一本册子了。这本册子既是小队队员本学期的优秀习作册,又是小队活动记录册,然后全班流动交换阅读,最后大家投票择优评选出优秀的小队册子选送学校评比。这个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展示交流的过程。
  2.争当队长 拼美文
  对小队的整体习作的评价还不足以激发孩子们个体的习作积极性,而且对于那些相对习作能力差的同学也有点儿难度,怎么做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呢?于是我在学生活动记录卡中设计了“玫瑰卡”这个环节,这样习作能力弱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用行动来弥补一些不足,然后我也可以根据每位队员获得的“玫瑰卡”数量,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和习作成绩一起综合评价,得等级最高或者进步最大的同学可以成为下次小队活动的队长。当队长对中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到时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每位队员的活动策划书上,孩子们就更乐意当了,所以活动中孩子们会积极主动,总结时也总是认认真真写。有了这么认真的态度,一切都顺利很多,写好文章也就不难了。
  3.网站广播秀美文
  当然,习作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在校园网习作园地上发布,在班级博客上贴帖,等等,既提高了小队知名度,增强了小队活动信心,更给每个孩子一个“秀”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这一载体,不仅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还借助假日小队活动过程构筑学生习作框架,而且利用不同的平台给学生的习作得以展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刘云生.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J].语文教学通讯,2007(33)
  [3]童子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葛美娟,女,1976年生,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本科,中级,从事小学语文中低段的教学,特别是对小学的习作教学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准确的定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育思想及方针政策,对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并将语文课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大力的推广。新课改以来,我国重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贯穿于小学生的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关乎小学生的行为协调发展,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幸福
【摘要】课堂改革下的高效课堂应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下,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探究为导向,以课堂展示为载体,以激励评价为催化剂,演绎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课堂改革;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性展示;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激流勇进的课改大潮水涨船高,高效课堂的打造成了课堂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方法:选择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大鼠加力第1天开始注射巴戟天多糖溶液,对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生物材料已成为具有众多优良特性的新型材料,但合成生物材料仍无法完全替代天然组织的所有功能,因此组织工程成为修复组织和器官损失或缺损的理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