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价值的情境点燃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设置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的情境。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才有价值呢?让我们通过以下的实例加以说明。
  
  一、数学情境要体现时代性
  
  在创设数学情境时要体现时代性,比如电影票、参观券、神舟升天等知识。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教材,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让教材束缚自己的教学与思考。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这样设计: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配以富有激情的解说。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是几月几日发射成功的吗?生回答是10月15日。我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五号的事情? (生回答,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数学情境要体现人文性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喜欢儿歌吗?那谁会唱英文字母歌呢?看来大家都会唱,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吧。接着出示扑克牌,引导学生说出扑克牌上的字母表示几,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再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把教材提供的情境稍作改动:老师最近有幸和姚明进行了一場投篮比赛,那么请你们猜猜看,是老师赢了还是姚明赢了,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出是姚明赢了。接着我出示表格,表格出示我投中次数26次和姚明投中次数25次。从这张表中你能知道谁赢了吗?当然不行,缺少投篮次数。接着完成表格中的数据。这样的情境的创设充分体现人文性。以学生为本,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知识经验为素材,同时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实现知识教学与人文熏陶的完美结合。
  
  三、数学情境要体现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以多媒体动画展示儿童玩风车的情境。同时,给学生提出诸如“风车旋转时所形成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大小各有不同”等问题。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这些风车尽管在颜色、形状和大小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当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快速转动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却有着相似性,即“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圆”。在交流与探究中,学生还发现了“圆”的大小与风车叶片长度之间的关系。可见,这种动态的视觉效果不仅增强了情境的趣味性,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经验平台。在随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折(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进一步发现和认识了“圆”的基本要素——圆心和半径以及“圆”的基本特征与对称性。对于喜闻乐见、经常遇见的现象和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更易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情境要体现实用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主动参与,还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突出情境的实用性。实用性强的教学情境才有它存在的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的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再以冷静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课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的重心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环节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细细想之,现在的新课堂存在着好多困惑,如情境创设,它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虽然情境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和桥梁,但随着“创新意识”的思想作怪,情境创设越来越“绚丽多姿”,越来越复杂了。有时恰恰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有些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思考性不强,可探索的空间不大;有些情境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浪费了教学的时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情境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数学思考。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是数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保持并且不断地发展,精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一、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们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期刊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讲解文化创新服务的,同时,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1、
期刊
毋庸讳言,现在许多的高中生很少有责任心,也不知道自己应负什么责任,尽什么义务(小学生、初中生的情况我不甚了解,但从高中生的责任表现就可窥一斑,因为人的行为品质有一定的延续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到这个学校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就成为了这个学校的一员。走进了这个教室你就成为了在这个教室里共同学习的一员,成为了这个集体的一分子,你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持这所学校和这个教室生活和学习环境清洁、干净的责任
期刊
通过使用新课标我们发现,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
期刊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和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如何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熏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一、精设导语,引入情景    语文
期刊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
期刊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做好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我们了解的只是学生在校的表现,看到的是他们比较积极的一面,或者有时片面地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要全面了解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首先应当搞好家校联系,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家访    这是比较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教师和家长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谈,所以班主任最好提前和家长预约,防止扑空或给家长造成不便
期刊
据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表现出很多让人担忧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基础道德水准不高,缺乏现代文明意识,缺乏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以自我为中心,去判定人的行为,盲目服从,缺少自信,责任感差,逆反心理强烈等。人格缺陷存在已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课堂教学是完善学生人格的主渠道,而语文教学在完善学生人格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应该发展学生
期刊
摘 要: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中暴露出的很多实质性问题,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实施,为此改进和加强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进素质教育应突出抓好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德育 加强 素养    一、情:沟通情感,激励进取,共创和谐的教育氛围     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教育是实现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媒介。德国卡塞尔大学学者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难题仅靠分析有时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