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肠炎导致横结肠穿孔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1岁.因腹部胀痛,伴腹泻2周加重1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并伴恶心,每日腹泻3~4次,为黑色稀便,自行服用利复星、黄连素等药物无明显缓解;2周来每日排黑色稀便3~6次,1d来腹痛加重,呈持续性.2周来体重下降约12 kg.查体:T:37.2 ℃、Bp:130/100 mm Hg.患者急性病容,腹部饱满,腹式呼吸减弱,无胃肠及蠕动波,全腹有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中上腹及右上腹明显,右上腹扪及15 cm × 10 cm大小肿物,质韧,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7×109/L、中性粒细胞:70.4%、嗜酸粒细胞计数3.75×109/L(0.02~0.3×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4.1%(0.5%~5.0%).CT:上、中腹肠管管壁水肿、周围渗出.拟诊:弥漫性腹膜炎,结肠穿孔:克隆病穿孔?结肠癌伴穿孔?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伴穿孔?行剖腹探查术。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沉默人肝癌多药耐药Bel/Fu细胞的EZH2基因表达是否影响癌细胞对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5-Fu)的敏感性.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多药耐药Bel/Fu细胞;EZH2 siRNA干扰沉默EZH2基因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EZ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
患者女,54岁,因发现腹腔肿物10年,腹部胀痛不适伴呕吐1个月于2009年11月2日入院.患者10年前查体发现左上腹肿物,因无明显不适未予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1个月前进食后感腹部胀痛不适,伴呕吐,食欲差。
期刊
目的 总结胭动脉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25例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3~72岁,平均(56±16)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18例,外伤6例,胭动脉陷迫综合征1例。本组症状主要为胭窝部搏动性肿物、患肢疼痛、急慢性远端缺血、患肢肿胀等。结果25例患者中2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4例行动脉瘤切除、人工
期刊
阑尾黏液囊肿是一种潴留性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虽然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囊肿一旦破溃,便会侵袭邻近的组织器官,可引起肠梗阻、腹膜假黏液腺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恶变.故术前诊断十分重要.我院自2002-2011年共收治阑尾黏液囊肿4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男,36岁,因"下肢运动后右小腿麻木、疼痛10个月"于2011年5月24日收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无畸形,皮肤完整,肤色正常,皮温对称,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均搏动正常.右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较左侧明显减弱.下肢活动正常.动脉超声:右腘动脉阶段性狭窄,右腘动脉管腔内低回声团.下肢血管CT示:右侧腘动脉局部管腔内低密度灶伴管腔闭塞.入院诊断:腘动脉压迫综合征
期刊
患者女,32岁,因间断右下腹胀痛,伴腹部包块1个月余,疼痛加重ld入院.患者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下腹胀痛,呈间断性发作,无放射痛,伴有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差,疼痛剧烈时可出现右下腹包块,疼痛缓解后包块自然消失,未诊治,1d前又出现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 mg后疼痛略缓解,此次发病以来恶心、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黄色软便2次,无发热.查体:急性痛苦病容,腹平
期刊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1例同时行MRI检查)的MDCT资料,就病灶的位置、范围与术后病理及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4例乳腺癌患者所有病灶均在增强图像上有明确显示,MDCT对病灶范围显示准确率为87%,根据MDCT结果而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在骨盆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围手术期相关血管问题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4月期间265例骨盆肿瘤患者的资料.在行骨盆肿瘤手术前运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置管,在肾下腹主动脉内留置球囊导管,肿瘤切除过程中,球囊完全阻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主干血供,术后撤除球囊导管,保留股动脉鞘管6h.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应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球囊阻断时间平均(
患者女,68岁,因上腹部隐痛1月余于2010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时伴有向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返酸黑便,有厌食乏力并进行性消瘦.入院2d前因上腹痛加剧,当地医院上腹部B超检查发现胰头巨大低回声肿块,拟“胰头癌”转入本院.查体:上腹部膨隆明显,可触及拳头样大小包块,质软,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
期刊
血管腔内技术日臻成熟,器械的多样化和不断改进,心灵手巧的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利用先进的影像监测设备,选用不同的导丝和导管,结合多种插入技术与手法,几乎已能进入各处的血管床,作出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管外科已步入以血管腔内诊治技术为主流的新时期.由腹股沟区入路的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事实上已成为治疗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首选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