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高娃:奔驰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经是奔驰汽车公司德国总部唯一的女设计师,而如今是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前瞻设计中心首位设计总监。她是男人扎堆的汽车设计师里让人醒目的柔和色彩,她是来自草原的内蒙姑娘乌林高娃。
  阴差阳错踏进设计行
  一个精致瘦弱的女人,为什么会选择汽车设计行业?乌林高娃坦陈自己的初衷并不是汽车设计,“当时我是想考时装设计,但后来阴差阳错就考了工业设计。”于是,乌林在全国最好的美术院校中央工艺美术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
  由于学的是冷门的工业设计专业,班里的女生少得可怜。所以从一开始乌林就知道,自己以后必须要在一个男性占主导的环境里生存并胜出。她的方法是,做设计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女设计师,而是把自己单纯地定义为一个汽车设计师。
  乌林大学时参加过一个“中国未来车”设计比赛,评委都是来自德国奔驰、大众的外国人,表面上只是给学生的作品打分,实际上是来中国物色设计方面的人才。她的作品完成后,只记得德国奔驰一个名叫Harald Leschke的先生特意过来问她:毕业之后打算干什么?想学什么专业?对汽车有没有兴趣?
  毕业时,乌林原本准备追随姐姐到日本留学,毕业设计老师说,“学设计应该去德国啊!你跟Harald Leschke联系一下,他很喜欢你和你的设计,正好他也是德国一所学校的教授。”乌林给Harald Leschke打了个电话,他说你来吧。
  如果想成功,除了99%的努力还要有1%的运气,乌林认为自己适时地抓到了那1%。
  自卑感和压力时刻存在
  2000年,乌林作为被邀请的实习生去到德国奔驰。“当我刚刚进入奔驰公司的时候,从负责部门主管的眼睛里读到了很多东西,他好像在说:‘一个女孩,一个中国女孩,一个样子还不错的中国女孩,你能做什么?你到底想干什么?’”
  而对于这些不信任的疑问,这个倔强的中国女孩用事实给出了答复: 做同一个项目,别人做20个方案,乌林做30个;别人每周工作35个小时,乌林不停地加班。“我不是在做一个实习生的工作,我做了一个正式的设计师应该做的所有工作,甚至还要多。”实习结束时,乌林的设计方案中选了。她专门走到项目经理的面前询问意见,“他肯定了我,非常真诚。”
  最初半年,乌林跟老师学画图,但是半年后,奔驰给了乌林两个选择:一是直接签合同,正式加入奔驰工作;二是在德国读设计专业,继续深造。
  客观考虑了自己当时的设计水平,乌林决定继续学习。2002年,她正式进入德国FH Pforzheim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学习的过程远比自己想象的辛苦,从平面图到3D图,从实物模型刮油泥、上玻璃膏到打磨喷漆,为了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乌林常常会连续几天熬夜奋战,有时候从早到晚没有时间洗澡、睡觉,困了累了就在休息室睡上一两个小时,起来继续工作。
  幸运的是,乌林每个月可以拿到德国奔驰提供的几百欧元奖学金,条件是每周去奔驰的工程部门两次,协助他们做一些产品设计的工作。虽然从学校到奔驰总部要坐火车转汽车,但在奔驰的实习既开阔眼界,又能缓解经济压力,这让乌林的求学生涯比其他留学生轻松了很多。
  作为一个学习汽车造型设计的中国人,乌林坦言,自卑感和压力时刻存在。“人家的汽车文化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上都是顶级的,中国学生谈起汽车怎么跟人家比?而且人家小时候看到的都是爷爷开什么车,爸爸开什么车,中国学生从小也就见过212(北汽制造的越野车BJ212),见识少不是补课能补回来的。”
  自卑与压力下,乌林加倍努力,出色的成绩让她毫无悬念的进入了德国奔驰技术中心前景设计部,成为奔驰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籍女设计师。
  乌林一直是个遵循自己想法的人,她从奔驰的离开,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因为突然通知她去奔驰在意大利的COMO工作室。“那是做内饰的,我不想一辈子做内饰。”她说。
  于是,她毅然离开德国。2006年回国,乌林先后从事过产品经理与讲师的职业,丰富自己履历的同时,也能从更立体的角度思考设计,捕捉灵感。2008年,乌林重新拾回老本行,进入位于意大利都灵的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为甲方提供设计方案。2011年9月5日被正式任命为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前瞻设计中心首位设计总监,主导通用汽车中国的前瞻设计工作。


  像男人一样去工作
  在国内的时候,乌林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那时候得过且过就是我的哲学”。但是到了德国,她开始直面生活粗糙的一面,“我说一种感觉你就会明白,在国内女孩子经常会因为减肥来节食,不吃东西;但是在那里我总是要去吃,怕自己会饿。”精神上持续的饥饿感不仅改变了乌林的生活,也改变了她的价值观——要像男人一样去工作。
  在这个男性化的行业,乌林说自己工作的时候必须像一个100%的工人,不能穿除了工作服以外的东西,不能梳头打扮化妆。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有一次乌林请假回家。“当时同学们都说我疯了,因为课时不等人。不过,回学校以后我夜以继日地工作,最后以超高的完成度完成了作业,那个时候我就是骑在汽车模型上干活的。”
  但在工作之外,乌林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女汉子”的地方,“也许与一些女孩比,我的长处在于坚持。”有一次在德国旅行,乌林和几个朋友马上要错过火车了,其他人都决定放弃,只有她依然坚持。结果,在她的坚持下,他们在最后一秒钟赶上了火车。
  不仅不是“女汉子”,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乌林不再只穿牛仔裤,而是会将自己打扮的更妩媚一些,她将这看做一种对工作的补充。“在设计中也是这样。有些女性设计师的作品往往很硬朗,而男性设计师的作品却很柔和。大概是男人的灵感来自女人,所以有的汽车后座像是一个女人的臀部;而女人的灵感就不会来自于女性,反而会是一种力的宣泄。”
  就是这样,这位精干的女设计师,在男人居多的汽车行业里,坚定地寻找着自己的节奏。正如她曾经在微博简介里写的那样:主业修行,副业汽车设计。
其他文献
在外人眼里,“女建筑师”似乎是个神奇的存在......  我们从接触“建筑”这两个字起,十年来白天夜晚,都是围着它转,甚至谈的每一场恋爱都TM是和建筑师谈的。建筑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而我们自然不眠不休,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的爱着它,擦!我都被自己感动了。情人节里的爱情宣言这次给了事业。  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女生可性感了呢:你会因为画图画到专业教室锁门夜半从男厕所窗户跳出去;你会因为画图晚归在宿管阿姨
期刊
最近网上热炒的怀孕美女硕士带娃和帅气老公参加毕业典礼;博士夫妻带刚满月的娃领取博士学位证书等,都被广大网友称为人生赢家。所以,当我们的新媒体编辑,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职业女性”的微吐槽栏目里抛出“你心中的人生赢家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时,我做了如下回答:“世俗眼中的女赢家是长得美,学历高,老公帅,还有钱,儿女全,无负担!”可是,现实生活中,这么完美的人生会一直存在吗?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人是在某一
期刊
[职场情绪事件]  柳倩倩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女性,在一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中担任中层经理,给人的印象很谦和有礼。但在工作中却遇到了苦恼:她的上司是一个美国人,在她看来,非常强势。比如开会,他会逼着每个人发表意见,如果不发言,他就会认为这个人没有主见,不会沟通。以和为贵的倩倩则觉得,有些话特别是不同意见公开说了,会有损他的面子;遇到摩擦冲突的时候,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对老板的尊重。但时间
期刊
7月的丹麦被绿色所覆盖,刚经历了一场阵雨,建筑和植物都焕然一新。我拦住一辆的士,前往哥本哈根最著名的地区——新港(Nyhavn)。来自保加利亚的司机和我相谈甚欢,他也乐意当名临时导游介绍哥本哈根。当远处出现一道雨后彩虹的时候,他竟然比我都激动,干脆停下车来一起欣赏。  “有趣的丹麦。”我想着。在这里生活的每个人仿佛都没有世俗的困扰,虽然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让游客惊呼不可思议的古老建筑,但却对我们习以为
期刊
经典的延伸者———罗斯·玛丽·布拉沃(Rose Marie Bravo)  1997年,当布拉沃拿到Burberry首席执行官的任命书时,她清楚地知道这个有着148年历史、以生产经典格子图案闻名的老厂已经衰弱不堪。然而经过她的革新后,Burberry的年销售额从低谷时期的4.7亿美元一下跃升至10亿美元,以前被人们称为“老男人的格纹风衣”又成为时尚人士首选的奢侈品。  其实在未进Burberry之
期刊
她们是一群爱设计的女人,  她们有天马行空的思维、灵巧的手指和对美的狂热。  在她们的画笔下,建筑是灵动的音符,汽车被赋予了飞扬的个性;  在她们的图纸上,连衣裙有着整个夏天的色彩,陶瓷上也可以讲述一个故事。用横平竖直的线条带来律动的节奏,在坚硬冰冷的画板上描绘出氤氲的风情。以女人的细腻和男人的硬朗实现自己对设计的痴梦。  她们是设计界舞动的精灵,  用轻盈的舞步和曼妙的身姿在自己的设计领域里跳着
期刊
2014年,盛夏。  蝉声叫得此起彼伏,心乱,但步伐不能乱。一直想提笔写写女建筑师的全盘盛开的美好时代,我们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因为艰难,因为辛劳,因为看不到彼岸,因为根本就没有终点站。  建筑学有个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最大特点,基本每一个走进建筑学堂的人都怀着自己的小心思、小理想、小目的。在我们建筑圈里,几乎是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我是糊里糊涂上了建筑这艘贼船的。  50%的我们,家人就有从事建筑
期刊
别人在学扮美,她们在学审美;  别人在描眉毛,她们在描现状;  别人在做面膜,她们在做草模;  别人在画眼影,她们在算阴影;  别人在做发型,她们在做模型;  别人在玩手机,她们在举相机;  别人在看电视,她们在画透视;  别人在谈恋爱,她们在谈方案;  别人在写日记,她们在做设计;  别人风花雪月,她们披星戴月。
期刊
从古至今,男人和女人都像是两拨不同星球的来客,在思维碰撞的设计界也不例外。  在男设计师眼中,女设计师是性感泼辣的“白骨精”还是样样都行的“女汉子”?在女设计师心里,男设计师是远方光芒万丈的“男神”还是身边庸碌无常的“同行甲”?设计界的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惺惺相惜,还是针锋相对?  本期,《职业女性》杂志特邀“江湖”中两位资深的男女设计师,聊一聊他们心中的异性同行以及设计的本质——  《职业女性》
期刊
见到刘清扬,是在她明亮的会客厅里,靠窗摆放着一张她自己设计的斑斓的沙发。初次相逢便有一种被惊艳到的感觉,她的眼睛清澈得像一个少女,神态慵懒得似一只猫。很难想象,这位年轻安静的女孩便是业内知名独立品牌Chictopia的创始人,一线明星钟情的服装设计师,中国最美的“印花女王”。  三个城市杂糅的气质  由于在北京出生,在香港长大,而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时候身在伦敦,刘清扬的身上有着这三个城市交错杂糅的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