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胆管瘘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于2008年5月5日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咳嗽,咳痰,咳嗽为阵发性,夜间较剧,初始咳少量白黏痰,后痰量增多,黄绿色为主,痰液较苦,无恶臭味,偶痰中带血,无畏寒和发热,多次至外院就诊,胸部CT示“右中叶肺不张,右中肺中央型鳞癌可能;右下肺阻塞性肺炎;肝内胆管积气;右膈肌抬高。

其他文献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发生于消化道,尤以直肠多见,发生于十二指肠者罕见.由于该病临床缺少特异性表现,术前普通内镜检查不能明确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血管侵犯,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于十二指肠类癌的研究仍较少.我们对胃镜发现的6例十二指肠类癌进行EUS检查,探讨十二指肠类癌的EUS声像图特征及其治疗,报道如下.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10%,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更高,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息肉就应积极处理。国内外学者目前多使用高频电切除术,但其会对心脏起搏器或金属瓣膜产生电磁干扰。植有心脏替代装置患者一般心肺功能较差,为预防心脏内血栓形成而服用抗凝药,更增加了治疗的风险,部分息肉患者因而选择手术切除。为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尼龙绳结扎共治疗此类患者9例,效果较理想,报
患者男,50岁,因反复黑便5年,再发1个月余入院.患者2003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黑糊样便,并逐渐头晕、心悸、乏力,当地医院查胃镜及消化道钡餐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提示横结肠息肉.经抑酸、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停止黑便.2008年5月患者再次出现黑便,大便成形,伴终未滴鲜血,自认为是痔疮,未重视,后又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肌肉酸痛等.
以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腹痛、腹泻等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全消化道钡餐、CT扫描、动脉造影、胃镜、结肠镜等检查,阳性检出率低,容易漏诊甚至误诊。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可获取胃肠道尤其是小肠的影像学资料。我科于2008年7月引进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至2009年10月共对28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胃镜检查前出现对局麻药物过敏致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检查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已有一些报道,已引起内镜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与胃镜检查操作过程没有任何关系、发生在拟行胃镜检查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的严重不良事件少见报道.我科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的20余年中,共遇到3例发生在胃镜检查前患者自发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为提高对胃镜检查前发生的与胃镜检查无任何关系的不良事件的认识,减少医患纠纷
例1男,19岁,16年前因误服烧碱液致食管灼伤,行结肠代食管术,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直进食奶粉、米汁等流质,至2003年行第2次手术矫正吻合口狭窄,术后半年可进食固体食物,后又因进食阻挡感行球囊扩张,效果差,口服半流质至2008年11月份,因不能进饮食来我院。进镜18cm见食管明显狭窄,超细导丝不能进入,随后采用自服超细软导丝方法进行扩张治疗,即患者本人手持超细软导丝,使其经口随吞咽动作咽下,边咽边
患者男,62岁,因反复上腹胀2个月就诊,无明显诱因,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自服奥美拉唑1周,效果不明显.胃镜检查:胃体小弯侧见1.5 cm×1.5 cm的凹陷性病变,黏膜稍充血水肿 活检病理:胃体小弯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伴癌变.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消化道肿瘤,可来自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和混合型[1-2].随着内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的普及应用,目前食管平滑肌瘤的早期诊断率非常高,诊断时病变常常小于2cm,因此为病变的内镜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患者一般采用外科治疗或内镜外科联合治疗,而对于黏膜肌层起源的食管平滑肌瘤一般认为可随访观察或内镜治疗,现总结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将于2010年12月21日至25日联合举办第八届全国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暨护士内镜保养与消毒学习班。本届学习班邀请知名内镜专家进行理论讲授,侧重各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肿瘤和贲门失弛缓症等的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器械和技术已日趋完善,在胆胰疾病的诊治中拥有重要地位。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技术出现较晚,然而随着器械和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对ERCP和EUS的联合应用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