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引流联合腰骶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丘脑扩展型脑出血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腰骶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方法 对丘脑扩展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罗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08年共收治78例丘脑扩展型脑出血患者,并根据血肿的大小、破入脑室血肿情况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联合腰骶置管持续引流的方法 治疗. 结果 78例患者中10例死亡,死亡率为12.8%;68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占87.2%.68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分级为1级(恢复日常生活自理)30例,2级(部分恢复生活自理)25例,3级(需人帮助或扶拐可走)19例、4级(卧床但保持意识)3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 结论 该联合治疗方法 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 ,既能使手术的创伤降到最小,又能达到早期清除血肿、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脑缺血诱导的缺血性脑损伤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中毒、离子稳态的失衡、梗死周边区去极化、血脑屏障的破坏、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神经元凋亡等,这些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在缺血脑组织中呈现时间、空间变化的动态过程[1]。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内质网蛋白29(ERp29)的表达变化,进而探讨其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只,不做处理)和实验组(50只,在脑立体定位仪下采用自体血注入尾状核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实验组再分为术后6h、12h、18h、24 h、48 h5个时相点,对各个时相点的模型鼠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