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刚度比的调整方法浅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震规范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过度层与其相邻的转换层的抗侧刚度比有严格规定,且要求房屋底部应对称布置一定数量抗震墙。但是抗震墙数量过多会使底部刚度太大,过少又会使底部框架部分刚度偏小。本文通过对某实际底框结构工程的分析,对底框-抗震墙结构房屋刚度比的调整方法进行了浅析,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底部框架-抗震墙 抗侧刚度 刚度比1 前言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许多多层建筑采用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7.1.8条对这种结构相邻层间的侧移刚度比作了严格的规定:1上部的砌体……。2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量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3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抗震规范的这些强制性规定,是为控制地震作用时结构反应均匀。对底部剪力墙数量的限制,是为防止底部刚度过大。当层2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小于1.0时(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时为层3与层2的侧移刚度比),因底层的剪力墙过多而使其抗震能力增大,结构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到了上层,使得底部钢筋混凝土抗侧力构件的延性无法充分发挥,对抗震不利。 而当底部剪力墙数量太少时,底部的抗侧刚度较小,使得结构的弹塑性位移集中在底部,不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发挥。
  而实际工程中,在调整侧移刚度比时我问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有时会因为建筑功能的要求而限制了底部剪力墙的数量,有时虽然底部剪力墙数量很少,刚度却很大,如何将侧移刚度比调整到规范规定的水平经常会让设计人员感到困惑。下面结合某实际工程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调整刚度比的方法。
  2 工程实例
  某工程为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上部三层砖房结构。层1、层2层高4.2m,其余层高2.8m。地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各层结构平图见图1、图2。
  3 计算分析
  采用PKPM软件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布置抗震墙,计算所得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抗侧刚度比为:K0=1.44,K90=1.69, K90大于1.5,不满足规范要求。计算说明底部抗震墙数量偏少,抗侧刚度偏小,虽然能完全发挥其抗震作用,但变形集中于底部两层,不利于整体抗震性能的发挥。
  3.1 调整方法一:增加抗震墙
  为增强底部刚度,我们可以增加剪力墙数量。规范要求底部抗震墙应对成布置,如果在图1的基础上直接增加一道抗震墙,显然不能使抗震墙形成对称的布置。因此可以将8轴的抗震墙去掉,同时在4轴和12轴(仍在C-D轴之间)布置抗震墙,这既满足了对称布置要求,又满足了抗震横墙间距不大于15m的要求,同时不影响建筑功能要求。由此计算得K90=0.95<1.0,而规范要求此值不应小于1.0(这是避免使第三层成为薄弱层,使底部混凝土构件延性不能得到发挥)。我们看到在布置两道抗震墙的时候,底部刚度又偏大了,所以需要减小抗震墙刚度。开设洞口是我们首先想到的。我们可以在这两道墙上开设1500x1500的洞口,计算得K90=1.33,满足了规范要求。
  这种在剪力墙上开洞以减小剪力墙刚度的方法在剪力墙高宽比不太小时是有效的,当剪力墙截面高度过大,使剪力墙高宽比很小时,这种方法收效甚微,文1中作了详细说明。处理这种较长剪力墙的方法是设置竖缝,将高宽比很小的低矮墙变为一组高宽比较大的墙段,使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变为剪弯破坏,降低了剪力墙的刚度,提高了墙体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本例中通过此方法计算得K90=1.20,(竖缝宽240mm,布置于墙中部,延全高设置)也可满足规范要求。
  调整方法二:布置斜撑
  如前所述,当底部刚度偏小,在增加抗震墙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底部刚度增大很多,这时我们可以不增加抗震墙,而改为增加斜撑。因为布设斜撑可以提高楼层抗侧刚度,但提高的幅度显然是低于抗震墙的,而本例中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抗侧刚度比K90=1.69,与规范规定的1.5并不是相差很多,所以在楼层增加斜撑后抗侧刚度比便可满足规范。在6轴和10轴(在C-D轴之间)布置斜撑,如图3所示。
  在布置斜撑之前,底部第二层的抗侧刚度为8.28x106kn/m,布置两道300x650的斜撑后,抗侧刚度增加为9.36x106kn/m,增幅为13%。计算得K90=1.49,满足要求。
  4 结语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介绍了几种调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层间抗侧刚度比的方法,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
  1)底部刚度过小时,在建筑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抗震墙,以提高底部刚度,注意抗震墙应对称布置。
  2)底部剪力墙刚度过大时,可用开设洞口的方法减小底部刚度,如遇高宽较小的墙时,可延墙全高设竖缝(可布置多道,使各墙段高宽比不小于2为宜),此时比用开设洞口来减小抗震墙刚度的方法更有效,注意应在竖缝两侧设置暗柱,暗柱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倍,配筋符合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规定。
  3)过渡层与其相邻转换层刚度比与1.5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布置斜撑的方法提高底部刚度,以解决增加抗震墙刚度过大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底部的延性,有利于底部抗震性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赵兵,吴峰,张权。在PKPM中如何调整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刚度比[J]。建筑结构,2009年1月:113-114。
  [2] 徐正忠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徐建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中国股市成为圈钱者的“天堂”,不圈白不圈.少圈不如多圈,迟圈不如早圈的现实,使一些好企业也禁不住诱惑。
目的探讨辐照氟银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腱随机分为3组:辐照氟银肌腱(A组),深低温冷冻肌腱(B组)与新鲜肌腱(C组).观察各组生物力学及形态学组织学的变化.结
本文主要制定了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故障信息主站系统的新功能体系框架,以满足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故障信息主站系统的新要求。
摘要:目前,在工程建筑工程中,房屋的渗漏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的通病,而且它不仅阻碍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还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因此建筑工程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各部位的渗漏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具体的施工办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渗漏;防治  建筑结构的渗漏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给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在建筑工程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使得地下拉杆的耐久 性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就采用斜柱人字架和双曲扭壳组合的方法对其大跨度屋盖结构进行施工。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超长拉杆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和屋面扭壳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讨论了其具体的施工要点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拉杆;双曲扭壳;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
摘要:随着现代高科技广泛被应用于生产,电脑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加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给企业成本的计量工作以猛烈冲击,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是否应当发生,是否已经发生;其次是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
【正】资源的流动性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经济机制优劣高下的重要标志。对劳动力资源来说亦如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经济含义就在于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以达到提
摘 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现今社会中迅速发展起来,很多专家学者做出研究报告,认为未来的社会经济体系将是低碳经济的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因为低碳经济的特殊性,它的低能耗低污染性成为了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实现无碳社会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低碳环保作为新能源,也给能源企业的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正】邓小平人口思想,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来源于他对世界局势及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和科学的分析,来源于他对人口问题本质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虽然没