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女性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中,“姨妈月兰”柔弱温婉、逆来顺受,是帝国文化霸权压迫下的牺牲者;“母亲勇兰”聪颖独立、大胆倔强,是中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觉醒者;“无名姑姑”渴望爱情、傲对死亡,是向父权、夫权及族权抗议的鸣警者;“我——花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是用武力与父权、王权和帝国文化霸权抗争的女勇士;而“诗人蔡琰”则是成功言说自我、永垂青史的女勇士.本文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揭示这些女性形象对扭曲化和刻板化女性形象的颠覆,为新时代女性言说自我,与男性权威进行对话创造了飞越的可能,从而有助于推动中西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其他文献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通过描写布恩迪家族七代由盛至衰的百年历史,再现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殖民宗教的侵袭,加上古老文化形态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绝世之作。由于作者生存环境和家庭背景,小说是体现了艾米莉·勃朗特朴素的自然观的生态文学。本文具体论述分析了她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
孟子美学中“充实之谓美”的命题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孟子首先提出了“善”“信”“美”三个独立的命题,接下来以层层递进的语句结构提出何谓“大”“圣”“神”.无论在结构
本文以生态伦理学中的自我实现为理论基础,展现了主人公亨德森自我实现的三个阶段:“本我”,“社会自我”以及“生态自我”.主人公的自我实现之旅让他最终实现了和谐自我
瑞恰慈是英国重要的理论家。上世纪三十年代,瑞恰慈利用语义理论重新解读了《孟子》,尝试找到中西方理解沟通的方法。本文围绕《孟子论心》一书,探究瑞恰慈是如何运用这种语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极为关注女性的命运和追求。她的短篇小说以她女性的视角,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女性的孤
《日光流年》蕴含一种客观的、绝对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暗示着三姓村人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其本质就是“宿命”.文中把人的苦难命运写到了极致——活不过40岁的必然宿命,而人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看虹影《饥饿的女儿》,虽与西方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精神关联,却也带上了中国本土历史、时代、文化的印记,另外还与作家的文化情结和创作理念等因素割裂不开
黎巴嫩女诗人苏珊阿拉伊万是阿拉伯当代诗坛年轻群体中的一员,这位70后诗人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简洁平实的文字赢得了广大阿拉伯读者的青睐。诗人用诗的语言来认识自我,描述
小说《朗读者》中男女主角的“爱”和“欲”是整部小说的精神锁链,连接并贯穿着小说的各个部分。“欲”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正是在“欲”的驱使下才有了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